场内货币基金的应用场景
2015-09-10
新股IPO暂停后,保证金货币产品迅速取代打新基金,成为市场热点,该类产品目前已成为除逆回购之外的最大资金集散地。大批场内货币基金规模激增,比如截至8月底,华宝兴业现金添益的规模已超过1600亿份,较6月底的501.61亿份增长了215%。
保证金货币的出现得益于过去几年产品创新的良好环境,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动。2012年和2013年是固定收益和现金管理工具大发展的两年,包括短期理财产品、场外T+0货币、互联网在线理财等等概念接连不断,尤其是余额宝取得巨大成功后,只要存在大量沉淀现金的场景,都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阵地。而保证金货币产品服务的正是大量沉淀的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这部分资金在2012年至2013年间维持在6000亿元水平,2015年迅速攀升至25000亿元。
在没有保证金货币之前,客户存放在证券资金帐户中的交易保证金只能拿到活期收益(如果不采用逆回购操作),而证券公司将客户保证金存储到银行获取同业存款利息,而整个息差收益占证券公司利润的10%-40%。
为了争取这部分资金,2007-2009年银行推出了证金吸存产品,比如,招行“日日金”产品;2011-2012年股票市场长熊期间,各大证券公司也推出了以保证金为载体的各种现金宝类产品,比如信达、华泰、银河、中信、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但是这些产品对于投资群体的覆盖面积都比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仍然处于一种主动“推”的状态。直到2013年第一只保证金货币基金出现,沉淀保证金资产才有了一个快速的收益入口。
作为一种新型货币产品,其发展壮大经历了三次迭代,目前呈现出明显的梯队化特征,满足了不同投资的需求。
第一阶段是申赎型保证金货币。2013 年 1 月 7 日,汇添富收益快线货币市场基金,在上交所挂牌交易,该产品是申赎型货币基金,投资者只能在场内申购赎回该基金。申赎型场内货基机制是通过“上证基金通”平台对申购、赎回申请有效性进行实时确认,通过中登上海净额交收模式,实现赎回款项的“ T+0”可用、次日取现。
第二阶段是ETF货币。2013 年1 月 28 日,第二代保证金货币基金也是国内首只货币 ETF——华宝兴业现金添益,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交易型场内货基增加了货币基金份额的交易功能,不仅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卖出,正是其二级市场交易功能实现了货币基金份额卖出后的“ T+0”可用、次日可取,满足投资者的高流动性需求。
第三阶段是实时交易型。2014年1月20日,易方达保证金和招商保证金快线的上市交易,标志着第三代场内货币基金的出现。第三代场内货币基金是在申赎型场内货币基金基础上,增加了交易功能,其不仅可以实现 T+0 申赎,也可以实现 T+0 买卖,其一二级市场均具有较高的交易效率。
从流动性角度看,第一代场内货币基金仅可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投资者均以基金公司为交易对手,基金公司提供流动性,渠道比较单一;而第二代、第三代场内货币基金不仅可以申赎,也可以交易,投资者之间可以互相提供流动性,这两代基金的流动性提供渠道更多,同时不影响产品的收益。传统货币市场基金设有巨额赎回限制,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在赎回超过巨额限制后,份额持有人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变现。按照变现者付费的要求,赎回和卖出均不享受当日货币收益,整个交易机制上显得更加公平。
场内货币基金的大发展使得基金产品创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将有助于实现证券账户向综合型理财账户的功能转型,引入场外数万亿的低风险理财资金,为证券市场获取活水。(作者/江赛春,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