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成熟地看外交

2015-09-10

看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红场蜜月摩擦

今年的俄罗斯红场阅兵引来不小的口水战。与十年前的红场阅兵相比,此次阅兵少了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领导人的身影。考虑到自乌克兰冲突以来西方与俄罗斯的交恶,以及对俄罗斯进行的经济制裁,此次集体抵制红场阅兵,可谓西方对俄罗斯政治和外交制裁的延续,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不过,就在红场阅兵后的第二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即飞抵莫斯科,与普京一道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圈,并举行了双边会谈。这说明,在故意给普京脸色看的同时,默克尔还是能与普京坐在一起面对面聊天。在默克尔之后,美国国务卿克里也去了俄罗斯。一边是围绕乌克兰问题的隔空口水战和经济制裁,一边是没有中断的交流与沟通;一边是各种摩擦与交手,一边是彼此关系的斗而不破,或许这才是当下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更准确的写照。

事实上,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会有亲疏远近,有蜜月期,有冷战期,有平淡期。蜜月期的时候,不妨多些冷静,不必对对方掏心窝子,不必事事支持对方的立场,也不必时时给对方同样的寄望,更不要幻想彼此可以好得像一家人,毕竟,国家之间的关系,即使在蜜月期,也都有各自必须坚守的利益底线,还有各自不能放弃的其他朋友。国家之间,好得就像一家人一样,不过是一种从来无法长久的美梦。

如果两国处于冷战期,摩擦冲突不断,则需要多些克制,化解摩擦,平息冲突,即使一时难以解决,也不意味着两国之间就一定要彻底翻脸。西方与俄罗斯当下的关系就是最好的例证。英国与美国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而起的外交摩擦也是例证。在英国“出人意料”地宣布加入亚投行,并引发西方国家的追随浪潮之后,美国与英国的外交关系无疑受到了某种冲击,甚至有英美主流媒体对所谓的美英特殊关系是否依旧存在提出了质疑。这可以视为亚投行事件的后续风波,英美关系的亲密程度确实受损,但如果真的以为,从此以后,英国对中国的亲近程度超过其对美国的亲近程度,那就真是太天真太幼稚了。

或许,摩擦与合作共存,才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常态,这一点和人际关系颇为相似。只不过,在舆论场上,时不时听到看到的却是种种有些极端的观点。比如说,某国与某国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于是,这两个国家似乎就一定得翻脸,乃至得兵戈相向。在一些人眼里,两国之间,从平淡关系到冲突再到冲突升级乃至翻脸,似乎可以在很短时间之内完成;也可以因为小事件就搞出大冲突。如果以这种观点指导外交,恐怕整个世界会远比现在更加混乱,更不太平,而采取这种外交的国家,也会发现到处都是敌人。

再以中美关系来说,有一种说法是,好不到哪里,也坏不到哪里。如今,这种判断仍得到广泛的认可。好不到哪里,说的是中美之间的战略信任仍未建立,各种摩擦矛盾不断;坏不到哪里,则是说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战略沟通机制。如果说,好不到哪里,意味着难以对中美关系充满乐观,那么,坏不到哪里,则意味着无需对中美关系过于悲观。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中美关系现状,过分强调任何一点,都会造成对中美关系的误判。

当然,中美关系的这种常态也始终在变化之中,或许,某个时间合作多点,看起来更好点,某个时间又摩擦多些,看起来更不好一些。对双方来说,重要的是遏制彼此关系的恶化,减少敌意,增进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美关系的总体健康发展。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接受并熟悉国家之间摩擦与合作共存的常态,在好的时候多些冷静,不好的时候多些克制。唯有这样,才能以更成熟的眼光来看待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

猜你喜欢

红场蜜月摩擦
Chapter 22 The last happiness 第22章 最后的幸福时光
红场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摩擦是个好帮手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俄罗斯红场阅兵
俄罗斯红场阅兵
“苏联红军”来了
Smart Shirts Generate Electricity
蜜月到访
新娘的蜜月综合征及其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