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里亚纳畅游
2015-09-10丁晓蕾
丁晓蕾
我在罗塔岛的房间,建在海边一处高地上。清晨坐在卧室的床上向窗外望,是一幅罗斯科式构图的画——下半部分是窗外的一小片绿草地,上半部分就一下子跳到远处蓝到发紫的太平洋。在毫无忌惮的太阳光下,无论草地还是海面,都泛着亮光。
作为到访罗塔岛的游客,我得说,这是我去过的最安静的热带岛屿。只不过,跟世界上其他那些从未开发过旅游业、外来人鲜少踏足的僻静岛屿相比,罗塔岛的安静有些特别。
罗塔岛、塞班岛和天宁岛,是西太平洋上的北马里亚纳群岛(正式名称为北马里亚纳群岛自由联邦,由15个岛屿组成,原是美国托管地,现属美国管辖)的三大主岛。查莫罗人的祖先从菲律宾航行至此,以海为屏障,安居几千年,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这几个太平洋小岛的命运从此与整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直到几年前通往日本的常规国际航线停摆之前,罗塔岛跟附近的塞班岛、天宁岛、关岛都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先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查莫罗人的祖先从东南亚附近的海域航行至此,并在马里亚纳群岛定居下来;17世纪后期,西班牙在马里亚纳群岛建立殖民统治,查莫罗人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仅存的查莫罗妇幼被迁往关岛;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拿去”了关岛,但对密克罗尼西亚地区其他岛屿没有兴趣,西班牙撤走前将关岛以北的群岛卖给德国,一战德国战败后,日本接管德属岛屿,在当地发展渔业和制糖业。二战中,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上展开了激战,最后载有原子弹的B29轰炸机从天宁岛出发飞向日本本土。二战结束,北马里亚纳群岛再次成为美国托管岛屿,并自战后日本经济复兴后迎来了日本游客,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也滋养了太平洋上的小岛。
经过这几百年的折腾,北马里亚纳原住民的人种和文化早就不再纯粹,现在的岛民还保留了西班牙人带来的天主教信仰,但生活方式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日语。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低迷,韩国人取代日本人成了塞班旅游业的主力军(然后是中国人、俄罗斯人)。罗塔岛拥有优质的淡水资源和肥沃的火山土,是北马里亚纳三岛里自然资源最丰富的,也是潜水和观鸟爱好者的天堂。然而随着罗塔岛的国际航班停航,来北马里亚纳的游客们大都选择更方便的塞班和天宁驻留,罗塔岛的旅游业几乎陷入停滞。原来的酒店等相关产业纷纷停业,曾经热闹的“市中心”现在一片破败。
天气好的时候登高望远,可以清楚看到100公里以外的关岛和塞班岛。但因为航班减少,进口物资既少又贵,在海那边的人赚尽旅游外汇,大啖进口食品,拥抱铺张浪费的美国式生活的时候,罗塔岛自然而然地“退”回到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中去了。
现在,拥有3000多个居民的罗塔岛上,没有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几乎没有商业可谈,很多居民靠物物交换维持日常生活,仅剩基本的政府机构在运行。在相关部门建议下,他们抛开机器和农药,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用锄头和双手种植蔬菜、稻米,大部分自用,少量出口到临近岛屿。这样的情况也许不会持续太久。罗塔岛人也希望重振旅游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愿望就会实现。
我在罗塔岛的司机兼向导“Small”十分称职。他其实本名叫Henry,但执意让我们叫他的昵称“Small”,“Henry有好几个,但Small就我一人。”一路上,每次遇到路人,Small就会与他们相互挥手致意,以至于我一度以为他真的是岛上名人。但后来发现,岛上的所有人都是“名人”——远远见到人就挥手打招呼是罗塔的礼仪,真不愧对“最友好岛屿”的称号。
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傍晚:夕阳落下,染红整个沙滩,Small和一众朋友为我们准备了一场家庭聚会式的烧烤晚餐,在轻轻的海浪声中,岛民们有的生火烤肉,有的弹吉他唱歌,我则沉迷在本地食材和本地烹飪方法的精妙组合里无法自拔,这些菜式完全不同于我之前在塞班和关岛的餐厅里的所见所闻——用新鲜椰青做的派清香而不甜腻,椰油烹煮的椰子蟹香浓可口,再配以用新采摘的本地蔬果做成的酸辣口味沙拉……
赶在两场雨的空档里,我们在马场遇到了驯马师Barri。这是个美丽、高挑、热情的美国西海岸女孩,跟她谈话的人都如沐春风。“我来自好莱坞,你知道,虽然我生在那里,但我却不太喜欢那儿,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来,寻找虚荣和名气。但我却只想骑马。”
由于经营不善,这个马场一度被废弃,马匹成了野马,生命岌岌可危。后来酒店新来的管理者决定请专人来照顾,于是有一天,住在太平洋的那一头,只想骑马的Barri得到了一个奇怪的工作邀约:在太平洋的一个海岛上,有一批马儿需要救助,你愿不愿意去?她从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但心想为什么不呢?在她悉心照料下,马场重焕生机,今年还新添了马驹。
(摘自《私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