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长征路神州艳阳天
2015-09-10熊敏
熊敏
1997年,我们《共和国之魂》摄制组在北京采访了老红军邓飞。摄制组的同志都是南昌市的市民,所以,我们很想见一见这位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市的第一任市长。当时他正在北京医院住院。他的夫人说,等邓老出院后,请你们到家里来。邓飞的夫人也是江西老表。
采访老红军时,我们都会送上一份小礼品——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花瓶。由于在北京采访一个多月,我们带来的礼品都送完了,去邓飞家时,就在商店临时买了一点营养品,因为邓飞刚出院。
没想到一见邓飞,老人家见我们拎着看病号的东西,就批评我们说,为什么没有给我捎一点江西的土特产呀,赣南的小鱼干、井冈山的笋干、萍乡的豆豉、南昌的米粉都行,又便宜又有家乡风味,在北京吃不到呀。
邓飞是江西兴国县人。兴国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模范县。毛泽东曾说,兴国的同志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兴国也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有56位开国将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的红军战士倒下。苏区时期,兴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兴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邓飞是1930年初参加红军的。参加红军不久,红一军团根据中央的指示攻打南昌。听说要打省城,大城市呀,邓飞和一起参加红军的几位同村老乡高兴得不得了。他们这些乡巴佬连赣州城都没进过,现在听说要打南昌,可以进省城逛逛,都说看谁先打进南昌,进城后买点什么洋货捎回来。邓飞说,快到南昌的那天晚上,他们激动得连觉都睡不着。
毛泽东可不愿意打南昌,那是省会城市,城墙高大,敌人重兵把守,还有一条千米宽的赣江阻隔,如同天然的护城河。红军没有炮,缺少重武器,打南昌肯定要吃大亏。毛泽东在赣南好几年,连赣州都不主张打,更别说南昌了。数千人的部队到达南昌郊外的牛行车站,与南昌城隔赣江相望。这一天刚好是8月1日——南昌起义纪念日,红军象征性地在城外放了一阵枪,纪念“八一”这个日子。听见枪声,敌人以为红军要攻城了,严阵以待。邓飞他们也以为先头部队与敌人交上火,巴不得自己也立即打上去,没有想到连长说撤。邓飞问:“不打南昌了?”连长说:“不知道,这是命令。”邓飞和他那几个老乡很不甘心,他们想打南昌,手都发痒了,可刚到南昌城边就说撤,看来逛省城是没有指望了。邓飞说,后来他才明白毛泽东为什么不主张打南昌的道理。他说,幸亏没打呀,如果打了,肯定是一场败仗,而且会很惨,红军不知会有多少人牺牲,我很可能就被扔进赣江了。
1932年1月,临时中央指示红一方面军打赣州。毛泽东却不同意,说赣州是铁赣州,打不得。但没办法,中革军委下达进攻赣州的训令,结果打了。我们几万人攻城,人和武器比打南昌时可要强多了。可是打了30多天就是攻不下来,眼都杀红了,1000多具红军尸体堆积在赣州城下。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一师师长侯中英和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欧阳健,带领战士们背着炸药包、抡着大刀冲向赣州城墙,结果都牺牲了。这两位首长可都是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从井冈山走下来的老红军,没想到倒在赣州城下。
邓飞说,革命就会有牺牲,但错误的指挥和错误的命令就会死更多的人。与我一起参加红军的几位同村老乡,有的在打赣州时牺牲了,有的在长征路上就再也没有音讯了。我算命大呀,仅仅只是负了几次伤。邓飞家乡的这个村庄有68人参加红军和长征,但解放后活着回来的就只剩下两位将军和他三个人。
1934年长征时,邓飞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政委,团长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朱水秋。1935年1月攻克遵义城,红六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第一个打进了遵义城。遵义会议后,红军主力要过金沙江,为了迷惑敌人,红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红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命令邓飞、朱水秋带领红六团挥师逼近昆明,掩护主力渡金沙江。萧华在《长征组歌》中有一句歌词写道:“兵临贵阳逼昆明。”“逼昆明”这件事,就是邓飞、朱水秋干的。他们做了几十面红旗,把队伍拉得老长,晚上点燃许多篝火,俨然是一支主力部队。他们一路攻城拔寨,连克敌军几座兵站兵库。邓飞命令被俘的敌人营长给昆明的上司打电话,说红军要打昆明了。云南省主席龙云接到报告后惊慌失措,连向蒋介石求援增兵昆明。这时,邓飞接到刘伯承总参谋长的指示,红军主力已安全渡过金沙江,红六团佯攻昆明任务完成,立即赶往金沙江,与主力部队会合。邓飞让战士们找来10多匹马给轻伤员骑,重伤员安置在老乡家。红六团一天一夜急行军180多里。为了防止夜间打瞌睡,邓飞让战士们用手指甲掐眼皮,说掐痛了准不打瞌睡。与主力汇合后,刘伯承问邓飞,这次伤亡有多少?邓飞说,仅仅减员30人。刘伯承高兴地说,你们胜利完成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中央军委对你们给予嘉奖,立即传达下去,直到各个连队。红六团全体官兵为此欢欣鼓舞。
1949年5月,邓飞已是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副政委、政治部主任。他率领部队进入江西,后接到命令,调地方工作,担任南昌市市长。邓飞说,20年前刚参加红军盼着打南昌,只是想逛一逛省城。没想到20年后,我这个农民出身的红军战士竟然当上了南昌市的市长。
有一天,邓飞说要去逛一逛街。警卫员听说首长要外出,急忙去派车。邓飞说,不用了,我只是陪战友一块儿逛一逛。战士们纳闷了,就首长一个人,没有其他首长呀!战士不知道,邓飞说的战友,就是当年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那几位老乡。他们都早已牺牲了,不可能再来逛省城了。邓飞上街,只是为了实现他们生前的愿望,代他们走一走、看一看。后来邓飞回兴国老家,就捎了一点南昌特产,去那几位牺牲的战友家里,看望他们年迈的父母。邓飞说,你们的儿子都为革命牺牲了,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就是你们的儿子。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人们都很熟悉。然而,八一起义纪念馆,就是邓飞担任南昌市市长的时候建立起来的。1952年,邓飞到北京开会。周恩来对他说,南昌起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八月一日是人民军队的建军日,许多老同志提出,要建一个纪念馆。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回到南昌后,邓飞组织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亲自担任组长,开始征集南昌起义的史料、文物,并将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作为南昌起义纪念馆,后来陈列对外开放,供人们参观。
邓飞爱好书法。12年前,他为《长征之路》摄制组题词。这一次又为我们《共和国之魂》摄制组题写了“风雨长征路,神州艳阳天”。
我们在邓飞家整整采访了一个上午,要向老人家道别了,邓飞还真舍不得我们走。今天见到这么多小老乡,很开心,他提议再唱一首歌。我们问唱什么歌?邓飞说唱《国际歌》,他来领唱打拍子。于是,我们就搬了一把椅子让他坐着。邓飞说,不能坐,哪有打拍子是坐着的,唱《国际歌》必须站着,要庄重,抬头挺胸。邓飞起了一个头,我们就跟着唱了起来。老人家挥舞双手,晃动着脑袋,很投入。唱完了第一段,他说接着唱,总共有三段。唱着唱着,邓飞就有点站不住。我们立即将他搀扶住,放在沙发上。邓飞叹息道,不行了,老了。他拍着两条腿说,想当年长征路上,我一口气跑180里路都不在话下呀!
我们道别邓飞。出门时,他特意叮嘱一句,下次再来,别忘了给他捎一包兴国小鱼干。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