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晓科技IPO:产销率下滑依然盲目扩产押宝湿法冶金胜算几何?
2015-09-10林蔓
林蔓
日前,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晓科技”)预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所募集的资金将投资于湿法冶金分离材料产业化项目、工程中心项目、营销体系建设项目、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等四个项目。
专注于吸附分离树脂生产及销售的蓝晓科技,其产品湿法冶金专用树脂在国内可谓是独树一帜。然而,其湿法冶金业务一方面存在着过度依赖大客户的现象;另一方面又仅仅专注于镓提取领域的专用树脂生产,为产品未来的产量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此外,记者注意到,不管是蓝晓科技的募投项目,还是公司存货大量增加的事实,都体现着公司积极扩大产能的雄心,而公司2012年以来产销率的下滑,让业内不得不质疑其扩张产能的必要性。
同时,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利润蹊跷的大幅增加,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或存在着虚增利润之嫌。
产销率下滑 盲目扩产引质疑
从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2014年度,公司存货同比增加57.54%,其中在产品同比增加80.76%,产成品同比增长63.88%。
同时,蓝晓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入到四个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的实施目的均为提高产能。具体来看,湿法冶金分离材料产业化项目计划新建年产2500吨镓提取树脂车间,以快速提升公司镓提取树脂的生产能力。此外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也是公司进一步扩大分离纯化装置业务产能的重要项目。数据显示,这两个项目的合计投资高达1.5个亿,占募集资金总额的61%。
可见,公司对未来产品产能的扩充极度重视。一般来说,产能的扩充需要考虑公司的实际销售情况。然而,公司的主要产品的产销及产能情况显示,2012年到2014年度,在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产销率却由108.14%下滑到了86.80%。换句话说,公司产品的产量实际上是过剩的。对此,有投资者提出质疑,既然销量跟不上,一味扩产的意义何在?募集资金建立产业化项目又有什么必要性呢?
事实上,盲目扩产已对公司财务状况带来了一定的损害。蓝晓科技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度,公司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654.63万元(合并后数据,下同),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63.44%,而其锐减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存货的大幅增加。记者注意到,2014年,公司的存货总量同比增长率57.54%。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经营现金流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现金流大幅下降,无疑也为其发展前景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湿法冶金业务过度依赖大客户
记者了解到,公司的湿法冶金业务主要应用领域为镓的提取。本次募投项目中,公司重金打造的湿法冶金项目,也是为镓提取业务量身定做。
目前公司前五大销售客户中,有三家均为镓提取企业,分别是东方希望、兴安镓业和中国铝业。这三家大企业2014年度为蓝晓科技贡献了5484.84万元的收入,占公司2014年总收入的19.18%,同时也是目前公司镓提取树脂业务收入的全部来源。这诚然可以体现公司大力发展镓提取专用树脂业务的雄心壮志,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公司目前的情况,是把镓提取树脂的业务全部押宝在了这几个大客户上。一旦其中一家的业务出现变故,公司的收入或将损失惨重。
事实上,公司2014年度的收入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公司的湿法冶金专业树脂收入同比下滑11.33%。对此,公司的解释为受到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金属镓生产线项目因氧化铝生产线异地新建停产影响,公司自2014年7月起暂停对贵铝金属镓项目供应镓树脂。
此外,公司对贵铝的技术服务需求也因此暂停,使得公司的技术服务收入损失约1000万元。
因为一家客户短短5个月的停产,就给公司带来了1600多万元的收入损失。公司对其大客户的高度依赖性显露无疑。有投资者也表露了同样的担心,若以后大客户再出现了类似情况,公司收入是否还会再次受到严重影响呢?
此外,目前公司的湿法冶金业务重点专注于镓提取专用树脂生产,对此业内也表现出了自己的诸多担心。有专业人士指出,通过调查企业生产情况,受到2013年以来国内外金属镓价格连续下跌的影响,国内企业增产意愿不强,因此2014年以后国内金属镓产量的增幅正在逐年递减。而作为镓提取的上游企业,蓝晓科技无疑会受到影响。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度,公司湿法冶金专用树脂的价格同比下滑了13.48%,也进一步反映了这一潜藏的危机。
净利润疑存虚增之嫌
从招股说明书中,记者了解到,公司的前身西安蓝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1年7月,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2012年,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总额为6850万元,净利润为5548万元。因此,若不考虑股利分配,公司从2001年成立至2011年整体变更约10年的时间里,累计净利润总额仅为1302万元。
而整体变更后,可以看到,2012年至2014年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548万元、6203万元和5970万元,均为前十年间利润总和的数倍。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利润在整体变更前后变化巨大,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极不相符,公司或存在为了准备上市而虚增净利润,扮靓业绩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