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这一次会是你吗?
2015-09-10李燊
李燊
美国当地时间4月12日下午3点,前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前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宣布参加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向美国总统宝座发起第二次冲击。7年前,希拉里在民主党党内初选中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奥巴马,在争夺权力的道路上,止步于爱荷华州。2014年9月,希拉里再次回到爱荷华州,当她回答再次参加总统选举的可能性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等不起另一个7年了。”对于已经年满68岁的希拉里来说,或许这真的是她最后的机会了。这一次,会是希拉里吗?
希拉里其人
希拉里·克林顿,1947年10月26日出生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希拉里的父母坚信老派的价值信仰,认为一个人只要具有了勤奋、纪律品质以及充分的家庭、学校、宗教教育,便能够追求任何梦想。希拉里自小便接受了严厉的家庭教育,她回忆说:“父亲以自己为榜样,教给我们努力工作与负责的价值观念。”父母严格的要求培养了希拉里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她的母亲经常骄傲地称“希拉里生下来就是成人”。
1965年9月,希拉里进入美国著名的韦尔斯利女校学习。她在自传中说:“一个没有性别竞争的环境会鼓励女生自由地尝试冒险、犯错误。”在毕业典礼上,希拉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抨击美国政府的越战政策对国内社会的沉重伤害,这次演讲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之后,希拉里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并在那里遇见了她后来的丈夫比尔·克林顿。1974年,希拉里从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仅仅一年,便获邀加入到尼克松弹劾案调查组中工作,成为该调查组43位专职律师和仅有的3位女律师中的一位。1975年,希拉里与克林顿结婚,婚后开始了自己长达15年的律师生涯。
1993年,比尔·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希拉里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陪同她的丈夫入主白宫。1998年,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曝光,希拉里顾全大局,与克林顿一起应对国会的弹劾调查,挽救了自己的婚姻、丈夫的总统宝座以及自己的政治前途。这位个性强势的第一夫人毫不遮掩自己的政治抱负,努力追求更高的政治地位。2000年,希拉里成功当选美国联邦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公职的第一夫人,在此期间,希拉里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体现了她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强势风格。2009年,希拉里接受奥巴马邀请,出任美国国务卿。直至2013年卸任,希拉里共出访过112个国家,在飞机上度过了400多天,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
经济、外交政策倾向
4月12日,希拉里在竞选网站Hillaryclinton.com发布竞选宣传片《Getting Started》。在视频的最后,穿着黑色套装、红色毛衣的希拉里出现在镜头前说道:“美国随时都需要一个捍卫者,而我想成为那个人。”希拉里的经济、外交政策立场诠释着她要捍卫什么样的“美国梦”。
在经济问题上,希拉里站在中间路线的立场上。自1992年克林顿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便标志着民主党内部坚持中间路线的势力成功上位。希拉里与自己丈夫比尔·克林顿在经济政策上的相似,也更容易吸引民主党内部强大的中坚力量的支持。希拉里在竞选视频中承诺“要让美国民众过得更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中低层民众的生活水平,这些很可能会成为希拉里竞选的核心经济议程。近期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势头强劲,这将是奥巴马政府留下的宝贵的政绩遗产。外媒预计,希拉里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环境,大造声势,呼吁提高最低时薪、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产阶级减税等倡议,推动社会分配的天平向中低层民众倾斜。同时,希拉里可能会更加接近左翼势力。希拉里强调“美国人民走出了经济萧条的泥潭,但是游戏规则依然宠幸着上层社会”。在正式宣布参与总统竞选的第二天,希拉里公开批评美国当前收入分配政策的不合理,“美国企业CEO的平均收入是工薪阶层平均收入的300倍左右”。这可能预示着希拉里本次竞选的经济议程将会向左翼倾斜。
希拉里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立场是一贯的。在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时,美国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她提出政府外交政策的最高目标是重新稳固美国在全球的优势地位。这一次也不例外。希拉里在新作《艰难抉择》之中阐明了她对美国全球优势地位的愿景。但是希拉里的宏愿恐怕面临着不小的国内阻力。据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目前最关心的是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收入,对外交政策关注程度较低。同时,经过伊拉克战争的教训,美国上下对于任何可能使美国卷入海外战争的外交政策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但在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被国内社会批评为软弱和无能,希拉里为赢得选举,有必要与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保持一段距离。因此,希拉里必须在小布什的霸权单边主义与奥巴马的消极退缩主义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不过于刺激民众厌战的敏锐神经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强硬立场。2014年8月,希拉里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认为ISIS在中东地区的猖獗源于奥巴马中东政策的失败,美国当初“如果能够及时干预”叙利亚内战,局势不会如此糟糕,对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的国际问题,美国应该加大干预力度。同时,希拉里表示强烈支持以好战著称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窥一斑而知全豹,想必在大选中,希拉里对于ISIS问题、乌克兰问题、中美关系将会持更为强硬的立场。
希拉里竞选的优势与劣势
希拉里无疑是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最为热门的候选者,2008年,美国打破了肤色障碍,选举出了一位黑人总统。这一次,希拉里有望打破“最高玻璃天花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希拉里在这次竞选中的优势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超高的党内支持率。据外媒民调结果显示,希拉里获得了62%的民主党人和倾向于民主党的独立人士的支持。在希拉里正式宣布参选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奥巴马公开表示支持。外媒惊呼,民主党的初选“不是竞争,而是希拉里的‘加冕礼’”。其次,希拉里丰富的从政经历更易获得选民的信任。8年的美国第一夫人,两届联邦参议员,曾经的美国国务院掌舵人,希拉里是近些年来美国总统竞选中少有的具有如此丰富从政履历的候选者。经历了华府波诡云谲的政治环境的洗礼,希拉里早已熟知美国高层政治圈内的游戏规则,她不会像奥巴马刚入主白宫时那么无所适从。最后,希拉里拥有强大的竞选团队和雄厚的政治资金支持。希拉里此次竞选团队的领头人是波德斯塔,他被认为是民主党内最有经验的公关传媒领域专家,具有资深的选战经验。难能可贵的是波德斯塔曾经出任克林顿的白宫幕僚长,与克林顿家族关系匪浅,希拉里可以最大程度地信任他所领导的竞选团队。在募集资金方面,希拉里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最大的自由政治筹款组织“美国优先”已明确表示支持希拉里2016年参选总统。有媒体更是大胆预测,希拉里最终可以募集到超过25亿美金的竞选资金。
相较于7年前,希拉里似乎更强大了,但前景并不是一片坦途。希拉里受到的掣肘因素不容忽视,这些障碍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第一,希拉里在民主党内初选阶段的压倒性优势是一把双刃剑。高处不胜寒,希拉里在民主党内的一枝独秀在客观上将共和党绝大部分的仇视眼光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希拉里在4月12日宣布将参选2016年美国总统后仅仅几分钟,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便在官网上打出了制止希拉里的口号。共和党热门的候选人杰布·布什、特德·克鲁兹、兰德·保罗就像尝到血腥的鲨鱼一样攻击希拉里,似乎批评希拉里力度的强弱也是决定谁能够最终获得共和党提名的判断标准。希拉里从政经历中的负资产通通被放在聚光灯下接受民众的审视,“邮件门”、班加罗尔事件、克林顿基金会捐款丑闻以及旧事重提的克林顿性丑闻,这些还只是共和党对希拉里的第一波攻势。第二,希拉里的年龄让选民担忧。到了2016年11月8日美国大选日,希拉里将年满69岁,而在历史上只有里根在当选总统时年龄超过了69岁。共和党打出标语,2016年的大选是在“回到过去”与“面向未来”之间做出选择,暗示近70岁的希拉里在共和党中生代候选者面前的劣势。希拉里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并不令人放心,2012年12月底,希拉里因大脑出现血栓而住院治疗,2013年2月1日,希拉里辞去了国务卿的职务。第三,奥巴马政府惨淡的支持率会成为希拉里竞选的绊脚石。奥巴马执政8年,在内政外交上做出的成绩乏善可陈,共和党“一统”国会两院的局面让奥巴马在剩下的任期中更是步履维艰。共和党很可能利用希拉里曾担任国务卿,是奥巴马政府重要内阁成员的经历,将希拉里与奥巴马平庸的政绩进行捆绑。希拉里将如何拿捏与奥巴马的距离很考验这位政坛老手的政治智慧。如果希拉里力挺奥巴马,那么自己的竞选议程将不得不向白宫政策靠拢,这会增强共和党“隔山打牛”策略的效力;如果过于切割自己与奥巴马共事的经历,则面临着党内的分裂以及选民对其忠诚度的质疑。
希拉里的对华态度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每一任美国总统的对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于可能赢取总统大选的希拉里,中国肯定格外关注她竞选的每一个细节。
从过往经历看,希拉里对华态度强硬。希拉里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制定者和主要执行者。在她任内,美国全面提升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美国军事力量分布重心由中东地区向亚太地区倾斜。中国将美国此举解读为美国联合亚太地区盟友围堵中国,遏制中国的生存空间,中美关系对抗性色彩日益浓厚。此外,希拉里粗暴干预中国周边问题,使局势更加恶化。美国的鼓动成为了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在周边领土争端问题上采取激进措施的动力。以钓鱼岛争端为例,2013年1月,希拉里卸任国务卿前出访日本,称“美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不持立场,但承认钓鱼岛在日本行政管辖范围内,反对任何寻求破坏日本行政管辖的单边行动”。如此做派,难怪希拉里被中国政学两界认定是美国鹰派反华的代表人物。
但是也不能过于悲观,甚至妖魔化希拉里,希拉里个人的对华立场只能有限地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最终目标是维护、实现国家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这已经成为了中美双方的共识,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不可能仅凭自己的意志做出外交决策。同时,中美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任何一位美国领导人必须与中国保持积极稳定的双边关系。
【责任编辑】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