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乐韵新交响
2015-09-10王安潮
王安潮
音乐演出团队职业化后在面临市场的抉择时做法不一,所透射出的艺术旨趣、学术追求与文化品位也不同。普遍或常见的做法是,适应市场之需而创演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之作,走亲民之路,送戏下乡,送乐惠民,也不失为良策,甚至还能搭上和谐社区构建的顺风车。但陕西爱乐乐团在其2014-2015音乐季却出其不意地以学术性较高的创演内容让同行及乐迷为之侧目,这是它第二个演出季的系列十二套音乐会的特色之处。也许正如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所言,它在第一个演出季成功后收获了经验,积累了信心,在大大丰富人们的音乐生活、带来美好音乐享受的基础上,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强有力的引领性贡献。第二个演出季颇具艰深内涵的曲目,以特有的丝路文化主题及高雅艺术旨趣,引起了观众对这支老牌中国交响乐团的重新关注。
传统厚重,特色鲜明
陕西爱乐乐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陕甘宁音乐新作的创演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这支乐团最早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创建于1957年,建团时称“陕西省乐团”,是新中国最早的四大交响乐团之一。2011年6月9日“陕西省乐团”改制并改名为“陕西爱乐乐团”,随之并入西安音乐学院,获得了学院大量的学术支持。随后乐团积极地寻找创演新主题,挖掘演出新剧目,频繁更新曲目,对群众文化艺术趣味的引领使它成为了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标准的建设起点是乐团给同行的突出印象,周总理在新中国文化建设伊始的殷切期待,中央财政的特别资助,这些都是乐团建设之始难得的优势。当时国家文化部门排除万难,经香港从东德等国购置了当时算得上是国内最好的乐器,物资基础的优良为乐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因此形成个性的文化传统和品味。
将艺术视野放眼世界是乐团的一大特色,乐团排演过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莫扎特、肖斯塔科维奇、雷斯庇基等作曲家的世界经典交响乐作品。开放包容的选题使陕西爱乐具有了放眼世界的高远文化定位,它将长安作为曾经的世界文化中心这一传统予以了新的诠释,为世界范围内的大作曲家的经典之作在西北乃至全国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莫扎特等作曲家的系列音乐会已为大众普遍认同,而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及意大利作曲家奥托里诺·雷斯庇基《罗马的节日》等名作的演绎在中国的早期展演可谓是独具创新胆识。
植根本土的创演选题是乐团文化自觉意识的反映,挖掘西北音乐家的潜力,创演了一大批陕西风情作品是乐团逐渐凸显个性的音乐定位,发展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传统,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延安大合唱》《西北风情组歌》《昆仑回声》《长安古韵》等,新世纪以来创演的《第一交响乐》、交响组曲《大唐》、交响套曲《长安》等,尤其是《大唐》已演出三千余场,成为西安地标性的西北民族风情力作,而《长安》所开启的集体创作模式也成为业内创作的新模式。
乐团作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人生》《老井》《西安事变》《没有航标的河流》等大量优秀电影所录制的音乐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抗战暨反法西斯胜利纪念、长征胜利纪念、抗洪抗非典等重大社会群众文化活动奉献交响之声,为民族发展凝聚力量创造才情,乐团还经常走进高校及社区,将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性充分发挥。正如崔炳元团长所说,每场音乐会的千余名观众聆听三至五首经典交响乐作品,从中汲取的精神养分会使听者的精神世界更为广阔,感官享受更为美好,幸福指数将会提升,“我们奉献的艺术就是要滋润受众”。
与中外音乐大师和优秀乐团合作是乐团发展的一贯传统,坚持外请专家指导与挖掘本土音乐家并行的策略。指挥家李德伦、杨鸿年、郑小瑛、李心草、邵恩,钢琴家石叔诚、杨秉荪、郎朗,小提琴家俞丽拿、盛中国、李传韵,歌唱家廖昌永、吴碧霞,大提琴家王健等都曾与乐团一同合作,还有美、法、比、土、日、瑞等十余国的音乐家。除了“请进来”,乐团同样重视“走出去”,除了到京沪等交响乐发展更好的城市交流演出外,他们还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切磋技艺,如2013年在法国巴黎的“爱心映月音乐会”中上演了陕西《走西口》等传统特色曲目,获得了海外听众的极大赞赏。
丝路主题,融会情韵
2014-2015演出季推出的十二套曲目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充分考虑,独唱、合唱、独奏、重奏与交响乐队协同创新,民族新作与世界经典交相辉映,尤其是将乐团在名家汇聚、名曲荟萃、新作推展上的传统进一步发扬,其丝路音乐主题成为了新乐季的特色。
每套音乐会都邀请了多位不同的名家到场,吸引了业界与不少乐迷的关注。知名音乐家可以引领乐团在短时间内快速进步,而如此众多的名家不断参与的高强度训练,使乐团在不同曲目的诠释上更具弹性、韧性、灵活性及多元性。叶聪在彩排后和我谈论乐团时就曾说,乐团在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比才及中国作曲家赵季平的不同风格曲目的演释上可谓恰当、灵活,技艺娴熟,乐团的驾驭能力很强,艺术发展的空间广阔,这是一支成熟乐团的表现。
乐团的每套音乐会都会更换不同的曲目,注重世界经典的高难度交响乐作品的展演,并适度融入丝路题材新作,甚至还约请著名作曲家创作新作,这是对乐团整体演奏技艺的极大挑战与考验,更是对推陈出新的乐团传统及其演绎精神的弘扬。开幕音乐会《丝路新交响》中,赵季平的序曲《钟鼎长安》、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女高音独唱《唐多令·惜别》《别董大》《关雎》、陈乐昌的新作交响诗《赛乃姆狂想曲》、崔炳元的交响组曲《大唐》(一、四、五乐章)、交响套曲《长安》第三乐章“丝路长安”等作品,主题形象鲜明、艺术趣味独特,有些已成为丝路题材中的经典之作。闭幕音乐会中,赵季平的音乐会小曲四首——《钟鼎长安》《秦川抒怀》《汤瓶梦幻》《高原狂舞》中后三者为首演之作,是赵季平丝路题材的新探索,曲中将地方戏曲音乐碗碗腔、西北信天游等民间曲调乃至阿拉伯、印度与陕甘一带的秦腔音乐融合,所展现出的丝路音乐创作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音乐会还将法国音乐的浪漫风情与中国西北的民族韵味进行了融合,各尽其美。大容量的高难曲目汇聚,使我们不得不为乐团的演奏者们捏把汗,他们惊人的演释能力着实让人赞叹。张列在开幕音乐会后感叹,乐团在速度力度的对比上处理细腻,对主题形象及结构层次的把握极为精致,地方乐团难有望其项背者!
从音乐季的演奏曲目不难看出,乐团所选作品多为世界经典名作,在乐迷中具有一定的熟识度,眷顾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另外这些曲目多是与被邀请演释者有绝佳的对应性,也促成了演释多是当前国内的最好版本,如韩雷与《丝绸之路幻想曲》、宁峰与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张艺与柴科夫斯基作品、张国勇与德沃夏克作品、刘云志与《查尔达什舞曲》等的对应关系。作品多具有较深的学术性,深邃的音乐内涵更耐得住细细品味,打造具有一定层次的管弦乐作品使得整个音乐季都不同凡响。音乐季的选曲与展演具有深层的规划,甚至还有些层层推进的意味,如开闭幕式的丝路主题呼应关系、俄罗斯作品主题的多场联缀、德奥作品的逐层展开,甚至连民族乐派作品都有其专属空间,金辉与刘云志小提琴兼指挥的特殊并置,邵恩、胡咏言、张艺、张国勇、叶聪等名指的逐层推动,丝绸之路音乐主题的主线与中外管弦乐名作的融会并陈,使得音乐季有其专属的地域指向和文化品格。
文化使命,本土情怀
陕西爱乐乐团音乐季大胆地走出去,让全国同行认识、了解他们,让陕西交响乐成为推动中国交响乐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季展演还与本土文化建设紧密相连,长安乐派作品的呈现,凸显了乐团的本土文化。如2014年9月15日在西安音乐厅推出的《丝路新交响》除了作为开启音乐季的演出,也是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演出之一,陕西爱乐乐团带来丝路音乐新旋律、西北文化新篇章的交响乐,为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启新的篇章。音乐会展演的交响乐作品以恢宏凝重的音响、波澜壮阔的气势见长,音乐的悠扬曼妙与风情万种将观众带回到了那悠远的古长安。这场音乐会于9月29日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再次上演后,得到了一致的高度赞赏,10月28日、29日、30日,这场《丝路新交响》的主题音乐会还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国音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多处奏响。此次专题性的交响乐巡演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化艺术报》等专业评论说,乐团的演释艺术精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把乐团经年的文化艺术观念带给首都乃至全国观众。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音乐会演奏了六部反映丝绸之路的音乐作品,展示了丝路起点的盛唐气象,以及民族和睦、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这场音乐会是标志着陕西音乐艺术在全国文化“制高点”的一次精彩亮相。
陕西爱乐乐团团长崔炳元在闭幕音乐会节目单上写道,乐团确立以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为使命,确立以“狠抓陕西本土交响乐创作,力争国内乐团前列”为发展目标,乐团将以国家文化战略精神为指导思想,创造文化事业的繁荣,以交响乐这个世界音乐语言的艺术形式,为建设文化强省,实现中国梦、陕西梦做出贡献。
一个具有五十余年历史的老牌乐团在职业化进程中不断修炼“内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不断开拓进取,展现出年轻而富有激情的新风貌。一个乐于精诚合作、勇担使命的交响乐团队,必将为西部交响乐艺术的普及与推广做出卓越贡献。我们期待着它在新乐季再有突破,再展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