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人生“第二春”
2015-09-10成新平
成新平
“退二线”对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来说,基本就意味着退休了,可湖南衡东县霞流镇年逾花甲的老党员冯昌元就像个“电熨斗”,断了电还照样“热力四射”。这不,早几年还是一片荒山秃岭的石滩乡朝霞村,经过他的开发,如今油茶林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今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初十,只见他扛着锄头正在给茶树垦复施肥,有人竖起了大拇指:“沒看出来啊,老冯迎来了人生‘第二春’!”
衡东县石滩乡朝霞村是衡东、衡南两县交界之地,因地势偏远,交通闭塞,村民一年到头就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2010年人均收入才2100元,不足全县年人均收入的一半。朝霞村村民的脸上不见“朝霞”,贫穷的阴影笼罩在村民的心上。
冯昌元在农村摸爬滚打30多年,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在石滩乡当乡长时,他对朝霞村的贫困极为关注,却无法为这里开辟一条致富路。2004年从霞流镇党委副书记退居二线后,他又干起了“老本行”,在霞流乡白村、大浦镇集贤桥村、新庄村、太平村等地退耕还林450余亩,留下了片片绿阴。国家按有关规定,每年每亩给他补助200元,他将这一笔钱积攒了起来,打算回到朝霞村去,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
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党中央、国务院从保证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要求振兴油茶产业的报道,眼睛不由一亮,联想到农村大片大片的油茶林老化、烧毁,茶油价格不断攀升,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茶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他便萌发了种植油茶的念头。
2009年3月,衡东县石滩永恒油茶种植加工专业技术协会在冯昌元的发起下成立了,他创业的第一站,就是向朝霞村民承包荒山种植油茶,承包期为30年,期间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待油茶丰产后,每年每亩给农民2公斤茶油,30年油茶成林后再无条件归还给村民,让农民直接享受到油茶带来的收益。万事开头难,冯昌元在挨家挨户找村民签订承包合同时,没几个村民相信,他吃了一次次“闭门羹”,“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冯昌元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请来本村在外地的开明人士来解释说明,村民终于理解他的一片苦心,连以“吊儿郎当”闻名全村的陈新生也对他心服口服。这样,他走东家,串西家,一个月订了131份合同。
这年4月,一台挖土机和两台推土机轰隆隆地开进了朝霞村,千年沉睡的荒山被唤醒,经过8个月的日夜苦战,那片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几个山头被平整一新。
油茶种植的每道工序都得讲科学,首先就是选好苗,冯昌元经多方论证,最后选定衡东县科协研发出来的“衡东大桃”,这种油茶成活率高,产量高,5年挂果,8年投产。选好苗后,冯昌元没忘用科普带动油茶产业的发展,他办了5期油茶种植培训班,发放油茶栽培资料1100余份,将当地600多名农民培训成技术人员。
冯昌元想把朝霞村办成全县最大的油茶示范基地,而办基地少不了投入,除平整土地花去120万元外,与此配套的设施还需要钱。早两年旱灾时,他花6万元请来挖土机师傅,挖出小水塘8口,修通硬化水渠1700多米,不仅能引水上山,还灌溉了周边200余亩农田。听说村里要修路,他捐起钱来也毫不含糊。
最困难的还是经费。从当年4月22日动工至今,冯昌元已花光60多万元积蓄,还欠下银行20多万元贷款,钱不够,又从亲戚朋友那借来近百万元,全家每月4000多元工资都贴进去了,前前后后投入200多万元,才保证这片基地的正常运转。
冯昌元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创造财富,寻找乐趣。如今,他的2000多亩“衡东大桃”已经挂果,一派生机。他也迎来人生第二春,依然雄心勃勃,计划五年内高标准新造油茶林5000亩,并建好一个猪场,一个渔场,用猪粪栽树、养鱼,带动帮助周边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