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罗地亚:骑士的荣耀

2015-09-10Jean-LouisTremblais译/贾聪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阿尔卡长矛克罗地亚

Jean-Louis Tremblais 译/贾聪

2015年8月9日,星期天,克罗地亚小镇锡尼(Sinj),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的骄阳下,五千人聚集在观众席上,其中不乏名人、政要,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首先进行的是华丽的入场仪式。手持骑士旗的旗手和一组护旗手走在队伍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骑士们的总指挥官及其助手,各自手执一柄出鞘的军刀,十分威武。乐队之后,17名参赛者身着18世纪的骑士服出场:插有羽毛的貂皮帽,盘花纽扣短上衣,肋形胸饰,左手挎着军刀,右手持3米长矛。走在最后面的是身着当地传统服装的村民队伍,挎枪持盾,也十分抢眼。

当比赛逐渐进入高潮,骑士弗拉诺·伊夫克维奇(Frano Ivkovic)准备踏上赛道。他身姿笔直,体态优美,好像是从埃尔热的漫画《丁丁历险记·奥托卡王的权杖》(故事发生在东欧)中走出来的主人公。他的座驾也气势十足,有着华丽的马辔、银色的饰带。

全场一片寂静,只能听到一些窃窃私语,人们满怀期待和敬意,等待着即将上演的精彩一幕。这对超级搭档出发了,随着马蹄奔跑踏地的声响越来越急促,现场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叮当一声,“中环!”全场观众由衷地发出欢呼声,同时响起的还有掌声、炮声和喇叭声。弗拉诺·伊夫克维奇在时速60公里的奔跑过程中,用长矛射中一个铁环的中心,从而赢得了欧洲大陆最古老的马上竞赛——锡尼阿尔卡长矛射击比赛。

这项赛事可不是那种为游客而排练的民俗表演,2010年,它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的这场比赛,克罗地亚国家电视台进行了直播,克罗地亚首位女总统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罗维奇亲自出席。冠军激动的情绪表露无遗,他把那只万人瞩目的铁环放在评委脚下,以武士的姿态,用下巴致意,眼含热泪。

左 阿尔卡是锡尼的标志和骄傲。比赛在每年8月的第一个周日举行,那段日子,锡尼城一直活在阿尔卡的节奏中,日夜不断!右上 阿尔卡长矛比赛所体现的体育精神以及所代表的美学含义,久经历史的沉淀,2010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右下 虔诚的游行,历史的纪念。早晨在旧城遗址进行的游行,拉开了锡尼阿尔卡比赛的序幕。遗址旁边有一座圣母像,俯瞰着如今的锡尼城。

锡尼阿尔卡长矛比赛的历史可追溯到1715年,2015年正值它的300周年纪念。

锡尼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十分独特,海拔320米,紧邻波黑边境和达尔马提亚海岸,是亚得里亚海沿岸的要塞,控制着大片海域。16到18世纪,威尼斯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为争夺这块兵家宝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激战。

1686年,锡尼脱离了土耳其的控制。独立后的锡尼回归欧洲,但是其政治形势风雨飘摇,很快又陷入了两大强权的争斗之中。1715年8月6日,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总督率领由奥斯曼人、土耳其近卫军士兵、鞑靼人和臣服于苏丹的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的76000名士兵,攻至锡尼城下。城市的守卫者,只有由总督佐尔比·巴勒比指挥的860人——750名克罗地亚骑士,110名来自当地志愿军的步兵。但这不到一千名士兵十分英勇顽强,挖土筑壕,击退了敌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此外,城中还有在教堂避难的300名妇女和6名方济各会修士,他们不断地向圣母祈祷。

8月15日早晨,受到“噩兆”的影响,奥斯曼军队自行解散,分逃四方。能够击退人数是自己百倍的敌军,克罗地亚人认为这场胜利毫无疑问乃是上天注定的,敌军在圣母升天日撤退,这绝不是巧合。

阿尔卡长矛比赛的马匹,选用的是锡尼本土种马和纯种利比扎马的杂交后代。利比扎马曾长期作为奥匈帝国的皇家用马,现在是马术表演用马中的极品。

历史学家曾对民众深植于心的信仰总结如下:“以一敌百,从军事和数学方面来看,失败是无可挽回的。但是不要忽视圣母的力量。根据奥斯曼编年史官的记录,在生死时刻,一位白衣飘飘的女士出现在城墙上。这不是胜利,这是奇迹。不是军事上的胜利,是灵魂的威压。”根据更具理性的说法,土耳其人的溃败可能另有原因:阿尔巴尼亚人不满土耳其近卫军的歧视,揭竿而起,或是克罗地亚守军在井中投毒,使得敌军大规模感染痢疾。不管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最终,锡尼人决定组织一场骑士比赛,向城市守护神——圣母表达敬意。和欧洲其他类似的比赛,比如锡耶纳的赛马节、撒丁岛奥利斯塔诺镇的塞萨尔提亚节(Sartiglia,狂欢节,包括一场赛马活动,参赛者要打扮成中世纪骑兵的模样)相比,锡尼阿尔卡长矛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由现代人再次发掘、组织的,它源远流长,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未被中断。

1908年,阿尔卡骑士受邀前往维也纳,庆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登基60周年。

1922年,为祝贺南斯拉夫王国亚历山大国王结婚,阿尔卡长矛比赛曾在当时王国的首都贝尔格拉德举办。

1967年起,国家电视台每年夏天都对比赛进行直播。曾有两位在职总统被授予过阿尔卡比赛的最高荣誉——沃基沃达(Vojvoda,阿尔卡骑士的指挥官),其中一位是中国人熟悉的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左 锡尼阿尔卡比赛保持着300年前的古老传统,除了一丝不苟的着装,骑士的挑选标准也极其严格,不仅要德行高尚,还要“有鹰一般的眼睛和强壮笔直的臂膀”。右 骑士们穿着的是1715年克罗地亚的步兵服装,帽子是用紫貂皮制作的,紫貂在克罗地亚是祥瑞的象征。

阿尔卡长矛比赛和天主教信仰密不可分。天主教以光荣的历史为契机,通过弘扬骑士精神和美德来团结民众。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爱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的定义,阿尔卡长矛比赛是一种仪式,是所有集体意识和系统文化的基础。

阿尔卡(Alka),即骑士们投射的铁环,也起源于1715年的战役——它可能来自骑士马鞍下的吊环。每次比赛开始前的游行队伍中,都会有两位见习骑士手牵一匹马,象征着当年骑士在逃亡过程中丢弃的坐骑,是胜利者炫耀的奖品。

阿尔卡这个词语的来源十分复杂,掺杂着土耳其语、克罗地亚语、意大利语等因素,是达尔马提亚地区动荡历史的遗产,也是一代又一代的侵略者存在过的证明。

为纪念阿尔卡长矛比赛举办300周年,锡尼建造了一间博物馆,当地主教亲临赐福。博物馆中存放着一封写于1811年的请愿书,是写给当年拿破仑第一帝国任命的伊里利亚省总督的,信中要求侵略者提供资金,用以购买阿尔卡长矛比赛用的服装。

阿尔卡社团的社旗也几经易变,反映了当地政治时局的不稳定。威尼斯人和哈布斯家族统治时期的圣母像,随着1945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建立而从旗上消失,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又再次现身。

骑士们需要骑马在13秒内跑完160米,目标:瞄准固定在绳子上的阿尔卡铁环的中心,得分最多者获胜。

阿尔卡骑士社团的影响力巨大,锡尼所有家庭都希望家中有人能够入选,但见习骑士的挑选标准极其严格,部分没有入选的人会心生怨气,导致一些市民在街上碰面时彼此拒绝交谈。但是,生活在一座只有10000人的城市之中,要避免和一个人打交道还真不太容易!

见习骑士的挑选标准,是1833年用意大利语编写的,自颁布以来,该章程从未被修改过。首先,候选人必须来自采蒂纳地区(Cetina,包括锡尼镇和达尔马提亚的其他三个内陆城镇),须德行高尚,堪称楷模,另外还应当具有典型的巴尔干身材。安特·普查科(Ante Poljak)曾经做了35年的阿尔卡长矛骑士,目前在克罗地亚广播台担任评论员,他说:“阿尔卡长矛比赛的选手都是出类拔萃的骑士,他们需自小在马上练习长矛射击,马匹选用的是锡尼本土种马和纯种利比扎马的杂交后代。最后,根据赛事要求,候选人应当‘有鹰一般的眼睛和强壮笔直的臂膀’。”

阿尔卡骑士并不只是一个空头衔,每年5月1日起,他们每周需要参加两次训练,7月1日之后,如果条件允许,每天都会训练。

阿尔卡骑士社团可进,也可出,裁判重责由阿尔卡委员会(由三位退休的阿尔卡骑士组成)担任。博勒科·弗拉多维奇(Bolko Vladovic)是受人尊敬的法官之一:“我们是社团的警察,道德的守卫者。我们有责任驱逐德行偏颇、有损社团形象的任何人。但是每次驱逐都需要获得最高首领沃基沃达的同意,他是最高法庭的唯一审判员。”

阿尔卡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内环直径仅有3.5厘米。

沃基沃达,别称公爵,由阿尔卡大会选举,任期四年。他是锡尼最德高望重的人,虽然并非政府头衔,但其实际地位高于市长。现任沃基沃达安特·武契奇(Ante Vucic),无论从仪表风度,还是服装打扮(金线绣花服)都令人信服,不过,也有考核失败的骑士心有不甘,宣称安特·武契奇作风跋扈、随意,和旧式的贵族一般。也许吧,但是,从观众的掌声来看,他名声未坠。

虽然锡尼阿尔卡长矛比赛看上去是一个雄性的世界,但女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视,骑士们的母亲、妻子、姐妹、女儿也在为比赛积极忙碌,她们态度积极,起到了关键作用。

坦白说,虽然克罗地亚今年选出了首位女性总统,但在家庭生活方面,它并不是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家。温柔的女性们以经营事业一般的专注照顾着家庭,在这项历史悠久的赛事中,她们的热情也不亚于男人。打理服装,特别是骑士们的着装,是女人们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些复杂的骑士服饰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穿戴整齐。此外她们还要准备晚宴——每个有望赢得比赛的骑士都要在家里准备盛大的晚宴,依照传统,冠军赛后要邀请全城人到自家赴宴,欢饮达旦,阿尔卡比赛的奖金(40000库纳,约5300欧元)很快就将被挥霍一空……

2015年是阿尔卡比赛300周年,女人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展示自己,她们像先祖们那样编起了古典的发辫,为这个雄性世界增添了一抹女性色彩,效果非凡。男人们承诺要像对待古时美丽的女祭司们那样来侍奉她们。

圣母是锡尼的城市守护神,300年前,人们相信是因为圣母的护佑,才奇迹般击退了人数是自己百倍的敌军。阿尔卡长矛比赛的初衷,就是向圣母表达敬意。

时间:8月的第一个周日

规则:比赛分3轮进行,参赛者需要骑马在13秒内跑完160米长的赛道,同时将手中的长矛射向悬于赛道上方3.32米高的阿尔卡(铁环),铁环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环直径13.17厘米,内环直径仅3.51厘米。两环之间又分隔为3个区域,长矛射中不同区域,得分也不同。射中小环得3分,射中环的上部得2分,其余为1分。经过3轮角逐,总分最高者胜出,成为当年的阿尔卡骑士。

Tips

单词小课堂

阿尔卡(Alka)

起源于土耳其语Halka,更早的源头是阿拉伯语Halqua,意为铁环、铁圈。它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分为三部分。比赛时,射中小环者可获得最高分3分,射中环的上部2分,其余1分。

阿朗巴沙(Arambasa)

源于土耳其语Harami basi,原指奥斯曼军队的步兵军官,在阿尔卡社团中指见习骑士的首领。见习骑士的着装如同18世纪克罗地亚的农民。

巴哈(Bara)和科查(Coja)

指先于阿尔卡比赛举办的两场赛事,分别于周五(巴哈)和周六(科查)进行。比赛规则与阿尔卡相同,只是骑士们不必穿着游行的制服。最初,巴哈是指阿尔卡冠军赢得的可供养马匹一年的土地,科查则指一种红色的华丽布匹,用来奖给冠军家庭。

沃基沃达(Vojvoda)

公认的锡尼阿尔卡大师,别名公爵,是所有阿尔卡骑士的指挥官,由当地最具声望的骑士担当。

猜你喜欢

阿尔卡长矛克罗地亚
切尔诺贝利遗迹
自相矛盾
克罗地亚Grand Park酒店
克罗地亚萨瓦河河滨创意公共空间
克罗地亚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聆听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长的内心独白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