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领导班子清正清廉动力机制

2015-09-10刘中路高峰

人民论坛 2015年14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领导班子高校

刘中 路高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高校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违规违纪问题层出不穷。促进和保持高校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清廉清正,需要结合高校的独特环境和工作实际,深入探究促进和保持其清正清廉的动力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履行好主体责任,激发内在需要和动力,激发广大师生员工行使权利、积极监督的动力。

【关键词】高校 领导班子 清正清廉 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高校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违规违纪问题层出不穷。分析其成因,找到解决之策,需要结合高校的独特环境和工作实际,把握高校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征,深入探究促进和保持其清正清廉的动力机制。保持高校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清正清廉,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履行好主体责任,激发内在需要和动力,也需要激发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执纪部门监督惩戒的动力,激发广大师生员工行使权利、积极监督的动力。

建立高校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动力

高校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要保持清正清廉,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是要突出主体角色意识。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行使权力、担负责任必须有主体。是什么角色,就要承担与角色相对应的职责,有多少角色,就要承担多少责任。要强化党的观念,党的意识,对校级和校内中层领导干部来讲,就要特别强调党内职务意识,不仅是行政领导,更是党的领导干部;对于基层教师和干部,尤其是一些教学科研部门来讲,不仅是学者、教师,更是共产党员,还是党的干部。

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有责任才有动力,强调主体责任,就是党委书记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分内责任和直接责任,而不仅仅是领导责任、间接责任,要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当好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牢记自己的党内职务和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

三是要建立责任清单。要结合高校及校内部门单位的实际,明确党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内容,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要分清由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要责任到人。校、院系两级党组织,组织、人事、宣传、统战、学工、科研等部门,都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各自工作之中。

四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对于落实主体责任来讲,杀手锏还是问责。要把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纳入对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个人考核的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包括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行为的高校及校内部门单位,或者发现重大腐败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追究高校党委和相关中层党组织的责任。

建立高校领导干部的内在需求动力

追求清正清廉,是领导干部完善自身精神品质,提升道德境界和党性修养,追求完美人格和理想政治生态的需要,属于领导干部高层次需要的重要内容,是在行为上保持清正清廉的重要动力。激发高校领导干部、领导班子保持清正清廉的动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清正清廉内在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同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等的交流日益增多,在接触到国际各领域前沿理论和思想的同时,高校教师包括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信仰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高校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要保持清正清廉就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个人的政治和职业前途。个人政治和职业前途是领导干部现实的利益考量,也是保持清正清廉最为直接的动力。“党管干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党政机关,同样也是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在廉洁操守方面出了问题,往往意味着个人的政治和职业前途的结束。在选拔任用高校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要把好“入口关”,坚决杜绝不符合清正清廉要求的人进入领导干部队伍。

三是职业荣誉感和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气质。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具有不同于党政机关的独特文化和气质。高校领导干部,从校长到校内部门单位负责人,既是管理者,也往往是科研或教学上的领军者,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保持清正清廉是重要前提。

建立执纪监督部门的监督惩戒动力

高校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执纪部门作为内设工作机构,更多地要服从于学校领导班子,在人财物等各方面也受制于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实行有效的监督。同时,高校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更容易形成“小圈子”,产生“熟人社会”效应。这些都影响着监督效果。

要激发监督执纪部门的监督惩戒动力,解决不能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一是要提高监督执纪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央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精神,要强化上级纪委对高校纪委的领导,稳步推行二级单位建立纪检组织,在业务工作上以上级部门领导为主,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实现人财物等核心权力“上提”。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行高校纪检机构派驻制,派驻机构的人财物等管理权限全部归上级纪委。在财务审计方面,要加大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推广力度,发挥其在高校财务方面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加大对高校财务运行的监督和约束。此外,要推行外部审计、会计委托等制度。二是高校监督部门,主要是纪检监察组织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主业主责,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发现问题、严肃执纪、形成震慑。三是加强高校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干部队伍建设。目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人员一般都比较少,有的是为了解决职务、职级问题而安置的,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形不成有效的监督力量。为此,既要强化队伍的力量,也要在职级设置、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安排,加大高校纪检监察等部门干部交流的力度,使高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干部有敢于监督、愿意监督的动力。

建立师生员工的权利动力

高校的基本主体包括高校领导干部群体、教职工群体和学生群体,三者在高校管理中拥有不同的权力,处于不同的地位。从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实际来看,领导干部群体拥有的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在大力提倡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形势下,高校各级党政部门的权力还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教职工群体和学生群体拥有的有限的权力,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权利。要保持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的清正清廉,高校还要激发师生员工的权利意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一是要合理界定领导干部的权力范围。高校职能的多样化、复杂化决定了行政权力存在的必要性,但这种行政权力主要职能应该定位于服务,协调内部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高校运行的效率。在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中,对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要有所限制。二是要强化学术与学生权力。高校要按照教育部要求,以制定大学章程为契机,发挥好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在谋划学校发展方向战略、研究学科发展布局、制定教学科研规划等学术和教学事务方面,应赋予教师充分的话语权。开拓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积极推进校务公开。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把学校各项事务的决策、执行过程置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四是构建清正清廉的文化氛围。动力机制受到所处文化“场”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氛围中,动力机制发挥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对于高校来讲,廉政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控制手段,就是要把领导干部作为廉政文化传播的重点对象,将校园文化与廉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剖析发生在教育系统的腐败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对各种腐败现象、潜规则和不良风气加以鞭笞和否定,抑制、消除影响领导干部清正清廉的负向动力;通过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培育,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准绳,维护和强化正向动力,弘扬正能量,营造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清正清廉的文化氛围。

(作者分别为天津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高效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党政领导班子清廉的长效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JZD050)

责编 /张蕾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领导班子高校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创建“四好”领导班子 推进一流乙烯企业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省农信联社永州办事处举办县级行社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班
论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