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别谎言

2015-09-10范士忠

科学24小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测谎仪说谎者脉搏

范士忠

说谎与鉴别谎言伴随着人性相生相克。有人曾做过统计,一个人每天说谎的次数在十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当然,谎言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诸如言不由衷的夸赞或安慰;另一类则是为了掩藏自己的隐私,在这其中,一些触犯法律的行为就是测谎的主要对象。

说谎者的面具

事实上,在不少专家眼里,一些低劣的说谎者是非常容易辨别的。他们在编造谎言时,由于担心被他人识破,就会在生理上产生一定的变化,而有些变化则是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例如抓耳挠腮、腿脚颤抖等一系列不自然的动作。

不过,还有一些变化则是不易察觉的,例如呼吸速率和容量的异常,或是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又或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以及消化液分泌异常……这些参量由于受到植物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支配,通常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自主运动。

这一系列因外界刺激而出现的条件反射现象,虽然能在肉眼前瞒天过海,但却逃不过测谎仪的“法眼”。其实,测谎正是综合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子学和其他应用学科的一门综合科学。

古人的测谎术

自古以来,人类就想过种种办法寻找事实真相。我们抛开那些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严刑拷打不谈,历史上,人们以科学为考量的测谎手段也不胜枚举。

17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嚼米审判”。执法者会在审判过程中,往犯罪嫌疑人的嘴里放上一把炒米,让他嚼几下后吐出来。印度人相信,说谎者由于唾液分泌较少,因此他们吐出的炒米非常干燥。

也有一些国家利用“生理参数法”推测人的心理。希腊有位王子得了怪病,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因此,国王邀请了奥地利的著名心理医生前来就诊。医生边和王子聊天,边为他做身体检查,结果当聊到他的继母——一位年轻美丽的王后时,王子的脉搏突然加快,由此,医生判断王子所患的怪病其实是“单相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发明了“诚实血清法”和“催眠法”等测谎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在今天看来并不一定非常科学,但却充分说明了人们期望通过观察人体变化,从而判断某人是否说谎的愿景,这为日后更为科学的测谎技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测谎仪的发展

1895年,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西萨重·隆布索(Ceu are Lombroso)首次尝试利用科学仪器“测谎”。他研制出一种“水力脉搏记录仪”,通过记录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判断嫌疑人是否与此案有关。隆布索凭借着这套仪器,甚至还成功侦破了几起案件。

1945年,约翰·里德(John Reid)总结了前人经验,设计出了能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变化以及肌肉活动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

美国曾有一本政治科幻小说《测谎器》,书中写道:21世纪50年代,谁也不能说谎,因为那时每个人的兜里都可能有一台测谎器——红灯一亮,表明你说的是假话,绿灯一亮,表明你说的是真话。

虽然目前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夸张,但测谎仪确实在美国的警察机关、保安部门、私人侦探所得到了广泛使用,并将逐步扩大到对联邦政府、企业雇员和军队内部人员进行定期测谎。此外,社会上还出现了专业的测谎公司和测谎事务所,因为美国已有各州将测谎结果确认为法定的辅助证据。

与美国人对于测谎仪的态度不同,我国社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慢慢接受测谎仪。如今,测谎仪已经更新了十几代——从最初的MAK-2型到如今的PC-7型。

PC-7型测谎仪仅有一本32开的书本大小,由传感器、主机和微机三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有三个:戴在手指上的皮肤传感器,这是一种不锈钢的电极,用来测量皮肤电压的变化;系在胸部位置的呼吸传感器,这是一种拉伸传感器,用于测量受测人呼吸的变化;脉搏和血压传感器,这是一种压敏传感器和血压计,戴在腕部或臀部,测量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真正的测谎

其实,真实测谎的过程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测试一定要在安静的房间里进行,受测者要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并佩戴好传感器,同时还要将双手平放在扶手上,眼看前方,认真听问题,且只需回答“是”或“否”。

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关测谎的桥段,但在实际测谎时,测试者准备的问题并不是那么随意的,涉及的问题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中性问题,这是与所调查事件无关的问题,以便留下受测者在情绪不太紧张时的记录;另一种是相关或主要问题,这是与所调查事件直接有关的问题,将会对受测者产生较大刺激;还有一种则是准绳或对照问题,这是与所调查事件没有直接关系,受测者肯定不会说谎的问题。

测试者需要将上述三类问题有逻辑地编辑组合在一起,然后逐一向受测者提问,最终通过比较受测者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科学判断。

当然,目前测谎仪的效用依然非常有限,有时,某些受测者的生理变化,未必一定是因为他说谎而引起的。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受测者,很有可能在特殊情境下就会紧张。而有些经过严格训练的人,则能通过控制自己的生理变化达到使记录数据紊乱、测谎无效的目的。

当然,测谎仪终究只是一个工具,测谎结果也只能当作一个参考,再准确的测谎仪也难保万无一失。或许,人类从开始进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将与谎言和鉴别同行。

猜你喜欢

测谎仪说谎者脉搏
画与理
谁是逃跑的劫匪
测谎仪
测谎仪的真相
脉搏的检查及与脉搏异常相关的疾病
说谎者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测谎仪研发成功
真真假假测谎仪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