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拉里和整个美国新闻界的战争

2015-09-10假装在纽约

新民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新闻界负面新闻希拉里

假装在纽约

过去一个月,美国政坛最好看的一场戏无疑是希拉里·克林顿和整个美国新闻界剑拔弩张的交锋。这场大战最初由《纽约时报》点燃,该报在3月初独家报道,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的四年期间从未使用过工作邮箱,而是一直使用自己独立域名的私人邮箱处理公务。随后各家媒体纷纷跟进质疑,大有全江湖声讨希拉里之势。

美国法律并未明文规定官员必须使用.gov域名的工作邮箱,但“信息自由法案”规定官员的邮件必须交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存档,政府邮件系统的邮件都自动备份作为历史资料保存、供外界查阅。希拉里自己架设了私人邮件服务器,显然不可能做到自动备份。

希拉里辩称自己已在律师帮助下把总共6万多封邮件中与公务有关的3万封移交给了国务院,剩下3万封是自己与家人朋友的私人邮件,没有理由交予外界。媒体则认为应该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决定到底哪些邮件需要移交,哪些邮件不必移交。对这个要求,希拉里断然拒绝,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说已经把3万封私人邮件全部删除,想查也查不了。

这样一来,媒体就被彻底激怒了。她潜在的竞争对手,比如同样可能参加2016总统竞选的小布什弟弟杰布·布什,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她大肆攻击。本来外界普遍预测希拉里将在4月宣布参加2016年总统竞选,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个原本可大可小的事件却演变成了一场公关灾难,时至今日仍然在发酵,让希拉里狼狈不堪,征战2016的前景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美国的政治生态中,新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被称为独立于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极。美国的政治新闻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新闻界和政界相爱相杀,持续进行控制和反控制角力的历史。

这一次整个新闻界对希拉里火力全开,主要是因为很多媒体记者隐隐感到,过去数年美国政府对信息的控制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在渐渐收紧,他们内心最敏感的神经被希拉里在电邮事件中拒不配合的态度一下子触动了。

更让新闻界感到焦虑的是,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政治人物能够直接向大众传递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只能依靠媒体。希拉里和奥巴马都是社交媒体高手,他们常常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子邮件、网站、推特账号向大众发布信息,树立公开透明的形象。

不过,社交媒体的普及同样让政治人物更难控制信息的传播。《国家杂志》专栏作家罗恩·弗尼尔认为,现在人人都是公民记者,政治人物需要面对的不只是一小部分记者和媒体,任何负面新闻都要面对美国3亿人的调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人物更需要和媒体搞好关系,而不是觉得有了社交媒体就可以甩开记者,因为大众会更加依赖专业媒体的判断,政治人物会更加需要依赖媒体来塑造形象。

记者当然不可能因為和政治人物关系良好就不报道负面新闻,但至少他们可以在报道自己有好感的政治人物的负面新闻时做到更加客观或手下留情。希拉里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她向来和媒体关系紧张,被媒体揶揄为“控制狂”。早在1993年比尔·克林顿入主白宫之时,还是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就曾要求封闭原本可以让记者进入白宫西厢的走廊通道。虽然最后在记者的抗议下重新开放了通道,但是希拉里和政治记者的梁子却从此结了下来。2008年希拉里和奥巴马争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她的幕僚就多次抱怨媒体对她过于严苛,而对奥巴马则宽容得多。这一次媒体群起责难,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多年积怨的爆发。

希拉里本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最近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她主动抛出橄榄枝,表示要和新闻界有一个“新的开始”。只是,要修补多年的恶劣关系说来容易,真的做起来就太难了。

猜你喜欢

新闻界负面新闻希拉里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负面新闻对债券利差的影响
互联网负面新闻偏好对患方信任的影响——基于网络新闻大数据与CSS2013的实证研究
变色啦!
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
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分析
参考译文
来自中国新闻界的清新之风——透视中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