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

2015-09-10韦星

南风窗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新农人刘洋新农

韦星

7月7日中午,广州从化市西和村。李卫鹏带着记者走过一片片玉米地,穿过一排排为豆角生长而铺设的架子……从土壤结构、种子选择,到耕作特点、销售模式,他娓娓道来。

这个学识渊博的年轻人,只有27岁。不过,在他们的社群里,他还是属于最老的。因为还有好多“90后”。

不只在这个基地。广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的很多郊区,正活跃着大批像李卫鹏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在郊区的农田上,谋划着养猪、种地、卖菜等活计。和传统农民相比,他们有“年龄小、学历高、能力强”等特征。从生产、销售到资金筹集等,这帮年轻人的出现,对过去的农耕模式,产生颠覆式的冲击。

人们把这些人叫“新农人”,将他们所从事的产业叫新农产业。

农地里,李卫鹏和《南风窗》记者交换了一张名片。名片上,除有广州神农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的身份外,还载有QQ号、邮箱、微博、微信二维码……这和传统的“农民”很不一样。

2014年7月,李卫鹏从华南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硕士毕业。父亲希望他跳出农门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他却和父亲说“想回到村里租地种菜”,父亲撂下一句话:“农村的事,你搞不定!”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地位低,收入差,已影响到很多学农学子的职业选择。李卫鹏的很多同学,即便学了好多年农业,但在职业选择上,仍抛弃了农业。“即便从事农业的,也很少在一线。”李卫鹏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让别人对农业有信心。

李卫鹏在西和村的基地,有70多亩。主要种植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和他一起运作这个基地的,都是他同学。大家有共同的信仰和追求,而且知根知底。

在惠州,有相同经历的是彭英豪。彭是绿田野农场的负责人,他的基地在惠州矮陂七日塘。彭英豪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2012年,在变身“新农人”前,彭在华为做高管。但2010年,一次回河南老家的经历,让他很痛心:很多土地抛荒,农业没落、农村空心化。和村民聊天时,村民告诉彭英豪,“农药、化肥年年涨,种地亏钱,搞农业没前途”。

在中国,食品安全已让国人失去信心,彭英豪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漫长的谈判、租地后,2012年开始,他请人种菜。

过去10年,随着丰富产品不断涌现的,还有苏丹红、瘦肉精、毒奶粉……频出的安全事故背后,还能“有所作为”的,似乎只剩下在互联网上愤怒的键盘党了。

以大学生、海归人士、企业高管为代表的“新农人”群体,尝试改变这一切:重新找回久远的传统农耕模式,重拾人们对国产食品安全的信心,也希望从中走出一条商机。互联网加速了这一进程并形成了一个个这样的社群。

新农产业的新,体现在和石油农业的区分上。“新农人”拒绝使用那些具有化学因子的无机肥、农药。“新农人”希望借此激活传统农业的因子,通过自然农法,让活力农耕回归。

有可能吗?在“新农人”看来,可行。因为化肥、农药不是自古就有,近代才出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遵从自然农耕的模式。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刘伟章表示,“农药是伴随着近代战争出现的,当时的农药如敌敌畏等,其生产的目的是用来消灭士兵头上的虱子,以保证士兵的战斗力”。

随着人口增多,为解决温饱问题,人们从土地上大肆索取。这种索取,主要通过农药、化肥等技术,超强度地挖掘土地“潜能”。这种挖掘,是以违反农作物自然生长规律和土地可承受度为代价,这就出现农药、化肥滥用。2010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使用了世界30%的化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议价能力。农产品价格上不去,但化肥农药的成本不断上升,农户走到了崩溃边缘。结果是:农田被抛弃、农业发展被扭曲。

中国农民已习惯了依托大量化肥和农药来获得丰收,也因此一步步被农资商“绑架”,进入万劫不复境地。现在,“新农人”是要改变这一处境:从尊重自然、通过健康的种植方式开始。

尽管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开始收成会很差,但地越耕越肥。

彭英豪认为,先把坏的种植方式停止了,才能开始好的方式。从他3年的种植实践看,随着健康种植方式的推广,产量慢慢上来,菜色也逐渐好看。与此同时,种植成本在逐年降低。这是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耕耘模式。

但好产品仍需好渠道来销售。不少“新农人”在这方面曾伤痕累累。“6年花了我350多万元!”惠州市天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宇辉告诉记者,“子弹(这里指资金)都快被打光了,还没见回本”。

吴宇辉学的是金融,1998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工行惠州分行上班,日子过得平稳。但平静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后来,他给一家物流公司投简历。在做销售赚了不少钱但还天天吃垃圾食品后,他跑去养山猪了。

“我的猪肉不好?”吴宇辉说,“我开店给客户尝尝。”2013年9月,他的生鲜店开业了。口味赢得客户尊重,价格飙升至50多块钱一斤。目前,他的山猪基地里,养有100多头山猪。当地人叫他“山猪哥”。

对于选择做农业,吴宇辉说,“更多是出于一种情怀和使命感”。

开门店后,吴宇辉还将其他“新农人”种植的有机菜和有机水果引到生鲜店。这样,好品质多了一个销售渠道,而他的店也多了一个品种。这一刻,吴意识到建平台的重要性,“‘新农人’只有互相抱团,互相帮助,才能共同发展”。

但在无法做到有计划生产时,产品总还是有剩余或缺货的情况。缺货可以补货,但剩余的如何处理?直接倒掉太浪费,第二天销售又不新鲜。为解决这一问题,吴宇辉开了一家生态餐厅。同样提供绿色、生态的高品质食物。

这样,专卖店剩下的,可转到餐厅当天消化,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两个店的客流互为促进,相互回流。

2015年,吴宇辉动作频频:1月,他和诸多“新农人”发起成立新农黄埔军校;3月,他开始构建网上商务平台;6月,成立科技公司。接下来,他还想成立新农基金会,扶持新农产业发展。

吴宇辉说,新农黄埔军校成立的初衷,是因为很多“新农人”—包括他在内,做农业时都摔了跤,损失很大。所以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和做有机健康产品的同行交流、分享,避免走弯路。“新农人”构建网络平台,是为好产品提供好出路,但又不是单纯为建平台而建平台,而是打造一个生产者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平台。李卫鹏的神农田园,资金筹集和消费模式,都是这么干的。

启动神农田园运作前,李卫鹏和他的同学还没有基地。他们提出的概念是众筹农业,大致是“大家把钱交给我们,我们不用化肥农药去种出好品质给大家”。

这个概念的提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他们共向80多个人,筹集到了40万元资金,加上贷款、借钱,凑够100多万元后,启动了。

一开始参与众筹的80多个人,成为了神农田园会员。接下来,李卫鹏只需要好好种地即可,因为蔬菜在生产前已被会员出资预定。

这样,有计划的生产,不会造成浪费,而且不愁销路。同时让生产端和消费端直接对接,绕开中间商。这不仅解决资金的问题,还解决了消费的问题。早前,他们的会员分为两类,A类会员是一年8000元,一周送两次菜,每次6斤共6个品种以上青菜。B类会员一年4000元,一周送一次,单价和品质同上。

不过,很快就遇到麻烦。早前,他们和申通签订协议,运费是7块钱一份,但青菜送出一个星期才到农户家,烂掉了一半了。后来,李卫鹏改用顺丰,运送问题解决了,但运费是21元,涨了3倍。“这是当初预估不到位造成的”李卫鹏说,现在会员价调整到了A类一年9000元,B类一年4500元,主要是物流费用涨了,但菜价没有变,还是15元一斤。而他的会员数,也已增加410户。

惠州根禾农庄的销售,走的是高端会员模式。该农庄的老板刘洋,家境富裕,1988年出生的他,早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留学。

毕业时,他家人给他两条路选择:一移民国外,吃住一辈子不愁;二回国继续打拼。他选择了第二条路。回到国内,刘洋拿2000块钱去深圳找工作,他不敢住在城中村,于是租了有小区的房子,花1400元。只剩600块钱,去吃麦当劳就花了70多块钱—刘洋说,“我第一次感受到麦当劳好贵”,因为大手大脚惯了。

去年,他妻子生小孩后,刘洋不想这么漂,所以开始做农业。由于财力雄厚,他对农业的投资发展很快—“基本上,能用钱解决的,都解决了。”刘洋说,农场里,除了种植西瓜、青菜,还养鸡、鸭、鱼、豪猪、竹鼠等。

“我的鸡吃的是面包虫,蚯蚓,桑叶等。”刘洋带着记者参观他的基地时介绍说,鸡吃的面包虫,即便批发价也是一斤17块钱。当然,鸡的卖价也很贵,一只白凤鸡甚至卖到260多元,一个鸡蛋卖7块钱。目前,他农场的会员有20多个,会费每年1.38万元,每两天配送一次,每次配送4斤新鲜有机蔬菜,品种在4至7个。

刘洋没有请物流公司发货,他自己送。有时,一些高档小区的保安会发现:一个开着一辆白色奥迪Q5的家伙,经常抱着蔬菜送到了业主门口。“这不算什么,我餐厅的服务员,还开奔驶、宝马呢。”刘洋说,“其实我给他们的工资就3000块钱—连油钱都不够,但他们乐意干,主要是想见证和分享一份新事业的成长。”刘洋承认,农场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但他看好这份事业。

新农业的颠覆在于,客户直接体验性消费,参与消费。而且客户可以带家人来基地玩,参与摘菜、务农等活动,甚至在农场吃饭。这就将农业和休闲旅游、农耕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

另一变革是对政府监管的颠覆。有机菜的认证费很高,每个品种的认证费是1万至3万元,每年认证一次。以李卫鹏的农场为例,100多个品种,每年就是上百万元的认证费。所以他们只是按有机标准来生产,但没有参与认证。因为认证的成本会推高价格,进而让消费者埋单。事实上,这一纸认证的意义不大,一来消费者看不懂,另外,现实中,被认证无机的蔬菜通常只是一小块地,比如产量只有1吨,但销售者会用其他地块的菜去冒充,使销售的有机蔬菜远远高于实际拥有的。因为认证后,监管跟不上。

消费者更欢迎的是参与式认证,即消费者自己选出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作为民间监督,以此取代政府的监管。而消费者能组成共同体,本身就是因信任而结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任,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李卫鹏说,这些客户极具粘性,农场主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傻到自砸饭碗。

但这种模式挑战到的,必定是传统监管部门“监管=收费”的模式,还有“易毒而食”的传统农耕模式。这是可喜的变化。

不过,让李卫鹏最高兴的是:3个会员QQ群里有600多人,职业涉及公务员、老师、企业高层、医生等职业群体。大家在群里互助,互称对方为菜友。比如谁家小孩生病出了什么症状,拍照片到群内,医生会在线提供建议。尽管不在同一小区居住,但因共同的信任而重新凝聚到一块。“有的会员来基地时,还送一条大狗给我们看家。夏天,有的会员送来凉茶,冬天有的送来风衣。”李卫鹏说,“这不只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了。实话说,没有他们的信任,就没有我们的成长。他们甚至帮我们介绍女朋友,感觉像一家人。”

猜你喜欢

新农人刘洋新农
A class of two-dimensional rational maps with self-excited and hidden attractors
又见刘洋
刘洋作品
刘洋 藏石欣赏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
“新农人”吴迪,互联网+农业+现代管理,玩转现代“酷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