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两融政策的变化
2015-09-10石侃
石侃
本周进入五月,沪指在一阳之后连续三根长阴,跌幅达8%以上,周五反弹,由一度跌破4100点又重上4200点。创业板较为抗跌,三阴两阳,还创了历史新高。出现这种走势,有很多原因。
首先是这波大牛市行情涨幅巨大,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大盘有内在的调整需求。其次是管理层近期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如,要求券商在五月八日上交两融业务合规与风险控制的评估报告,要求严格细致,有业内人士称相当于“窗口指导”。券商在上报之前,纷纷上调了保证金的比例,调整了抵押股票的折算率,主动降低了两融的杠杆。这就直接降低了许多股票的市场价值,而且直接降低了市场资金的供应速度和供应量。
又比如,管理层将新股发行批次由每月一次改为两次,本周发行23只,既加快了股票供应的速度,又加大了股票的供应量。再加上QFII减持、社保基金减持,以及包括股指期货、上证50期指、中证500期指等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的工具,一时间使沪指的这波调整犹如乌云盖顶,其调整的幅度已经接近“1.19”股指暴跌的幅度。
在管理层近期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两融政策的变化。这波大牛市行情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行融资融券,给股市的交易加上了杠杆。同时又有股指期货和股票期权上市。这些都是双刃剑,涨时助长,跌时助跌,作用非同小可。
今年初的“1.19”暴跌,就是由证监会对券商两融业务的检查和对违规券商的处罚直接引起的,而且这次主板调整了近两个月,调整幅度超过10%。经过这次调整,沪指又连续大幅上涨,最高达到4572.39点。一些个股,如南北车,从去年10月算起,股价涨了7倍多。创业板涨幅翻倍,数倍涨幅的股票更多。市场的“疯牛”迹象日渐显现。
管理层为控制风险,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一反常例的提示风险。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还是严格控制两融,主要是控制融资规模。就像近10年来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那样,先释放杠杆,房市过热了,房价过高了,就收杠杆,房市低迷了,又放杠杆。现在到了调控股市,管理层不是要停止牛市的脚步,而是要维持长牛、慢牛和健康牛的行情,以利于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如果股市因此长期低迷,影响新股发行,特别是注册制的实行,相信两融政策会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以利于牛市行情的持续发展。
在这次调整中,受两融政策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主板的蓝筹股,它们中原先涨幅大的跌幅也大,原先涨幅小的,也跟随下调,如银行股。反观创业板、中小板,特别是上市不久的次新股,要么属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要么还没有纳入两融范围,相比较而言,它们受两融政策变化的影响就小一些。在这次调整中,这类股票跌幅就小,尤其是那些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云计算、信息安全、电子支付等行业的股票,还在沪指大跌时强势上涨,甚至涨停,成为一部分资金的避风港和淘金池。当然,如果主板继续调整,或有企稳的迹象,也不排除这些强势股有补跌的可能。
对这次调整,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沪指在调整幅度上有可能会超过“1.19”暴跌引发的调整幅度,目前在时间上是短促急调。这次调整会不会拉长时间,在4100点上方振荡整理,等待新的政策变化,等待新的契机,然后再继续上行,这可能是比较好的期待。如果快速反弹,继续“疯涨”,那就可能见到比两融政策变化影响更大的调控措施。如果跌破4000点,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牛市情结,但也可能向下跌出了大的空间,逼出来低价筹码,才会引发大的反弹,以致展开这波大牛市的下半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