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香豆的回味

2015-09-10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城隍庙哥哥味道

沈嘉禄

我一不小心在2008年出版了《上海老味道》一书,居然成为我码字以来最畅销的书,重印、再版,不亦乐乎,我就此被戴上美食家的高帽子,也有不少饭店请我白吃白喝。但我更在意的是,经常有读者来信问这问那,互动让我受益并感动。这不,上周有一位兰州读者千里飞鸿,他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企业一起去支援大西北的,在那里成家生子,现在已经是祖父级别的退休老人。他请我帮他买两斤城隍庙的五香豆,他说:“网上可以买到五香豆,但我怕来源不对,只有你帮我去买,才能保证最正宗的味道。”最后他拖了一句:“人老了,总是怀念过去的老味道,请你原谅一个老人的固执吧。”

老人是固执的,但也有道理,城隍庙五香豆假货也很多,城隍庙周边小店里出售的五香豆就很可疑。为解老人的乡愁,我特地去九曲桥边上的那家买了两斤,快递过去,兰州那里很快来电:太好了,就是这个味道!小时候的味道!

写这篇文章,一点也没有为五香豆做广告的意思。但五香豆勾起了我的几段记忆。

在我小时候,五香豆是我家经常储备的零嘴,但到了十年动乱时期,据说生产五香豆的蚕豆供货紧张,每月也只有两吨,生产任务不足,供应也跟不上,群众只好排队购买。接下来是上山下乡高潮,知青想念家乡的理由中,有一条也许就与五香豆有关。我家三个哥哥都去了外地,父亲经常带我去城隍庙买五香豆,因为每人限购两袋,多一个人就可以多买一份。有一次我跟父亲赶到城隍庙,天色才蒙蒙亮,购买五香豆的队伍如长龙一般从兴隆食品商店门口拖到手帕商店,再穿过晴雪坊,延伸到无锡饭店门口,最后花了两个小时,总算买到四袋,每袋四角八分,牛皮纸袋上印了毛主席语录。回家路上,父亲解开纸袋赏我几粒,算是奖励。

五香豆很好吃吗?在几乎所有副食品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它确实是一种美味。入口甜,甜中带咸,可以盘桓多时,此时口中津液充盈。咬破皮后,牙齿接触到它软而有弹性的豆子,此时味道虽然淡了点,但嚼咬的快感随之而来,最后将豆香与豆子细末一起咽下,又回上来一股浓郁的奶香。

我有一个同学,他有个哥哥比我们大四五岁,在那时算是老克勒,梳螺丝头,穿大翻領运动衫、小裤脚管裤子、白跑鞋,每月领了学徒津贴就与朋友上馆子。有时候他也将一些女孩子带到家里来吃老酒,我那个可怜的同学就只得从哥哥那里接过五角钱,到外面摊头上吃碗面。有一次,老克勒突发奇想,做起了五香豆,他在蚕豆里加了宝贵的奶粉和白糖,煮成后味道是像了,但是粘手。直到许多年后我才弄明白,正宗的五香豆加的只是糖精、香精,一加糖就会粘手。有一次,同学的哥哥与一帮朋友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在电影院门口起哄,围住一个小姑娘上下其手。问题是小姑娘的胸罩此时正好绷掉,就酿成了重大刑案,警察赶来一网打尽。拘留所里,同案犯都叫我同学哥哥顶一把。他很讲义气,一个人顶下来。结果呢,不出一个月,枪毙!

那个时候,爱吃五香豆的人还挺多的,比如我读小学那会的班主任祁老师,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其实也不过五十岁左右,她每天吃一包五香豆。好几次,放学后回办公室批改作业,因为我爱画画,被安排在办公室出黑板报。她摸出五分硬币,嘱我去学校附近食品店买一包五香豆,然后拨三分之一给我。她吃五香豆要吐皮,这被我视作浪费。我有一个哥哥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她的大儿子也去了新疆,同在农一师。来家访时,她与我妈妈一见如故,从我的脾气性格聊起,再聊到做衣服腌咸菜,最后聊到新疆,两个人就哭作一团。妈妈经常告诉我,她在菜场排队买豆腐,祁老师使眼色插了进来。祁老师活到86岁,她的小儿子与我同年,前年在老家碰到时还告诉我,他妈妈临死还嚷着要吃五香豆,满口牙齿基本完整。

猜你喜欢

城隍庙哥哥味道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中秋的味道
哥哥
快乐的味道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夏天的味道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