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首战已告捷,考验刚开始

2015-09-10牛华勇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好客亚投行客人

牛华勇

一带一路大家谈

我国领导人高屋建瓴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备受国际社会瞩目,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如何把互利合作、合作共赢的愿景变成现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对此有何反响?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邀请有关专家,就此话题撰写系列文章,与读者分享。

从构想到热潮,“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颠覆性的惊喜,恐怕是最近几年所有有关中国经济的重大新闻中,最为亮眼的了。预期中只需要讲好布衣故事的亚投行,忽然门口出现了一群有钱人,举着钞票敲打入行的大门。更有甚者,美利坚在亚洲最坚定的尾随者(比如菲律宾),竟然忽然宣布放弃美国主导的TPP的谈判,转而投向中国主导的大戏之中。这一切,不仅让美国政府有点措手不及,连我们自己也有点意外。对于一个习惯被另眼相看的群体来说,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给自己冷静一下。

中国被世界承认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事实上,中国最为渴求被世界所认识和理解的时间点,应该是奥运会之前的几年了。好客的北京人按照“何不洒扫以待宾”的古训,把整个京城几乎翻新了一遍。但主人的好客并没有赢得所有客人的热烈反响,总有些人不那么理解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说了不少风凉话。想来,那个时间点对于中国来说,很可能是得到世界承认,开始无障碍地平等交往的最好的时间点。

但不幸的是,主人的热情很快被各种猜忌打消了。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会知道,爆棚的热情其实是我们正常的待客之道,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客人看,你可以觉得这是好面子,也不妨理解为真心付出。更何况,我们那时都沉浸在一种回到全球体育大家庭的喜悦中。

照理说,如果客人们多少克服一点内心的不适,大圆满结局就摆在眼前了。可国际关系中故事的进展比不得电影,偏偏不去这样讲述,各种猜忌接踵而至,努力营造的待客氛围忽然就凝固在那里,“兽首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火炬事件”、“环法之旅”,还有那些已经争论了几十年的老旧题目,都被再翻出来。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心里都像打翻了五味瓶,并不平静。其实,我们那时不曾想过,有些客人的表现,也可能不是出于有意的不友好,而是不得不承认某些现实之前的正常反应。

时间飞快地翻过去了,主客如常,似乎谁也没有打算刻意改变。谁也没有想到,“一带一路”热火朝天的计划,就这么忽然端上了餐桌。尤其是其中的一道主菜“亚投行”,色香味俱全,那一个个贪婪的老饕们,觊觎不已。

“一带一路”,或许会成为打破一种被包围中的平衡的标志性事件。

欧洲尽管加入亚投行,但价值观并未改变

尽管如此,现在也还不是摆酒庆祝的时间。

我们需要重温一个古老的道理,就是我们的空间越大,遇到的问题就越多,需要解决的困难也越多。

远在华盛顿的智库在第一轮的批评反思潮之后,按照惯例就会给出各种不同的反击招数,微笑和忍耐不是他们一贯的风格。虽说美利坚释放的箭支,已经偶尔见到斑驳的锈迹,但其来势汹汹的势头,并没有任何变化。尤其是在几位急于攫取最高权力的候选人那里,接下来一年的竞赛场,将是集中证明他们有可能通过铁腕扳回一城的最好机会,也是他们吸引足够选票的基本招数。

挑战绝不是主要来自外部。对几个重要工业化国家的接纳,可能会让整个“亚投行”的治理氛围发生微妙的变化。普通人曾经设想中的一呼百应、一团和气的和谐组织,有可能演变成纷繁庞杂的复杂关系网。中国人最擅长的高效率决策,说不定会沾染上欧洲人议而不决的飘忽色彩。这样讲绝不是空穴来风。美国人早已通过不止一个管道发声,表明他们对亚投行“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的“担心”。尽管这一次欧洲在大方向上选择与美国相背而行,但他们的价值观一天也不曾改变过。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观察一下中国代表担任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有几个可能是背负了“特殊使命”的欧洲代表来说,在大小会议上向中国代表推销他们的价值观,成为拖延决策形成的重要方法。而按照部分欧洲代表的说法,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向中国代表团宣讲那些教条的唯一动机,是因为把中国当成了真正的朋友,而朋友之间没有必要遮掩,必须讲“真话”。

我们没有理由不担心,如果像亚投行这样一个国际投资机构,如果也被这样的“真话”充满,将来会是一个怎样的效率。而执行团队如何在满场的“真话”中,探寻高效决策的途径,将会是对他们智慧和耐心的考验。

65个国家的共赢之路还很长

不止亚投行,整个“一带一路”计划的讨论越是火热,你就会越发现,需要准备克服的困难就越多。整个计划在国内的预热,看上去已经是足够了,各个省份都想抢占先机。地方政府的算盘很清楚,每一次的国家战略,都会跟随着无数的优惠政策和滚滚而来的资金,做声势,抢头香,是非常熟悉的套路。不过等到头香一过,怎么具体推进就是一个问题了。

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尽管大家每天都在讨论“一带一路”经济带有65个国家,但能够弄清楚是哪65个国家的人几乎没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样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完全不同的65个国家(甚至更多),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推动实质性合作?在这个战略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关系是怎样的?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些大家共赢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相比之下,虽然65个当事国大部分已经表明了对这个计划的支持,但深入理解这个战略,并能够制定自己战略与中国对接的国家并不多。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套路,有很多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很多其他国家来说,既难理解,更难模仿推动。而对于我们,搞清楚这些国家到底哪些地方可以和我们合作,哪些地方可以投资,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总之,是时候把我们舆论的热火朝天,转向如何规划路线图,走好下一步上了。

猜你喜欢

好客亚投行客人
小客人
My Hometown:朱炫宇
服务质量标化管理理念研究
来客人了(1)
蜚声世界的母亲
不常见的客人
关于亚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