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你的人,大多不如你
2015-09-10朱仲南
朱仲南
某单位有一位青年业务骨干,人聪明,也要求进步。他有一项过人的本事,他可以随时说出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名称,并可以记得不少国家首脑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岁数。当然,他也记得全国著名的国企、民企主要负责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经历等。别人问他为什么有此本事?他认真地说,这些都来自他父亲的教诲,因为他父亲过去老担心不了解领导会吃亏,老担心不知道领导的“好恶”等于自找苦吃,担心领导会整他。所以,必须清清楚楚地研究自己的领导,研究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啥恨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事情。这一来,竟然成为一种“心瘾”。结果对什么都好奇,都想知道,推而广之就去关注社会上、世界上的一些事情了。
年轻人说,这些研究有不少好处,经过琢磨,人就可以趋利避害,不会自找麻烦,就会省去许多苦恼。“呵、呵、呵”,这青年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一说起这事,结束语前总是谦虚谨慎地微笑,也让你散去疑惑,表明他的研究没有恶意。
其实,有这种嗜好的人,在我们国度里已不是秘密了。你可以随时询问抽查在不同单位工作的人,你问:你舅舅今年多大了?你表哥今年几岁啦?他们没几个能准确说出来的。但你问:你的一把手今年贵庚了?你们领导的太太在哪里工作?他们会很准确地告诉你,而且极少有失误,像一个户籍警。自己老婆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有什么款式,只知道大概。但领导穿什么衣服,戴什么手表,扣什么皮带,穿什么牌子的皮鞋,多数人记得很清楚,其好奇心、记忆力吓你一跳。这,就是咱们国人的过人之处。
在一个官本位的国度,这不是秘密,而是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风气。实话说,看昨天,想今天,现在已经有极大的进步了,百姓中的那种奴性,奴才的观念已经所剩不多了。尤其是这些年来,强调法治,依法行政,追求创新,注重立规矩,立规章,力减人治的陋习,宣扬严实做人做事,大势浩荡,万物更新,民心所向。
社会变了,一切都在变。像那位年轻人,他把记忆力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捕捉信息资料,去研究领导人的心理,有他的需要和心机。但,这些做法已不适合新的发展需要了,许多的事情已悄悄发生巨大的改变了。例如,过去用人是主要领导说了算,现在是无记名投票和推荐相结合,如果你的推荐票老上不去,你天天研究领导人、领导心理,研究三皇五帝都没有用。
无数的事实证明,许多以前被整、被贬损的人,出手的多是领导他的人,级别比他高的人。而今天,不少被整、被贬损、被攻击的人,他的对手大多是平级的人,或是一批职级比他低,影响力也比不上他的人。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去实地搞调研。并且,你会惊讶地发现,的确存在社会心理学中称的“非正式群体领袖”,他们某些时候的力量,往往高于单位领导人。现在的舆论制造者、谣言制造者、狙击手、造势者频繁出现,被攻击、被贬损的人细细一查,发现其源头就在身边,而且攻击、贬损他的人,几乎全是平级的人,或是职级比他低的人。
例如湖南省台有一著名主持人,号称有几千万粉丝,最近他被人告了,说他占了某高校的教授指标,领薪不干活。后来这事公开化了,人们立即知道,告他的人就是一个职级比主持人低,知名度、影响力与其不在一个档次。告他的人,绝不会是高校的校长。
英雄识英雄,英雄所见略同。折腾李双江的,绝对不会是世界著名的歌唱家,或是战歌的团长,倒是一些唱歌老走调,以及一些一拿麦克风就闭眼“睡觉”唱歌的,在那贬损李双江;那讥讽孟非小面店的人,绝不会是国家饮食协会的会长,也不会是粮食部门的局长们,倒是有一批不会做生意而又在做生意,不会从事饮食业却开饭馆的人,在那里整天“咕咕”叫,像一只田鸡;一个省的副省长,绝不会写信或上网,与一个科级干部、股级干部互贬互骂的,因为这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一个大酒家的中厨部部长,绝不会与一个乡镇小饭店的师傅同台比艺,这道理就如同刘翔不会参加一个地级市的运动竞赛一样。
我们渐渐清楚了,高手不去计较一般事,但一般人,却瞎操心高人的事。聪明人都知道,人在前进中,只会搬开挡道的石头,上山,只会劈开影响其攀登的荆棘,而绝不会放火烧山,不会处理那些对他不构成威胁的人和事,更不会去打击那些艰难攀登的人。人家并没有威胁你、阻碍你,你仍然去瞎整、瞎弄,那是大失民心,毫无章法,胡作所为,后患无穷。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识时务就必须转变我们的理念,必须尊重身边的人,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符合道德规范,必须公正、平等、充满爱心、同情心去善待每一个人,尤其是境况比自己差的人。必须杜绝那种“见官就拜,见对手就踩”的恶劣习气,养成一种“见官尊重,见对手敬重”的心态,才可赢得人心,自己安心,领导放心,而对手与一般人也不起歹心。
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但困难也必须去做。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