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毒品中挣扎:你的幸福无处安放

2015-09-10本刊编辑部

分忧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洛因毒瘾冰毒

本刊编辑部

吸毒散尽家财,昔日荣光随风而去

“山城的妹子脾气倔,店子一开火气旺,鱼翅海参她不做,专门供应麻辣烫……” 上世纪80年代初,这首由著名音乐人谷建芬作曲,歌唱重庆 “火锅姑娘”李永萍的歌曲,一度唱响祖国大江南北。 随着歌声,李永萍成了全国知名的人物。

许多父母都用李永萍的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个年代,一个18岁的姑娘出来做生意真是凤毛麟角,她的名声和她的生意一样火爆,最多的一天,她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记者。

很快,她顺理成章地成了当时中国待业青年自主创业和个体户代表,也成了重庆火锅与美女的一张活名片。远近闻名的兴友火锅让年轻的李永萍很快成了全国名人。

1982年,19岁的李永萍当选为南岸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主任和重庆市个协副主任;1983年,刚刚20岁的李永萍被推荐参加全国发展民办集体和个体先进表彰大会。这个会议,全国仅有87人参加,李永萍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参加完这次会议后,李永萍被推选为全国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随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为她拍了一部纪录片,李永萍至今记得影片批号是8520。李永萍和她的父母被邀请前往新闻电影制片厂作客。 影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等名人纷纷到李永萍的兴友火锅店就餐。李永萍还记得,当时赵忠祥老师请她到北京开火锅店,还答应免费帮她做推广。但因为当时她的年龄太小,父母坚决不同意她离开重庆。

1985年,一首由著名音乐人谷建芬作曲的《重庆火锅姑娘》在大江南北唱响,并走进了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 1988年,在政府的特别关照下,在一个小区附近给李永萍特批了100多平方米的地皮,李永萍耗资10多万元建起了一楼一底的门面。火锅店生意红火,经常要提前三两天才能订到座位。 一些外籍人士也慕名前来就餐,甚至有两名日美商人相继邀请她到东京和纽约开店,都被舍不得宝贝女儿的父母拒绝了。

少年成名的李永萍原本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然而,在她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毒品却让她跌进了深渊。1992年,已经结婚五六年的李永萍因为婚变,陷在痛苦中无法自拔。这时,一个帅气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很快两个人发展为恋人。 有一次,李永萍去男友的住处,发现许多人围在一起吸毒。当时还不知海洛因是何物的她好奇地问男友:“他们在干吗?”“吸海洛因。”“海洛因是什么?”她的问话引来一片笑声。“就是吸毒”,有人回答。 李永萍很吃惊,她并不知道毒品有什么样的危害,只听男友和那些“粉哥”讲,这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玩的,没钱人是玩不起的。李永萍被好奇心驱使,走上了吞云吐雾之路。

她再也没有心思打理店里的生意。红火的火锅店因为没人管理,不得不关门停业。沉溺在毒品的十多年里,她与男友东躲西藏,每次看见警车听见警笛声,她都心惊肉跳,赶紧关灯闭户,十几年来,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李永萍说,最早吸毒的那批人,现在几乎有一半都死在了毒品上。那身上扎着输液管、挣扎中死去的瘾君子,让她夜夜都做噩梦。 她不敢回家见父母和女儿。只有在没有毒资的时候,才会给母亲打电话,称自己有病或要去戒毒,骗母亲的钱。承受不了打击的母亲为她哭瞎了一只眼睛。最让她伤心的是女儿,见到妈妈不理不睬,还让她去死。

那些岁月里,李永萍每天都想着戒毒,但是在白色烟雾前,所有的信念都崩溃了。什么尊严、亲情,都随烟而去。每次痛苦地戒毒后,她都会再一次沉沦,前后反复了五次。2002年,李永萍因吸毒被判劳教两年。现在,李永萍身体逐渐恢复,心态也越来越好。在父母和亲友的帮助下,重开了火锅店。昔日的荣耀已经成为过去,她希望用双手创造全新的生活,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亲戚朋友和知道自己的人监督自己、支持自己,让她成为一个戒毒者的成功范例。当然她更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教育更多的人,让更多的瘾君子尤其是吸毒的女性戒掉毒品,回归社会。

虚荣心作祟,女华侨走上不归路

“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响,打得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烟火冲天,烧尽田地房屋。”这副对联用来形容浙江青田的女华侨张小艾吸毒后的家庭是再恰当不过。

2006年,24岁的张小艾婚后不久就随男友柳晓春一起去乌克兰的基辅做皮鞋批发生意。夫唱妇随,他们在第二年就有了爱的结晶,资产很快就达到了数百万。

为了让女儿在国内受到更好的教育,2009年11月,张小艾带着女儿和50万成长基金回到了老家。女儿上幼儿园后,她呆在家无所事事,就找以前的同学、闺蜜玩。

联系上闺蜜王影后,两人约好在当天晚上去当地一家高档的KTV里参加王影朋友的生日party。酒后,王影的朋友拿出小包白色粉末倒进几杯啤酒里让姐妹们一起来喝,张小艾有点好奇,问王影那是什么。

“这都不认识呀!” 王影说,“它叫K粉,会让你感觉自己飘起来一般……” 再看看其他几个朋友,已经随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地扭动着身子high起来了。张小艾暗暗称奇。

王影瞟了她一眼,问她吃否吃过榴莲,张小艾不解。王影说,榴莲号称水果之王,闻起来很臭,可吃了后才知道那不是臭,而是香。只有真正懂得吃榴莲的人才能吃出那种香的味道。这个K粉也一样,没吸之前觉得它是毒品,吸过之后就能体会到那种神仙般的感觉。

见张小艾还是一脸狐疑,王影把话锋一转:“这种东西也只有有钱人、大明星才玩得起。”王影一边扭动着身子,又拿起杯子又喝了一口:“打K是身份的象征。现在有钱人,谁不玩这个呀!”然后把杯子送到张小艾的嘴边:“一次真不会上瘾,要是你觉得没意思,下次就不玩了呗。”

听到王影冷嘲热讽的话,张小艾有点不好意思了,自己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这也太没面子了。张小艾没再拒绝朋友递来的啤酒,几分钟之后,她感到自己飘飘然像仙女般,high得停不下来,第二天凌晨停下来的时候,感觉全身疲惫。

此后,张小艾有事没事就找王影打K,见王影没钱,她还主动拿钱让王影去弄货,很快,女儿的成长基金被她挥霍一空。

2010年10月,柳晓春回国探亲。他万万没想到:原来妻子回国竟是天天与毒为伍,两岁的女儿成了她甩给母亲的包袱。柳晓春痛心疾首,毅然将她送去自愿戒毒所戒毒6个月。为了减轻双方父母的负担,他将2岁女儿接回乌克兰独自抚养,并承诺,只要她戒掉毒瘾,就接她回乌克兰团聚,张小艾感动得痛哭流涕。

从戒毒所出来,张小艾觉得自己没脸回乌克兰,决定在国内把那50万元挣回以后再去见老公和孩子。可是,生意远远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容易。

渐渐地,她的毒瘾越来越大,而毒资成了困扰她的最大的难题。无意中,她认识了一位“陪溜妹”。得知“陪溜妹”的收入非常高后,张小艾也蠢蠢欲动。因她是大学毕业,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很快,她成了圈子里的红人,经常在周边的几个城市“接待”一些老外。

2012年5月份,张小艾接待了一位俄罗斯商人。完事后,她见老外放在枕头下的钱包鼓鼓囊囊的,打开一看,里面有大叠人民币和外币。她瞅了瞅老外,见老外还呼呼大睡,就顺手将钱包偷走了。老外醒来后报了警,张小艾很快就被警方逮住,后被判刑一年零三个月。

远在乌克兰的老公得知张小艾的情况后对她彻底失望,一纸离婚书从乌克兰寄到了中国,久谋见面的女儿也彻底远离她的视线。

2014年3月11日,吸食冰毒后产生幻觉的张小艾刚回到家,老父亲上前责问她去哪儿了,她以为是有人要害自己,竟顺手拿起桌边的菜刀砍向了父亲……

为救男友,花季少女以身试毒

17岁的吴茵来自广东清远一个农民家庭。2011年3月,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吴茵来到惠东某鞋厂做质检员。质检员是一项要求比较细致的活,刚到工厂的吴茵因为不熟悉业务出了几次差错而遭到主管的训斥,吴茵很是苦恼。同厂19岁的贵州小伙陈大明长得高大帅气,他比吴茵早来一年,同样也是做质检员。看到吴茵闷闷不乐,陈大明便安慰她,不厌其烦地教吴茵工作中该注意的事项,有时吴茵加班忙不过来,陈大明又主动去帮忙。渐渐地,吴茵的工作开始顺畅起来 ,爱的火花也悄悄地在两个年轻人身上绽放,两人在外面租房同居了。

2011年12月圣诞节前夕,陈大明和几个朋友出去喝酒,不胜酒力的陈大明喝得大醉,头疼难忍之际,一位朋友拿出冰糖一样的晶体让陈大明吸下去,说可以解酒。这冰糖还真管用,陈大明吸两口后没几分钟,头马上不疼了,陈大明觉得很神奇。后来,陈大明只要喝了酒觉得难受,就找朋友拿一点吸一下。直到这时他才知道,朋友给他吸的神奇冰晶体就是传说中的冰毒。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陈大明染上了毒瘾。

有一天,吴茵下夜班回到住处,正好撞上陈大明又在偷偷吸食冰毒,吴茵上前将陈大明还没来得及吸食完的冰毒抢过来。 陈大明急了,一把将吴茵手上的冰毒抢过来后推了一掌,吴茵的头瞌到桌子角上,额上露出了将近2厘米长的口子,额上脸上顿时血流如注,陈大明却置若罔闻,冰毒成了他最亲密的“爱人”。吴茵劝男友戒毒,陈大明嘴上答应着,暗地吸得更隐秘。这让吴茵伤透了脑筋。一次大吵后,陈大明干脆当吴茵的面吸起来,还直言不悔地说,这东西戒不了。

“这东西真有这么神奇么?我还真不信了!”趁陈大明不注意,吴茵偷拿了一点冰毒开始吸。她想,等我吸了戒掉后看你还有什么话说。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从此,她再也不提戒毒的事了。

开始吸毒的两人都没了工作,为了筹备毒资,陈大明和吴茵逐渐与社会上的青年熟悉起来。有一天,陈大明在东莞某小区以350元每克的价格从毒贩那里购得冰毒3克,后将其中的1克冰毒卖了出去,陈大明一下子赚了150元。而剩下的2克很快就被他和吴茵吸食掉了。

尝到甜头的陈大明胆子大了起来,他让吴茵一起贩毒。不久,他们就与那些社会青年一起从外地运送冰毒等毒品回惠东。在客车上,他们将冰毒分成小包,塞在行李箱的角落里。这次一得手,两人一共分得毒资2000元。

而这时,吴茵却发现自己怀孕了!

陈大明说:“咱们现在不适合要孩子,还是先打掉吧。”

吴茵同意了,可是,走到医院门口,她又退缩了。吴茵抱着侥幸说:“这是咱们的爱情结晶,我还是想留下他……”

陈大明生气了,说,咱们现在吸的是毒品,万一孩子是畸形怎么办?吴茵没有理会。两人暴发了认识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陈大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2013年3月,吴茵在惠东桥头正准备将手上的冰毒出手时被抓获。在派出所,她意外地见到了离家出走大半年的陈大明!陈大明同样因为贩卖毒品被抓获!看到身怀六甲的吴茵,陈大明也很吃惊,他们抱头痛哭,第一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因为吴茵有孕有身,派出所对她采取了取保候审。几天后,吴茵在她租住的房子早产生下一个3斤的女婴,女婴右手的几个手指比左手明显短了一截,出生后一直哇哇哭个不停,喂牛奶也不吃,只有吃到吴茵喂的母乳,才会安静下来。

有养育孩子经验的老母亲觉得很奇怪,医生检查后也未发现问题。有天傍晚,护士巡查时发现吴茵偷偷地吸食冰毒。护士把这一异常举动告诉了主管医生。经验丰富的医生顿时明白了,原来她女儿染上了毒瘾!

吴茵潸然泪下……

来自妇产科的报告——

在某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里,一名刚出生的男婴躺在病床上,表情痛苦,打着哈欠,四肢不停地抽搐。医生诊断这名新生儿患上了“海洛因依赖症”。尽管全力救护,但这名可怜的男婴仍在两天后死亡。这种一出生即带有“毒瘾”的婴儿一般被统称为“海洛因婴儿”或者“快克婴儿”。由于母亲吸毒,他们在母体内就已经受到毒品的伤害,大脑发育往往会受到严重影响。“海洛因婴儿”的死亡率远高于普通婴儿,而且大多数“海洛因婴儿”即使戒除毒瘾长大后也多会出现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问题。根据美国全国毒品管制策略机构曾经公布的材料,美国每年约有近40万名“海洛因婴儿”,占新生儿总数的11%。为救治“海洛因婴儿”,美国政府花费巨大,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海洛因婴儿”现象是女性吸毒所带来的特殊危害后果之一,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对“海洛因婴儿”的权威性研究,但媒体已经开始频频爆出“海洛因婴儿”事件。

编后话——

据一份专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吸毒者平均年龄在22—27岁之间,比同一地点的男性平均年龄小3—4岁;高中以下文化居多,一半以上未婚,她们面临着成家和生育的问题,对家庭和后代的危害可想而知。吸毒女性由于长期吸毒、卖淫,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患性病、传染病比较普遍。调查显示,吸毒女性的丙型肝炎感染率在8.3%—79%之间,梅毒感染率在1.4%—29.2%之间。而女性吸毒共用注射器比例高的特征,决定了她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大约为25%。

为身心健康,维护家庭和谐,应拒绝诱惑,守住人生,不近毒、不摸毒、不吸毒,远离毒品。

首先要学习和了解毒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危害,知道冰毒等新型毒品不仅会损坏人体的器官,造成器官功能萎缩,让人连“1+1=?”都要想半天,因膀胱纤维化而提着尿袋上街,还具有兴奋和致幻的双重作用,让你行为失控,引发暴力犯罪。这样,你才能在思想上重视禁毒,在心理上拒绝毒品,在行为上不沾毒,才不会被无知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其次,时刻保持警惕,不听信“吸一两次不会上瘾”、“新型毒品不上瘾”、“吸毒能治病解忧”、“毒品能减肥”等花言巧语,不贪免费午餐,不食来历不明的饮品和烟酒,更不要挑战自己的好奇和毅力而去“找吸毒的感觉”、“尝鲜”、“赶时髦”。很多毒品极易成瘾,吸一次就会上瘾,比如冰毒。请一定牢记“一朝吸,十年戒,终身痛。”

第三,万一不小心沾上毒品,也不要恐慌,回头是岸。但戒毒的关键在决心在毅力,戒掉生理毒瘾后,一定要改变涉毒的圈子,才能将心理毒瘾彻底戒除。否则,你将前功尽弃,又成为“瘾君子”。

请记住,你吸的是父母的赡养费,是自己的生命,是孩子的成长基金。毒品,会让你一无所有,千万别将死亡的火线点燃。

最后,我们呼吁,针对女性的特点,社会应给予吸毒女性以更多的关爱。吸毒女性的心理压力比男性更大。一个家庭如果丈夫吸毒,妻子往往帮助他戒毒,而如果妻子吸毒,丈夫通常的做法是跟她离婚。女性吸毒者大多不能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她们由于吸毒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失去家庭生活的信心,已婚女性也往往因为染上毒瘾而导致婚姻破裂。因此,需要对吸毒女性进行专门的帮助和治疗,开展心理咨询,为她们重返社会提供社会支持系统,这包括医疗关怀、心理支持、法律、经济、就业等支持,使女性远离毒品。

猜你喜欢

海洛因毒瘾冰毒
日本查获一吨冰毒7名中国人被捕
基于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的冰毒检测微流控芯片
小说治愈毒瘾
海洛因是怎样从药品变成毒品的
疯狂的海洛因
海洛因是谁发明的
吸毒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