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泉:病人眼中的好医生

2015-09-10晓超

大众健康 2015年2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科日语

晓超

生于烟台的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纪泉有着山东人特有的淳朴和敦厚。采访当日,他因一台手术未能按时完成而来迟了。即便只有十分钟,但却满是歉意。他抱歉地对记者说:“一上手术台就忘了时间,想的都是怎么把手术做好做漂亮。今天做完最后的收尾工作才发现已经到了咱们约好的时间。换了衣服赶紧往这边跑。”

纪泉主要研究方向是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已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受害人群最多、最具危害性且尚未能治愈的慢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已进入骨质疏松高发期,而年轻病人也在逐年递增,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技不压身,才学自有用武之地

初见纪泉,记者没想到他会如此年轻。在行医这条道路上,他似乎前行得很顺利。

2000年,纪泉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日语医学班,仅这一专业就让记者颇感好奇。

原来,上世纪80年代为了增加与国外医学界的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卫生部在下属各大医学高校增加了6年制外语医学专业。从未接触过日语的纪泉,用了1年时间恶补日语。于此同时,老师又告诫他们“学日语,英语一定不能丢。如果学了日语忘了英语,那日语还不如不学。”如此,6年的学习让纪泉取得了医学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双重技能,这为他日后更好的了解通读国际医学著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因为投资太大,这样的专业办过一届之后就取消了。纪泉自然而然地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人才。

毕业后,纪泉受聘于北京医院,2008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博士学位。2006年2月,纪泉前往英国牛津大学Radcliffe Clinic短期访学,并于2010年8~9月在德国Endo Klinik学习创伤和关节。

国外的学习令纪泉眼界大开。尤其是他在英国牛津大学Radcliffe Clinic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子图书馆。这令纪泉兴奋不已。“搞科学医学的人,学好外语非常重要。交流是一方面,现在很多前沿医学文献大多是英文版,即便有的有翻译,但更多细节还是觉得原版最能体现精髓。这就像英文原版文学书籍或者影片往往更受大家喜爱的原因。”

如鱼得水的纪泉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医学文献。更加拓展了他对所从事专业的认知角度,感触良多。

学成归国的纪泉开始把在国外学到的知识与国内的技术进行对照、结合。虽然有些经验在国内试用还需要时间和条件,但是,已将这些知识深谙于心的纪泉始终相信,他的所学迟早会有用武之地。

纪泉之所以选择骨科,是因为他认为做一名骨科大夫,对于病人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是真正能够凭借自己的技术缓解患者痛苦的。他一天最多做过9台手术。最长一次手术时间耗时4个小时,最少也要1个多小时。记者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每台手术平均用时1个半小时计算,从早上7点半查房、8点进手术室开始,要一直干到晚上10点。纪泉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比较少,但一天6、7台是很常见的。纪泉总是很替别人着想。他补充说道:“有时候手术安排的太多,麻醉师和护士来说也很辛苦,我们也要体谅他们。所以提高手术效率很重要。”

于今,纪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创伤骨科和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治疗当中。他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是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被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而骨折则是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也是我们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目的。

与此同时,纪泉指出,骨质疏松病人也存在年轻化的趋势。“这与年轻人生活不规律、不爱动等有很大关系。”他补充道,“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大量饮浓茶和碳酸饮料、经常吃洋快餐、经常宅在家很少户外运动、经常熬夜,以及生活工作压力太大,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骨代谢异常,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中之重。”

以病人为中心的“话疗”医生

了解纪泉的人都知道,在他的心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点记者在网上查看他的资料时便已略知了一二。

记者在一个医学类答疑网站上看到了纪泉的名字。46条问题,46个回复。条条有问必答,认真细致。这让记者多多少少有些惊讶和敬佩。惊讶的是,纪泉竟然如此重视患者的来信,每一条回复都有如问诊时的详细和清晰;敬佩的是,这些工作完全出自他的业余时间。没有助手,完全是自己的额外工作、义务行为。问其初衷,纪泉如实相告:“这是一种责任感。”

近年来,医生被患者或病人家属致死致伤的事件屡次出现。医患关系一次又有一次地触及着人们的神经。作为患者眼中的好医生,纪泉有着自己的看法。“患者与医生之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医学医疗知识不对称。作为医生,我们站得很高,对于病情的现状及发展自然比病人看得长远。但是很多患者希望医生做到的就是‘药到病除’。缩短这一‘不对称’,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面的努力。”

曾有一个病人在外院治疗效果不理想,慕名来到北京医院。纪泉看他的就诊记录,发现开的几种药都很正确,病人也按时按量用药。于是他详细询问了病人服药的顺序和方法,发现其中一种药应该空腹服用,半小时后再吃饭。开药的医生并没有额外写明医嘱。患者根据常规方法,饭后用药。药物无法被全部吸收,药效自然大打折扣。纪泉认为,很多出现医患关系问题是由于误解产生的。“有时候,大夫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实际情况是患者根本不理解医生所说的内容。所以‘话疗’也很重要。”

纪泉的“话疗”内容涉及很广,有病人会跟他聊家常,聊自己的孩子工作,更有人会拿出自己外孙的照片给他看。“寥寥几句却能让患者心情愉悦,我当然乐意跟他们分享。”纪泉说:“你和颜悦色地对待病人,病人自然不会菲薄你的善意。”

“以病人为中心就是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治疗。”这一点是纪泉行医多年来始终遵循的准则。“医生不能强势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一股脑地让患者全盘接受。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到贫血,医生脑子里马上会出现很多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案例,营养不良?吸收障碍?会不会是恶性肿瘤?但病人也许就知道到贫血的结果是血色素低,需要补铁。”

纪泉强调说:“在治疗中,要清楚医生的角色是什么。我们要做的是告诉患者治病的方法,让他们有选择权。医生不能演独角戏,他需要患者也参与到其中来。医生不是说一不二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每一例骨折的情况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在与疾病抗争的战斗中,医生与患者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仁心仁术,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不久前,一位90岁高龄的髋部骨折患者来院治疗。比较麻烦的是,老人除了髋部的骨折脊背后凸畸形非常厉害。因为脊背后畸形,老人始终都要侧卧睡觉。髋部骨折后,老人根本无法侧卧,每天只能把枕头垫在腰部坐着睡。痛苦不已。不仅如此,长期后背拱形的状态对其心脏和肺部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入院时已经出现了肺部感染现象。如果手术,就必须先治好她的肺炎。于是纪泉和护士每天给她拍背吸痰。“因为老人年龄太大,我们的操作必须和缓,否则极易造成人为骨折。”回忆当时的情景,纪泉说:“给这位老太太一个人治疗,要耗费比其他人多出好几倍的人力和精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肺炎总算治愈了。”

接下来更大的挑战是手术。纪泉解释说,“对老年人来讲,骨折绝对不可忽视。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据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劫’,部分老年人在发生髋骨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甚至在一年内出现死亡。因此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一定要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不能再出现同样的失误。”

在纪泉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医院与家人的精心护理下,老人成功接受了手术,并顺利出院。“不多久,老人终于恢复了原来的生活状态,能够按她平时的方式休息了。”说这话时,纪泉的语态中满是快乐。

2013年年初,纪泉在门诊见到了这样一位病男性患者。X光片显示为股骨粗隆间隙粉碎性骨折。老人因抑郁症造成长期失眠和营养不良,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同时药物反应导致腿脚严重震颤,已经无法行走。去其他医院看病时,医生表示已经无能为力。后来听朋友介绍来北京医院找到了纪泉。经过评估,纪泉认为接下来的治疗确实会存在风险,但是患者家属决议孤注一掷。

纪泉收治了老人后便开始了精心的治疗。他制定治疗方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病人先吃饭。那时,纪泉连节假日都不休息,一天三趟往老人那儿跑。陪他聊天,排解老人心中的郁闷。通过聊天,纪泉知道老人的孩子们都很孝顺,只是自己想不开。于是就从心理学的角度与患者沟通,舒缓他的情绪。慢慢地,老人接受了纪泉,也能把纪泉的话听进了心里,开始主动要求吃东西了。老人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信心,同意进行手术。在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的这场持续了20多天的持久战中,纪泉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最令纪泉开心的是,他不仅治愈了老人的骨折状态,更重要的是让患者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他不无感慨地说:“成就感是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之上的。作为一名医生,这样的感受尤为强烈。患者能够平安顺利地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和回报。”

纪泉,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日语医学班,2008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博士学位。2006年2月,前往英国牛津大学Radcliffe Clinic短期访学。2010年8~9月在德国Endo Klinik学习创伤和关节。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科日语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预防骨折, 从认清骨质疏松症开始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赢在耐心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