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大闸蟹透出何种反腐信号?
2015-09-10胡印斌
胡印斌
此番北京市纪委盯紧“大闸蟹”,同样传递出这种整治与调适的制度善意。这样的治理路径看似细微、具体,实则有着极为深远的关切。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纪委严厉打击“四风”,十一假期前夕,鉴于电子礼品卡、电子提货券等隐蔽手段公款消费的现象开始出现,北京市纪委紧盯电商和大闸蟹门店,以查找公款消费的蛛丝马迹。
这大概是“大闸蟹”今年第二次进入公众视野。年初,央视白岩松在谈及纠“四风”的效果时曾说,他们家在江苏的饭店吃饭,第一次点了螃蟹。以前从来没点过螃蟹,太贵了,贵得离谱。“反腐让价格变成老百姓能接受的了。”尽管有人据此质疑白岩松“矫情”,好像以其央视主持人的身份,还在那里吐槽不知蟹味,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上到下的强力反腐,确实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
此番北京市纪委盯紧“大闸蟹”,同样传递出这种整治与调适的制度善意。这样的治理路径看似细微、具体,实则有着极为深远的关切。
一方面,堵住以“礼品”方式隐蔽送礼的漏洞,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不让“大闸蟹”肆意爬行在公私之间的灰色地域,可以杜绝国币公帑的浪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崛起,像“大闸蟹”这样的商品往往成为公款消费的青睐之物,据新华社此前报道,网上各种“礼品册”、“电子礼品卡”十分畅销,一些商务平台还可开出各种需要的发票,已成当前反腐败大势下的新隐患,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这种盯到一只蟹的严密治理,也有助于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得那些因为灰色交易而偏离了正常价格的商品回归正道。事实上,不仅“大闸蟹”是这样,其他诸如龙井茶、茅台酒以及虫草等商品,多成为权力与市场合谋的对象。同样,与“大闸蟹”的命运一样,这些以往因为权力的扭曲而“贵得离谱”的商品,在反腐大形势下,也在逐步回归常态。这不仅是反腐产生的共振,也是民生的福祉。
一个成熟的社会生态,本来就应该对市场的畸变有着纠偏的敏感。一旦出现某种商品价格背离价值的异常波动现象,理应启动预警乃至干预机制。这种预警或干预并非是权力介入经济,而是一种积极的治理。這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并置于法治的框架下以求长治久安。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大数据”的今天,做到这些,想必并不很难。
由“大闸蟹”衍生开来,有关部门其实完全可以将商品房等大宗商品纳入监控的视野,紧盯、盯紧,认真研判其价格的异动,发现其中可能蕴藏的权钱交易,既能惩治腐败,也能让房价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造福民众。这其间,个案的查办可能只是路径之一,而官员房产向社会公开、可查询,则是治本之策。
随着反腐渐入深水区,其所遭遇的阻力乃至反弹也将越来越大,这很正常。唯其如此,反腐才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向意义。而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积极摸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找到突破口,并在与普通民众的良性互动中,获得可持续的动力。这或许就是纪检机关紧盯“大闸蟹”的本意所在,对此,社会高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