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予如和太行邮报

2015-09-10史光荣

文史月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边区邮政管理局

史光荣

农救会初露锋芒

张予如,原名张英才,字育吾,山西垣曲人,生于1898年2月,1939年2月在垣曲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予如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外祖父邓安抚养长大。他1919年考入省模范教师养成所受训,毕业后分配到新绛县任小学教师,1921年到荣河县(1954年荣河县和万泉县合并为今万荣县)任高小教师。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不聊生,学校难以为继,遂返回垣曲。

1938年秋,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晋豫特委南底会议精神,垣曲县委将牺盟会组织由县城搬迁至同善山区,并以同善为中心,建立了区、村牺盟会组织,通过宣传发动,掀起了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相继成立了工人抗日救国会、农民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群众抗日团体。张予如返乡后,为人诚恳,处事公正,积极参加革命外围组织,加之他本人当时文化程度较高,遂被大家推荐为农救会代表,并在垣曲县农民抗日救国会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农救会常委,任秘书(主席)。

张予如当选为农救会主席后,夜以继日地为农救会工作,10月,他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山西省《民族革命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所规定的“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办法,亲自草拟了《垣曲县减租减息暂行规程》,其主要内容:一是减租,改地亩计租为按耕地实产375‰计租,然后再按375‰中减25%(即二五减租),即为地主应得地租。二是减息,凡贷款一律按年息1分5厘计息。

《规程》拟好后,经垣曲县抗日总动员实施委员会讨论通过,由垣曲县政府公布实施。同年冬天,减租减息运动在全县72个行政村轰轰烈烈地进行,农村地主与佃农斗争十分激烈,上访上告案件数量较大。为推动这项工作开展,张予如带领农救会干部,带着案卷、铺盖下乡办案。到1939年秋,他们处理案卷1440件,共减租12500石,折合粮食300余万斤,减息25.1万元(旧币)。在减租减息运动中,张予如发挥有文化、口齿伶俐的特长,发动群众,敢于斗争,在与众多地主交锋中屡露锋芒,获得了全县农民群众的喜爱,但也过多地暴露了党员的身份。

1940年3月,受“晋西事变”影响,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县委遵循晋豫特委指示,整顿组织,暂停党员发展,配备公开、秘密两套干部班子,以防不测,将张予如等暴露身份的同志进行转移。3月上旬,娄敦礼、赵绍师、孙景山三人化装成不同身份,分别赶到西型马村的张予如家里汇合。他们几个人白天躲藏在张予如家土窑洞上方的天窑里,晚上才敢下来活动找接头地点。13日,他们赶到同善北垛,由“十八兵站”的干部护送,几经周折,终于到达晋豫边区党委党校。

创办太行邮报

张予如在晋豫边区党校短暂学习后,1941年来到太行区,此时正值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成立。为适应边区战争和人民群众对交通和邮政的需求,交通总局下设各分区交通局、各分区交通局又下设各交通分局,各县在原有的报社分销处基础上成立县交通邮政机构。张予如担任太行区交通邮政管理局四分局局长,即潞城县交通局局长。当时交通邮政都是秘密性工作,保密性很强,对党的工作影响重大。

1944年,抗日进入最为残酷的阶段,张予如调任潞城县县委秘书,后任潞城县县长。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25日,晋冀鲁豫交通总局更名为“晋冀鲁豫边区邮务管理总局”,下属的太行交通局更名为“太行邮政管理局”,为适应新形势下交通邮政工作数量巨增的变化,张予如从县长岗位上又回到交通邮政领域,担任太行邮政管理局局长,从此与邮政管理结下了毕生之缘。

张予如担任局长后,太行邮政管理局在总局的领导下,除担负党、政、军各机关、各团体的公文信件传递和报纸发行外,在民用通信方面,也进行了强有力的推进,增加了很多为民服务项目,开始收寄私人信件,并对制作和使用邮票和邮政日戳等工作进行了规范,设计的邮政日戳很有特色,戳样曾广泛用于晋冀鲁豫边区邮务管理总局。如1947年5月8日由边区邮政总局苏幼农局长签发的《晋冀鲁豫边区邮务管理总局通令》中规定:“凡前线牺牲将士之所遗财物统称为烈士遗物,免费邮寄,但应一律按规定盖用烈士遗物之戳记,即太行区局下发的戳样”。

又如,新邮戳启用时,太行局即下通令告之,1947年10月11日张予如局长签发的《太行邮政管理局通令》,就是通告邺县邮政局因战争原因,原邮戳损失,重新颁发,并附戳样,下发到各分局、站点。

当时邮政工作条件艰苦,邮件传递主要是马驮、肩扛、手提,加之山区道路崎岖,工作量很大,为了加强邮政宣传工作,提高邮政从业人员素质,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太行邮政管理局内部编撰发行了《太行邮报》,1946年8月1日创刊,报头“太行邮报”四个字由他亲自题写,潇洒飘逸的红色报头,激情的内容,工整的字体,并配有插图,一份小报把太行邮政管理局的干部职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苦大家共担,有乐大家分享。

当时办报条件十分艰苦,印报用的是麻纸,最初为手刻版,后改为铅印版。刊登的内容除总局和本局需公开的文件规定、战争的形势等内容外,更多的是本局职工工作、学习、业务等进展情况,如《热情生产的工人弟兄》、《解放南京太原振奋人心》、《黎城六区领导认真解决乡邮具体困难》、《伯延邮务所主任亲自送报》等,基本上是周刊两版。

到1949年6月,随着晋冀鲁豫区战争的结束,太行区面临撤销,太行邮政管理局的光荣使命也结束了。张予如奉调进京,任邮电部供应处长。《太行邮报》也随之停刊,前后共出版发行109期,截止时间为1949年6月12日。有一张邮局员工合影摄于6月20日,也可能是送行张予如局长赴京上任的。从合影可以看出,当时太行邮政已达100余人,男女老少均有,下设几十个分局、站点,已达到了一定规模。随着太行区撤销,邮政管理划归各省管理。

《太行邮报》创刊百期时,时任中共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在贺信里写道:“邮政建设和我们解放区其它工作一样,是我们解放区的联络组织,要从工作指导上说邮政建设更有它的意义。因为它是和整个神经中枢——指导机关、报纸紧密联系着的。邮政建设的好坏,将强烈地影响着整个工作的健康程度。祝你们加倍努力,为邮政建设的健康与解放区的健康而工作。”这充分说明了太行邮政管理局战时的地位和《太行邮报》的作用,引起各级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后记

《太行邮报》倾注了张予如毕生心血。他把每期报纸认真阅读后,分年度装订成册,无论是到邮电部任供应处长,还是回山西任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甚至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回到老家垣曲,其他行李可以扔掉再置,唯独这份报纸,他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直到1983年12月,85岁的张予如临终时,他对儿女们说:“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这两柜书留给你们(其中包括3本《太行邮报》合订本),我走后要交给组织。”

2008年3月14日,张予如最小的儿子张来平遵从父亲意愿,将珍藏了60年的《太行邮报》合订本共109期捐赠给山西省邮政公司。据悉,《太行邮报》合订本在全国仅有三套,一套保存于原邮电部博物馆,一套保存于原山西省邮电管理局,但这两套均没有这次捐赠的完整。

猜你喜欢

边区邮政管理局
USPS美国邮政
USPS 美国邮政署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邮政进化史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