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秸秆焚烧要用经济杠杆撬动利益点
2015-09-10江德斌
民生周刊 2015年20期
江德斌
每逢收割季节,各地都会遭遇秸秆焚烧问题,政策禁止焚烧,地方政府也严防死守,却仍防不胜防。环保部早在1999年就出台了秸秆焚烧、利用管理办法,对焚烧秸秆做了规定,可是,禁了16年为何依然在烧?
秸秆浑身都是宝,既可做肥料,也可作为饲料,还能发电、产沼气、造纸等,可谓用途多多。但秸秆产量太大,收割运输成本高,售价却低,个体农民难以承受,只得选择燃烧。
如把秸秆当肥料,成本并不低。因为秸秆还田需多加两道程序,将秸秆粉碎以及深耕土地将其埋在地下。这要增加100元的成本,政府秸秆还田补贴为20~30元,存在70~80元的缺口,收支不等,农民自然没有动力。
要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应提高秸秆还田、回收补贴费用,让农民得到实惠。同时鼓励各地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耕种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秸秆回收费用。
秸秆焚烧是个综合性问题,需多方考虑,不能简单地将罪责安在農民身上。一味严防死守,搞恐吓式宣传,并不能达到禁烧秸秆目的,治理成本也很高。利用经济杠杆撬动秸秆焚烧的利益点,采取高额补贴方式,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秆,才是高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