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现实面孔
2015-09-10陈杜梨
陈杜梨
在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充满浓浓盛夏气息”的早晨,村子的人们开始在邮局和银行间的广场上聚集,孩子们玩耍着挑选最圆滑的石头;男人们谈论着播种、雨水、拖拉机、税收的事。远离角落里的那堆石头;女人们穿着褪色便装和毛衫,不久也随她们的丈夫而来。她们彼此打打招呼,一边闲谈一两句,一边加入到她们丈夫的行列。在一片田园牧歌的背景下,“摸彩”开始了,一片闲散之情在最后却峰回路转,最后摸到涂有黑点纸片的哈钦森太太,被熟悉的村民乱石砸死。这是美国作家雪莉·杰克逊的小说《摸彩》。
在雪莉·杰克逊(1916年至1965年)持续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出版了六部恐怖小说,一本短篇小说集,两本童书,一个剧本,还有两本描写自己母亲身份的喜剧自传,也算能够填满一个小书架了。但是她最出名的还是英文只有短短九页的小说《摸彩》,这部描写美国某个乡村小镇谋杀仪式的小说。
1948年《摸彩》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当时收到的读者来信比杂志之前刊发的任何一篇小说都多。那年夏天,杰克逊读了300多封读者来信“我可以肯定的说只有十三封是友善的,还大多来自朋友,”她后来回忆说“连我妈妈都责骂我”。
即使到了今天,深受暴力文化影响的现代人也会对《摸彩》心有余悸。杰克逊这篇小说的力量在于它的轻描淡写。在小说中,杰克逊没有公开描写血腥,也没有以夸张的手法来强调自己的观点。克制的情绪正是她的小说中最令人不寒而栗的。
杰克逊不带感情的语气乍一看好像是讽刺,但她有更宏大的道德抱负。就在杰克逊去世的几个月前,她去了佐治亚州拜访了刚刚过世的美国短篇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故居。奥康纳是杰克逊非常仰慕的作家。和奥康纳一样,杰克逊作品中的暴力不是为了制造耸人听闻的效果,而是为了对世界的精神层面进行最深入的探索。《摸彩》这篇小说令人非常不安,因为它揭示了表面之下的黑暗和混乱。借助杰克逊的天赋,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了危险的深层面貌。
其实雪莉·杰克逊从小就习惯盯着恶魔的脸,在很大程度上她便是自己的心魔。1916年杰克逊出生于旧金山,这个富裕家庭不知道该拿她那放荡不羁的艺术个性怎么办。杰克逊后来搬到了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市,从雪城大学毕业后,1940年嫁给了文学评论家和大学教授斯坦利·海曼。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佛蒙特大学,杰克逊生了四个孩子,写了让她赢得了国际声誉的小说。不过她更多的时间用来与肥胖,抽烟,酗酒,或兴奋剂和抗抑郁药作战。 1965年8月8日午睡时,杰克逊死于心脏衰竭。
今年是杰克逊去世50周年,明年是她诞辰100周年,出版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两个里程碑。诺顿出版社计划出版由露丝·富兰克林所著的杰克逊的新传记。事实上,杰克逊的复兴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美国著名的非盈利性出版社美国文库出版了更精美的杰克逊作品版本,这是对她作为一位美国重要作家的肯定。杰克逊的小说《邪屋》总是被拿来跟亨利·詹姆斯的名著《螺丝在拧紧》相提并论这种待遇肯定会让九泉之下的杰克逊安心,她一直渴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受大众欢迎的作家,还希望自己是受尊敬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