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能否成为实体经济新动能

2015-09-10谭保罗

南风窗 2015年23期
关键词:金融

谭保罗

在人人高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中国经济的时刻,我们既不能看低新事物,也不要被新事物迷惑。而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从新技术、新模式之中寻找中国实体经济的“新动能”。

互联网已然在改变中国经济,这种改变最初是通过对利益的再分配来实现的。

网店的运营,其实是让中小卖家和消费者分食了商业地租,而网络平台自身成了互联网上的“商业地产商”;即时通讯工具起家的巨头,一直谨小慎微地挑战着电信运营商的地盘,而搜索巨头,最初也被中小企业看成是广告费奇高的传统媒体之外的替代品。

但互联网金融要继续走三巨头这条重新分配利益的道路,并不容易。

金融业则是中国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为了维护行业的秩序和防范风险,刑事立法中甚至还引入了死刑,监管之严可见一斑。金融业的冰,和创业潮的火相遇,这注定是一场中国经济“增量”与“存量”的大冲撞。但这种冲撞,并不能改变信息不对称、风险与收益这些金融的终极问题。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很多人认为,金融业改革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枢纽。在这个背景下,选取互联网金融作为截面来分析,更能够探讨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价值。

反面案例

P2P“跑路”的新闻越来越多,剖析一个行业的标志性事件,不失为一次有价值的反思。

今年年初,P2P行业的一枚“核弹”被引爆。里外贷法人代表对外发布消息称,“由于借款人未能归还款项并失联,平台已无力继续垫付。我们将采取报警处理,里外贷自今日起暂停一切业务。”

在发布这个消息之前,里外贷相关人员早已提前“跑路”。从建立到危机爆发,前后不到两年时间。

2013年5月,里外贷网贷平台正式上线。成立之后,里外贷成长速度高居行业前列,原因在于其对出借人超高回报的承诺。数据显示,截至其出事之前,里外贷综合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9.77%,接近四成。这等于是,投资100万到里外贷,1年后会收到近40万利息。

对比而言,其他一些相对正规的P2P平台,其承诺的年化收益不过8%~12%。对此,北京一家月营业额超过千万P2P公司的创业者对《南风窗》记者分析,这种动辄超过20%的高收益有“猫腻”的可能性极大。

在行业内,一家普通的P2P公司的收益分配大概是,资产端收益为12%~15%,20%已经差不多是极限。所谓资产端,简而言之,就是P2P出借人的资金最终被谁“借走”,其所负担的利息就是这个资产端收益。

资产端收益因行业而异。比如,如果被地产行业借走,那么利息可能超过15%以上,而作为一般的消费贷款被借走,那么收益就可能只有12%。

P2P公司的另外一端是资金端,这是对那些零散的出借人而言,其收益一般为8%~10%。做一个简单的计算,资产端的收益减去资金端对出借人的承诺回报,那么剩下的4%~5%的收益就是P2P公司的佣金,即其利润主要来源。

“行业内一般都会确保回报承诺高于8%,低于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客户愿意投。”该创业者对《南风窗》记者说,行业竞争激烈,大家都在抬高回报承诺。

在P2P这条简单的收益分配链条上,稍微有点理财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靠谱”的回报率到底是多少。反过来,很多出借人都很清楚,高息平台风险必然大,但不少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这一点和股民很像。

因此,在高回报引诱和侥幸心理的推动之下,一些出借人将数万到近百万不等的资金投向了里外贷这样的高收益平台。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停业的消息发布前,里外贷总成交量22.48亿元,待收本息共计9.34亿元,这是平台资本金的93.4倍。换言之,如果这些钱收不回来,资本金根本不足以偿还出借人的投资。他们的钱很可能将血本无归。

危机为何爆发?法人代表的消息说得很清楚:借款人失联,平台没钱垫付出借人的本息。但这只是直接原因,危机的深层原因是该平台风控机制的失效。

里外贷违背的风控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是借款人太集中。危机爆发时,里外贷需要还款的借款人数仅为8人,待还金额最高的借款人,待还金额竟然高达3.2亿元。8名借款人的人均待还金额达1.17亿元,可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借款大户。

8人集中了9.34亿的借款,对网贷平台这样的小型金融机构来说,集中度显然过高,高到足以说明里外贷根本没有基本的风控意识。

不过,这种风控意识的“缺乏”,其实充分说明了互联网这种“新技术”,未必能够解决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那些“老问题”。相反,这些“老问题”反倒可能因互联网技术而被放大。

难解“老问题”

中国金融体系的“老问题”一度被认为是“监管过度”,其最常见的表现是金融机构的准入需要严格审批。在这种情况下,现有金融体系饱受诟病。

在银行的资产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而在负债端,则是普通储户要忍受实际的负利率。随着央行近期不断降息,这种负债端的“老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P2P之所以受到热捧,就在于它试图解决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老问题”。通过P2P,普通人可以把钱借给急需资金的个人或者小微企业,同时前者也能获取更高的利息。看起来,以前银行体系带来的两个“老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但客观地说,最根本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无解。从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来看,国家对金融体系的严格监管原因无外乎有二:一是维护国有银行体系的储蓄基础,二则是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在上个世纪,非法集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胜枚举。

监管严,最直接的表现是准入限制,但这一问题已随着民营银行的开闸而松动,而更体现监管强制力的则是另外两条。

一是我国禁止企业之间互相借贷。换言之,A企业不能直接把钱借给B企业,双方的资金融通必须通过银行这个“媒介”来实现。客观上,这个规定是中国银行业获得最重要存款—企业存款的制度性保证。

不过,我国金融法规并不禁止个人之间或者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而P2P就是利用这个管制的“空档”而生。P2P,即可以翻译为peer-to-peer 或 person-to-person。顾名思义,其侧重于个人之间的资金融通。

体现监管之严的另一个细节是,我国刑法中的“集资诈骗罪”,目前的最高刑仍是死刑。此前,浙江的“民间金融家”吴英就是因为这个罪,曾一度被判处死刑,后又改判死缓。

但换个角度看,强力的监管也一定程度避免了很多潜在金融风险的爆发。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环境下,严格的监管并非一无是处。

回顾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倒闭史”,很容易发现,它们倒闭的最重要原因无一例外都是贷款“太集中”,最后贷款大户无法还款。

上世纪末,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被称为新中国银行业倒闭的第一大案,这家银行倒闭的原因,除了成立之初就背负巨额债务的“先天负担”之外,问题同样出在贷款集中度超乎想象,而且都集中于股东的关联公司。

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尚未正式成立之前,海发行便已经开始给股东和其关联企业贷款。银行开业日期是1995年8月,但仅在1995年5月~9月间,海发行竟然就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而且,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无合法的担保。换言之,借款者赖账,银行没辙。

事实上,从目前已“跑路”或者出问题的P2P公司来看,部分P2P公司本质上都和海发行得了同样的“病”。从已曝光的信息来看,里外贷的资金投向,其实和海发行的“股东贷款”颇为类似。调查表明,平台资金绝大多数流向了两家地产公司,而这两家公司的控制人就是“里外贷”的大股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里外贷几乎就是“P2P版”的海发行。

目前,P2P公司最大的问题是资产端的“好项目”奇缺。换言之,出借人通过这个网络借款平台找不到可靠的、收益满意的项目可投。“这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互联网改变不了这个现实。”以上创业者对《南风窗》记者如是说。

据网贷之家最新统计,今年以来,P2P网贷平台出现“跑路”或提现困难的公司多达677家。另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全国新增P2P网贷平台约60家,环比下降28.6%,继续创年内新低。P2P行业洗牌正在持续,行业的“新陈代谢”也意味着行业不断趋于规范的可能性,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大数据“正途”

P2P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平台质量参差不齐,在讲求规模的“借贷业务”中并不具备优势。金融的根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通过IT技术积累和分析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解决这个问题的成本。

在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足够数据积累,也没有规模优势的P2P行业显然棋输一着。相对而言,真正具有“先发优势”的是已有的互联网巨头,特别是可以掌握交易数据的电商巨头。

10月26日,携程与百度旗下的去哪儿网合并,而百度也因为与携程的换股交易而成为了携程的大股东。合并后新公司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是“旅游金融”,因而这也被看成百度的为其金融战略又布下一子。

BAT三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越来越走向前台,但客观地说,阿里巴巴更有特点。阿里上市前,在中国互联网界展开了一次“扫货行动”,高德地图、优酷土豆、新浪微博都被纳入麾下,这是巨头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战”。不过,阿里巴巴更早之前的另一桩并不起眼的收购,或许对这家公司的未来埋下了更大伏笔。

2010年,阿里巴巴收购了一达通公司65%的股权。而在2014年赴美上市之前,阿里巴巴又完成了对一达通剩余35%股份的收购,一达通成为阿里的全资子公司。一达通并不像优酷土豆、新浪微博这样出名,它当初只能算深圳的一家“中小企业”,但它可能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新方向。

一达通最初业务以外贸业务外包为主。此前,出口企业再出口时面临着通关、退税、物流等一系列繁琐事务,而一达通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将出口企业的这些零散业务“打包”,通关、退税等统一处理,而物流则“打包”外包给物流公司。“打包”其实是实现了规模化,从而提高与服务公司议价能力,最终也节省了中小企业的出口成本。

该模式也被运用到了金融领域。一达通副总裁肖锋告诉《南风窗》记者,出口中小企业还时常面临短期融资难的问题。由于零碎业务成本高和利率管制的原因,银行很难提供相应的融资,这使得中小企业可能要去借民间的高利贷。

一达通同样通过自己的数据平台,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打包”,按照需求总额与银行对接,这样就等于成为银行的大客户,能享受优惠的贷款和外汇服务。肖锋透露,即便除去服务商的佣金,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模式,每出口1美元,也能比以前节省3分人民币左右的资金成本。

银行之所以愿意贷款,在于一达通这样的服务商平台能够提供“大数据”。作为网络平台的客户,中小企业的出口额、退税、信用证和融资记录等都沉淀于网络平台,而这些数据便是真正的“大数据”。银行都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企业的资信,从而降低贷前调查的成本。

一定程度上讲,阿里巴巴之所以收购一达通,在于阿里原有金融板块和一达通的运营逻辑的相似,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马云口中的“大数据”。阿里全资收购这家位于深圳的企业,既是招安潜在对手,也是对自身的产业链整合。

不过,这种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业面临的终极问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不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处理这个问题的成本。

肖锋表示,中国B2B平台未来还应该吸引更多海外零售企业入驻。他分析说,目前“中国制造”的客户多为海外大买家,这些买家在海外还有层层分销网络。

大买家的议价能力极强,既吃掉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也吃掉了海外中小零售商的利润。如果B2B平台能直接对接中国出口企业和国外的零售商,那么就能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吃掉”这些大买家环节的利润。“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商业的规律和本质,但会改变了利益的格局。”肖锋说。

显然,这种B2B的“互联网思维”,和网络商城吃掉商业地产商租金的逻辑如出一辙。

实际上,在人人高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将改变中国经济的时刻,我们既不能看低新事物,也不要被新事物迷惑。而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从新技术、新模式之中寻找中国实体经济的“新动能”。

猜你喜欢

金融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支持“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