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这一年的“考碗族”生涯

2015-09-10谭诗赞

南风窗 2015年24期
关键词:考场公务员体制

谭诗赞

编者按:百度百科“考碗族”,是指当下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考到“饭碗”不罢休的一群人。尽管这两年公务员报考热有所降温,但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一直是年轻人主流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平民子弟“跳龙门”的渴望。去年国内一项针对11所高校2000多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公务员仍然是毕业生择业的首选,但考公务员人数比例则下降了2.5%。本期我们刊发一篇“考碗族”在一年的公务员考试中的记录,让读者感受当下公务员考试的心跳,探索个人的命运怎样跟国家的命运结合。作者已经读了博士。但绝大多数人,还在路上。

进入体制内一直是我的梦想。从本科到研究生,我所就读的专业都与考公务员有关:行政管理、政治学。甚至去企业求职时,人家都会好奇地问:“你这教育背景不去考公务员,都是浪费”。本科在一所211学校读,为了提升自己将来在体制内工作的竞争力,于是我毕业那年又选择了考研究生,顺利成为一所985大学的研究生。

2014年9月份,我开始了自己的“考碗”生涯,频繁参加各种与“铁饭碗”有关的考试,直到我被确定录取为我们学校的博士研究生为止。如果能够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我过去的一年,那非“考碗”不可。

2014年下半年,我正式进入了自己硕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年,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继续读博、去体制外还是去体制内?但尽管摆在我面前的选项看起来有很多,但我知道我的最爱还是去“考碗”。

2014年9月份,我正式加入了“考碗”大军。9月份开始,每天抱着一大堆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去图书馆“占座”,开始了“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式的生活。白天拿着各种版本公考秘籍“刷题”,晚上回来和室友交流做题技巧。看着那些每天西装革履的同学忙着参加各种招聘会,感觉自己和他们不在一个轨道上。

9月底,河南省的省考来了。同学哲哥是河南人,他毫不迟疑地报名了。一开始,我也报了洛阳市的一个基层岗位。后来,在缴费的时候,我还是放弃了,原因是我妈劝我:“你干嘛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去就去大城市,再不济考回湖南老家。”的确,和我一样,许多人在考公务员的时候也要“会挑饭碗”,即尽量往大城市或是经济发达地区考,如果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小地方,意味着自己一辈子也就锁定在那了。哲哥考的是郑州,挑的是河南省会城市的一个热门职位,竞争也非常激烈。

2014年10月15日上午8:00,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了,我“冒险”选择了一个中央部委的职位,家里人也非常支持我,我妈还说,去年隔壁村有个人考进北京了,现在连县长都要给他们家“面子”。起点高,竞争当然更激烈,敢于挑这种职位的考生许多都是有备而来。我只能紧绷着一根弦,开始搞“题海”战术。

2014年11月29日下午,我没有去看考场,当时感觉似乎还有许多知识漏洞需要填补,我不想放弃这个下午。但是晚上我躺在床上突然有些“心虚”,一直以来的压力突然涌上来了,我突然担心这次考不上,无法面对家人和周围人对我的高期待。脑子想得多又睡不着,我试着打坐,听音乐,冥思……折腾到凌晨4点才勉强地睡着了。6点钟,大伙儿就开始起床了,我们宿舍4个人集体出动,奔赴战场。

我带着一身疲倦进入了考场,周围的人看起来,都似乎胸有成竹。由于一夜没睡好,我做题的速度比平时慢了不少,上午第一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计算题都没做完,最后快交卷的时候,我才慌忙地随机填上了答案。中午吃完饭,许多人或是躺在考场周围的草坪里,或是拿着各种“临考秘籍”在那看,我则拿出了当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始紧张的“抢分”行动。下午考完申论,走出考场,我感觉自己刚才最后一道大题跑题了,内心哀叹了一声:完了。果然,我“考碗”行动的这第一场考试,败北了。

很快,我又参加了上海的公务员考试。2014年12月19日,我坐上火车第一次去上海,同车厢好多学生都是“考碗族”。我们交流起来,一个家里经商的女生说,“在中国光有钱也不行,我爸就希望我考上公务员,哪怕收入不高,也给家里争光。”有个学法律的男生说:“这次考试要是考不上,我还会再考的,我觉得还是要去上海这种大城市,如果直接分配我去个小地方做公务员,我也不愿意。”12月21日,从早上到下午,一天考了3门,中午基本就没有休息,非常疲惫。考完后遇到一个女生,我和她聊了起来,原来她已经在一个外企上班了,基本上年年都会考几次公务员,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回炉”,她说在私企没有归属感,在体制内收入也许不如外企,但是端上“铁饭碗”意味着高稳定、高地位、高福利,重要的是,如果考上公务员,就有了上海户口,就成了真正的上海人。

上海之后,我又报了重庆市和天津市两个地方的选调生。1月9日,我在重庆市参加重庆的选调生考试。1月10日,我在天津参加天津的选调生考试。相隔只有1天,我在重庆考完后直奔江北机场,在等候中,航班一再晚点,让人心悬,还好后来飞机还是顺利起飞了。当晚,我的室友在参加完广州一家国企的面试后也从白云机场搭飞机去天津与我会合。我们两个报考了天津市一个街道办事处的同一个职位。

此后我又南下深圳,本科毕业时,就有两个同学考上了深圳市的公务员,我向他们打听了深圳市公务员的“情报”,我才清晰的明白深圳市公务员的收入、福利相比内地城市来说很诱人,况且深圳离我的老家湖南也很近,也有许多同学在那边,于是我满怀着对深圳的好感和许多同学一起南下奔赴深圳。为了规避风险,我特意报考了一个冷门的科员岗位,没想到报录比居然也达到了400∶1。

2015年春节前的大半年我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不是在复习和考试,就是在赶往考试的路上。花了大量时间,也花了不少钱,资料费、报名费、交通、吃饭、住宿,这都是四处“考碗”的必备开销。在上海几天,为了省钱,基本上是啃面包和吃泡面度过的。更让人难受的是心理磨炼,每次考试成绩即将出来的时候,内心总是忐忑不安,害怕自己再一次落榜。那时我非常恐惧过年,害怕亲戚朋友问起我考公务员的事情,因为大半年来我一无所获。

2015年2月14日,离过年还有4天,我接到了上海的复试通知,简直不敢相信。只要我面试过关,就能当公务员了,这是我离“铁饭碗”最近的一次。2015年3月2日,我在浦东的一个考场参加了我“考碗”之旅中唯一一次正式的公务员面试,当时听完考题后,开始反应速度有点慢,在考官的提醒下,我马上调整了状态,运用我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考官的眼神中,我感觉自己回答的还不错。面试结果并没有当场宣布,此后几天我的心一直悬着,直到几天后上海第一轮公务员面试成绩在网上公布:我与第一名考生相差0.6分,与“铁饭碗”失之交臂!我心情非常的低落,突然感觉前途一片渺茫……

2015年3月22日,江苏、广东的公务员考试同时开考。但是,这次我缺考了,我选择了另一场考试—考博。2014年12月份,当时为了有一个“保底”的选择,我在忙着“考碗”的同时还报考了我所在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尽管年前,我就报考了江苏扬州市的公务员,而且这次这个岗位招的人也不少,报考人数刚达到开考比例,以至于考前的第二天,扬州市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还打电话催促我下载准考证。但在考博与“考碗”之间进行一番利弊权衡,我还是选择了考博,考博1年只有1次,再者读博之后还是可以去体制内的。我想即使博士研究生考不上,我还可以参加3月份之后的公务员考试。于是在多层因素的角力后,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考博。

考博之后,我的心里依旧没有底,我的内心一直焦虑着。考完博士之后,我一方面要忙着赶毕业论文,同时,我还在不停地四处赶考,在南京参加完江苏南通的党政青年后备人才引进初步面试之后,我马上坐上高铁去株洲参加湖南的省考,回来的当天下午我又跑到西藏党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在武汉举行的考试。我想如果没有别的选择的话,我也愿意去西藏。

2015年5月份,经历了将近1年四处“赶考”的奔波和焦虑之后,终于获得了几个值得宽慰的结果:我获得了西藏那边的事业单位的录用通知,我也进入了考博的复试名单,同时我也进入了湖南株洲和江苏南通的面试。在多种选择面前,我还是选择了参加博士生入学的复试,最终我幸运地考取我们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我这一年的“考碗”之旅也落下了帷幕。

这一年的“考碗”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我一直不后悔。在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下,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而言,“考碗”为那些出身社会中下阶层的普通年轻人通过公平竞争在社会中谋取一个立足之地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得到体制的庇护,那也只有选择去体制外的“江湖”闯荡了。这是一个不看考试,但完全只能靠自己的江湖了。

猜你喜欢

考场公务员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篮球公务员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