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银行“抽贷”引发“踩踏”效应

2015-09-10文显堂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钢铁行业账款效应

文显堂

在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还款意愿和能力必然有所降低,极易发生银行“抽贷”行为,继而形成“踩踏 ”效应,导致大批企业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所谓“抽贷”,就是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在未到协议规定的还款期限时,银行认为行业不景气和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而提前收回贷款。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初,山东物资供销系统内最重要的两家企业——山东农资、山东棉麻陷入互保危机,无法偿还40多亿元贷款,部分银行闻风“抽贷”,由此引发20多家债权银行跟进,导致山东物资系统陷入一场“抽贷”危机。

这种存在于大宗贸易系统的“抽贷”危机不只发生在个别地区。今年以来,一些银行集中抽贷后“踩踏”效应突出,部分地区银监局已下发通知,提示贸易融资风险,同时也在组织银行配合地方政府一起化解“抽贷”风险。

当然,“抽贷”危机还隐藏在其他一些行业。4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整体陷入亏损。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同时,大中型重点钢铁企业的银行借款同比下降了5%,这其中就有银行“抽贷”的因素。这意味着像钢铁行业这类产能过剩行业中的大型企业面临业绩亏损和资金链紧张的双重压力。部分企业为了缓解资金上的困难,无奈转向民间借贷,高额的成本使得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加速了部分企业的倒闭。

银行“抽贷”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时就已经显现。去年5月,全国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曾表示,仅去年1至5月,银行从钢铁行业抽贷至少1400亿元。

由此不难看出,银行的“抽贷”行为可能会让企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处境,同时,一旦有一家银行“抽贷”,有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各家银行也跟着“抽贷”,从而发生“踩踏”效应。

平心而论,银行“抽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故意为难企业。银行同样是市场主体,同样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行业不景气,企业经营难以为继,银行很难继续履约放贷。企业的命运依然要靠企业自己打拼,不要一出现银行“抽贷”现象,就责怪银行。

市场是无情的,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早调整经营战略。尤其是企业进行融资,不要只想到银行这一类金融机构和贷款这一种金融产品。企业不仅要学会使用各类金融机构的各类金融产品,而且还要将融资纳入企业经营内容进行规划。例如,当企业面临应收账款规模增大、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可选择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或者转让应收账款,或者代理清收应收账款,尽可能回收现金。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并购重组,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银行而言,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尽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甚至可以协调其他各类金融机构来共同帮助企业闯关,不可盲目跟风“抽贷”,一旦“抽贷”形成“踩踏”效应,结果只能是银行与企业两败俱伤。

猜你喜欢

钢铁行业账款效应
画与理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大数据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参考意义
贵州推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组合拳”
钢铁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研究
偶像效应
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