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六张血证

2015-09-10蒋光宇

做人与处世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大田县血证南京大屠杀

蒋光宇

1937年12月6日,日军对南京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3日,日军陆军中将谷寿夫带领的第六师团突入南京城。

当时,年仅15岁的罗瑾在南京照相馆已经干了2年学徒。他住的难民区,是所谓的“国际安全区”,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兽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以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枪杀、劈刺、肢解、开膛、活埋,其手段之残忍骇人听闻。他的干爹钱世鑫为了保护他不被日军抓走,便带他到红十字会帮忙收尸,才三五百米的路,就收到了半卡车的尸体。国恨家仇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深深扎根。

1938年1月,有个日本少尉军官来到上海照相馆,让罗瑾冲洗两个胶卷。他在冲洗出来的照片中看到:有日军在下关江边举刀杀害中国平民的画面,有两名日军杀人后手持大砍刀的合影,有日军强奸中国妇女的场景……他震惊了,这些照片都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罪证。他意识到,这些照片是将来指控日军暴行的铁证。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洗了16张清晰的相片,用相册贴好。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恨,他在这本相册封面上画了一颗“滴着鲜血的心”,旁边是一把日本军刀,在右上角写下一个“耻”字。然后,他将相册小心翼翼地藏匿在房梁上。

过了几天,日本少尉军官带着个中国翻译,盘问罗瑾是否私藏照片。这个日军军官用战刀戮在他的胸口上,棉袄、夹袄被刺穿,但他没有说出藏匿相片的事情。他相信:即使自己被杀了,这本相册迟早会被人发现,保存下来,公布于世。日军走后,他急忙将相册转移到家中。

1940年5月,罗瑾被迫前往汪伪政府交通通讯集训队,住在毗卢寺。为防止16张照片被发现,他把相册藏匿在毗卢寺厕所的墙洞里,并用泥浆糊上。但是几天后,他突然发现相册不见了。为防止意外,他逃离南京,隐居在福建省大田县。此后,他一直没有得到这本相册的消息。

1993年9月,罗瑾第一次从大田县回到南京市。在“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他惊讶地发现几幅日寇屠杀中国人的照片,正是自己当年藏匿的照片。经过朱馆长的介绍他才得知:这本相册被他的一位知情的同学取走,先藏匿在大佛底座下,后辗转多处,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交给了临时参议会。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这16张照片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提交法庭,使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的谷寿夫被迫低头认罪。

从此,罗瑾冒死藏匿16张照片的爱国故事,被拍成专题片《血证》,被拍成电影《屠城血证》,被拍成电视纪实片《历史的见证》。2014年3月,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提名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极其珍贵的历史照片,正是罗瑾藏匿的。

世界和历史必将永远记住这位英勇少年的中国心。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大田县血证南京大屠杀
见证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欧美友人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气血亏虚型血证的处理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安良堡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血证的概念辨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