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上敬畏生命这堂课

2015-09-10李曙明

方圆 2015年24期
关键词:邵东县林森看守所

李曙明

两个年轻人的行为和命运让我认识到,对于很多中国孩子来说,补上生命伦理这堂课有多么必要。

第一个年轻人是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学校学生,媒体给他起的化名叫“小龙”。12月4日,当着自己母亲的面,他将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滕昭汉杀害,滕老师也成为不到两个月内邵东县城第二个被学生杀害的老师。

第二个年轻人是林森浩,投毒杀害同寝室研究生黄洋的复旦大学学生。12月11日,林森浩被执行死刑。之所以把两个人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在我看来,二人悲剧有近乎相同的原因:思维偏执、心怀仇恨、漠视生命。他们是一个群体的缩影。他们所思、所想,对于这一群体自我反思,对于社会采取措施拉他们走出泥潭,都很有价值。

先说小龙。12月9日,新华社和《中国青年报》分别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报道。两家媒体记者均对被羁押在看守所的嫌疑人进行面对面采访。嫌疑人的一些说法,令人不寒而栗。关于为何起意杀人,小龙的说法是:11月的一次周考成绩并不理想,“考试没考好,月假就被取消了”。滕老师妨碍了其看小说、睡懒觉,“杀他的念头越来越多地冒出来”。对于记者“就因为这个杀人吗”的疑问,其回答是:“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要一个人的命,一个教了自己三年“除了有点啰唆,其他还不错”的老师的命,理由竟然可以如此简单、随意。

再来小龙对自己行为的认识。“看到他倒下时痛苦的眼神,我就不自觉地想笑”,可见,在其看来,人是杀对了。至于“是否后悔,觉得抱歉”,他反问记者:“有什么好后悔,做都做了。我又不认识滕老师的家人,为什么要感到抱歉?”哪有丝毫悔意?

报道中还有两个情节,令笔者印象深刻。第一个情节,嫌疑人是当着自己母亲的面行凶的,当母亲大喊“你把我捅死吧”时,他的回答是:“要不是刀被抢了,我就把你捅死。”第二个情节,有官员曾在看守所问他是否想到过读大学,他回答:“想过,想读生物,这样可以制毒祸害更多的人。”如果不是看了他和记者的对话,笔者会认为“把你捅死”和“祸害更多的人”只是随口而说的气话或玩笑话,但看过了之前对话,笔者意识到,这些他未必做不到。

一个读了近12年书的学生,思维何以偏执却少有理性?对老师、社会,何以只有仇恨而没有感恩?对生命,何以漠视而不见丝毫敬畏?“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平时我们杀个鸡都很难下手,对自己的老师,怎么忍心下手这么狠?”当地老师的追问,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疑问。

这起案件发生,或许不乏偶然性,但即使暂时不发生,思维偏执、心怀仇恨、漠视生命的人,对他人、對社会,也都是有巨大危险性的“火药桶”。

和小龙仍然执迷不悟相比,林森浩醒悟了。在其死刑复核结果得出之前,经过有关部门的允许,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看守所对他进行了采访。他说:“从我进看守所之前就开始后悔了。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对生命敬畏,才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人年轻时,肯定做了不少傻事。从小就应该告诉孩子,让他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能早一点明白这样的道理,他和黄洋的生命轨迹会完全不同。

小龙的执迷不悟令人气愤,林森浩的醒悟则让人常常叹息。以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处世,出事有一定的必然性,偶然的只是“导火索”何时出现,谁会成为他们发泄不良情绪的牺牲品。

对生命敬畏,对生活负责,林森浩的感悟,正是二人所缺乏的,也是导致悲剧的根源。他们走到今天,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责任,一定意义上也是家庭、社会教育不力的牺牲品,各方需要反思,但这并不成为减轻其罪责的根据。

数年前,美国发生一起校园枪击案,一个姓赵的韩裔美籍学生杀死了32名同学后自杀。在学校纪念的地方,安放了33块纪念石。为什么要纪念一个连开175枪的罪犯?美国学生的回答是:“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不能决定谁的生命有价值、谁的没有,我没有这样的权利,你有吗?”

猜你喜欢

邵东县林森看守所
林森:现实,充满文学张力
元旦献诗
明年要订《文萃报》
一路踽踽独行
一路踽踽独行
看守所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调查分析
邵东县: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进行时
今年前两月全国看守所安排律师会见20 余万次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