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区长,四十不惑
2015-09-10谭保罗
谭保罗
1994年,从无锡这个才俊辈出的地方,19岁的顾建伟考上了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彼时,这个苏南少年踌躇满志,胸中涌动着兼济天下的情怀。
21年后的2015年2月,刚满了40岁的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顾建伟向组织提交了辞职信。
他选择了“下海”, 成了无锡几家创业“孵化器”的负责人,专注于对物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创业者的扶持。
2015年11月的一个周末,《南风窗》记者来到了无锡新区软件园内的3W咖啡馆。当天,天气阴雨,偌大的软件园内,植被茂盛、人车稀少。这个装修精致的咖啡馆犹如萧瑟寒冬中的一个温暖火炉。或许,这正是咖啡馆“老板”顾建伟想要带给创业者的感觉。
顾建伟说,官场和商场都是“打工”,转换轨道不过是“喝茶和喝咖啡”的区别。服务于创业,让那些有企图心的年轻人能走对方向,在与不在官场,都是想“兼济天下”。
西方的“成功学”里有个观点,说多数不成功的人都有个毛病,即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不敢做出决策,因为他们害怕为自己的抉择承担责任。他们的内心本质上是懦弱的,最后只能寄希望于“事情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
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对选择充满自信,这是顾建伟的性格,这贯穿他两个重要的人生关口。
1998年,顾建伟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那一年,江苏省来北大招收选调生,省委组织部在北大找了四五十名江苏籍学生开选拔会,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回去建设家乡,但应者寥寥。
顾建伟在学校是团委干部,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各方面都很出色,按照团委干部的惯有路径,他未来的路径可能是留校读研,并做专职团干部,然后再去团中央。
他选择了回到基层,在无锡崇安区学前街街道办事处当一名办事员。但出色的学历和素质,让他很快就成了区领导的秘书。随后,开启了他在无锡地方政府系统长达17年的晋升之路。
在从政的同学中,顾建伟官至处级较早。2012年,他成了北塘区副区长和区政府党组成员,也是区领导中最年轻的一位。北塘区是无锡市3个中心城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较发达。
在仕途上,顾建伟在无锡其实还可以做得到更高。尽管没有在北京当“央官”的经历、但按照地级市官员晋升的传统,40岁的副区长面前,依然有很多上升的可能性。
敢于做决定的顾建伟选择了另一种的可能性。目前,顾建伟“下海”之后的“主营业务”是运营3家创业孵化器。
最知名的一家是无锡3W咖啡馆。尽管开业不久,但这里已逐渐成为无锡新区软件园区最热门的创业者集聚地之一。就在《南风窗》记者采访的周末,早上8点多便已有顾客前来,店员当时还在做卫生。
3W咖啡馆为顾建伟自己筹资建立,主要专注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方面的创业项目。
另外两家则是他人投资,顾建伟只负责运营。其中一家是“5C创客”众创空间,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另外一家是“惠创空间”,专注于对O2O等电商行业创业的扶持。这两家创业孵化器都有着政府背景。5C创客的投资人为无锡市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而“惠创空间”则是无锡惠山区政府的项目。
客观地说,曾经的政府官员的背景的确会为顾建伟带来一些创业的启动资源。但另一种软性资源同样重要:作为长期任职于苏南经济发达地级市的地方官,他的从政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20年的地方经济史。从这部“历史”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同样是创业的“核心资源”。
在谈及当初放弃当“京官”,而选择回到地方时,顾建伟有个观点是,地方才是年轻人的“主战场”。从17年的从政经验来看,他的确选对了地方。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有一种“苏南模式”的说法,简而言之,就是“政府主导,外资唱戏”,政府通过大搞基建,引进海外资本建厂—其中台资制造业最为主流,同时国企,特别是乡镇企业发达。这个模式主要是和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模式”相区别。
在顾建伟看来,外界对“苏南模式”的理解其实也有些片面。他说,“苏南模式”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简单的兴修基建、招商引资。很多功在千秋的事情,也必须要靠政府“有形的手”来引导。
他举例说,无锡目前已是全国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全市将近有十多所职业学校。机电、旅游、汽车等领域的高职学校很多都是全国一流。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将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一环。
顾建伟认为,集体企业色彩浓厚的“苏南模式”也早已在改变。目前,在无锡这样的苏南地区,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已经不再是主流,民营资本也非常发达,创新型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种地方经济模式的转变,也是他坚定了辞职下海的原因之一。
顾建伟曾给地方领导做过秘书。40岁的顾建伟说话中气十足,身板硬直,这是自制和锻炼的结果,他也保持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在无锡“当官”的17年时间,他一直在主动地研究无锡的产业发展。他告诉《南风窗》,有好的企业,也有合适的机会,他会很兴奋地去调研和学习。
多年的积累下来,他几乎已成为一个“产业专家”,正是这种知识储备,让他的创新显得极为“精准”。以他自己筹资建立的3W咖啡馆为例,其将专注于物联网领域的创业项目扶持。为何选择这个方向?这和无锡的产业优势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的5年时间内,无锡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已形成了数百家包括信息感知、网络通讯、处理应用等在内的物联网产业链。对于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顾建伟如数家珍,而且之前也和很多企业负责人打过交道。他认为在这个领域创业机会很多。
他举例说,无锡是中国的纺织重镇,但生产线上的物联网技术运用还很欠缺。比如,判断颜料的着色,目前主要是靠人眼判断,但这种做法很难做到足够的精确。但如果运用物联网技术,则可以通过视觉机器人来进行质检,这必然让产品质量精益求精。
另外,他运营的“惠创空间”则将专注于O2O等电商行业。在他看来,尽管无锡很难再产生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但是无锡也有优势。他甚至还为无锡的O2O产业发展设计了“两步走”战略。
首先,无锡是中国经济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这种大密度意味着线下成本可以摊得很薄,这是其他城市不具有的优势。O2O做好本地市场,这是走好了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在本地的发展中,沉淀了足够的技术优势,再向全国输出。
“好的O2O项目都有本地化特征,大的巨头要吃下中小城市将越来越难,无锡创业者有优势。”说这话时,顾建伟信心十足。他透露说,未来,孵化器的运营模式是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服务。此后,还会考虑成立风投,专注于项目的早期投资。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按照做事方式来分,议论历史的人会把国家官吏分为“干吏”和“循吏”两类。前者是指那些敢作敢为、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的官员,而后者则是指那些懂得明哲保身,深谙利益平衡之道的人。
苏南地区的官员,不少人以更类似于前一种而广为人知。在外界看来,一些能干的地方官员,多半可以为当地营造较好的基础环境,特别是软性的环境。
无锡3W咖啡馆位于太湖之滨的无锡新区软件园,这里一马平川、道路纵横,东南大学等外地重点大学都在这里设立了分校,到处可以看到“创业园”之类的字样。
《南风窗》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偌大的软件园之内,公共交通网点并不密集,一般人会担心打车难。不过,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有效的解决方案。
原来,当地出租车公司有规定,乘客可以在任何地方打电话预定出租车,出租车保证5分钟内赶到,无论去什么地方,司机不能拒载。但乘客如果失约,其电话号码将进入出租车公司的黑名单,以后将无法用本机叫车。
实际上,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出租车几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基础环境的最直接体现。在某些号称国际金融大都市的地方,白领在金融城打个车几乎都是问题。社交媒体上各种怨声载道,认为这里根本不是什么国际金融中心,不过是一片“荒郊野岭”。但反观一些二线城市,他们却总能想到解决办法。
就像顾建伟说的,无锡由于靠实体经济起家,对互联网的发展以前还不够重视,因为这方面的创业氛围还不够足,但这里有“基础建设”方面的优势。出租车,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种优势的一个截面。
此前,顾建伟已经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当记者询问辞职的原因,他回答是标准化的。“年纪到了,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今天喝茶,那么明天喝咖啡也不错。”顾建伟对《南风窗》记者也这么说。
但他也并不否认,公务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正在降低,这也是他辞职的原因之一。在过去,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招商引资,都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会给自己一种“创业感”。
但现在,随着市场化的完善和法治化的推进,政府的职能正在转变,公务员的工作模式也在转变。公务员的职责,和他们的能力以及社会评价变得有些失衡。特别是离开了工作的“第一线”,当初的“创业感”已经变得不那么强了。
于是,顾建伟坚信,和当年本科毕业一样,又到了自己要作出决定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