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世界睡满缺觉的人

2015-09-10苗炜

新民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缺觉真人秀黑夜

苗炜

德国《明镜》周刊去年的一个封面报道说,近半数的德国人或多或少都有失眠问题,欧洲人的睡眠时间比100年前减少了1小时。奥地利的《标准》杂志说,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缺觉的时代,每个人好像都能立刻睡着。BBC办过一个真人秀节目,找来一群选手看谁能够保持最长时间的清醒纪录,冠军的成绩是 178小时左右。这可能是史上最有害健康的真人秀节目,我们知道,缺少睡眠会带来许多难以治愈的疾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忧郁症等。睡眠不好的人脾气暴躁、创造力低下,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场“真人秀”中,明明缺觉,却又强打精神,办法就是咖啡。

任何对抗睡意的刺激都必须瞄准大脑的前额皮质,市场上销售的莫达非尼(Modafinil)、阿莫达非尼(Armodafinil)等亢奋类药物能有效地对抗睡眠缺失导致的负面效应。在连续60小时不睡的过程中,每8小时服用400毫克的莫达非尼就能让一个人的能力达到休息后的水平——從完成枯燥任务的体力,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力。它会减轻一个人因为太困而导致的冒险倾向,并使他的记忆能力恢复到正常状态。莫达非尼效果惊人,但600毫克的咖啡因(相当于6杯咖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咖啡因的代谢快,每4个小时摄入一次,所以很多上班族一天喝三杯咖啡,也算是符合科学规律的。近年来咖啡在中国的消费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国际市场的年增量是2%。在这个热火朝天、人人都在工作和创业的时代,睡眠几乎是原罪,贪睡几乎是懒惰的同义词,嗜睡者也几乎等同于loser。

据说,目前已知有80种以上因素决定了睡眠质量,可是这依然解释不了睡眠的秘密。睡眠如同黑夜一样是某种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是不可抗拒的事情,而事实上人们一方面是睡眠不够,另一方面又如同围海造田一般去寻求更多的夜晚时间,许多人的睡眠时间是主动削减的。这更像是一个文化选择而非生理选择。如果说深夜和睡眠象征着死亡,人们削减睡觉的时间,就是一种不死的欲望。黑夜的缩短意味着娱乐的增多,先是电灯让城市更安全,夜生活成为可能。继而电视占据了客厅,电脑进入卧室,手机成为人的新器官。在一个全球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时代,如果一个人不想睡觉,他永远不会无聊,每时每刻他都可以在手机上找到新鲜事。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历史学家罗杰·艾克奇(A. Roger Ekirch)著有《白昼将近:旧时代的夜晚》(At Day’s Close: Night in Times Past)一书,他说,在电灯发明之前,人们睡觉分成上下集。通常在黄昏后几小时入睡,持续三四小时,到夜半时分,会自然醒来。这段夜间的清醒时间用来阅读、祈祷、写作,同伴侣聊天或做爱。艾克奇指出,在一整天的辛苦劳作之后,人们在第一次入睡前往往疲惫不堪,没心情进行亲热(许多忙碌的现代人恐怕也深有同感),当他们半夜醒来时,精力已经恢复,于是万事俱备,一切就绪。进行了各种夜间活动后,人们再次感到困倦,开始睡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在一个冬夜,人们晚上八九点上床睡觉,半夜醒来读读书、聊聊天、吃点儿东西,到两点左右再睡一觉,直到天亮。

光可以照亮梦想,电带来的是现代化。人们早已抛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城市中许多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的人也选择在夜晚工作,后果是他们的睡眠质量更差。我们的身体正在努力追赶技术的步伐。如果说灯对黑夜的征服照亮了现代化的道路,那么这条道路通向的终点似乎并不乐观:人需要睡觉,机器不用。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有一天实现了,那么睡觉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弱点之一。

猜你喜欢

缺觉真人秀黑夜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黑夜
黑夜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黑夜在哪里?
喜欢白天,也喜欢黑夜
长期缺觉大脑可能被“蚕食”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