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李娜”出自哪?
2015-09-10王继宏
王继宏
孙晋芳卸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前,说过不只一次,她在任期间有一大遗憾,就是没能见到中国男选手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她直言不讳,正视目前中国网球发展的现状,男网在亚洲没有任何优势,女网在李娜、郑洁、彭帅之后后继乏人,甚至要出现断层的尴尬。
当李娜正式发布退役的消息后,“下一个李娜”在哪里的疑问更加强烈,让人们再度审视中国网球后备力量的培养问题。
伴随中国网球的职业化步伐,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俱乐部培养,家庭培养的球员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专业队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国家队的男女国手大部分都是各省队输送上来的。即便几朵金花选择“单飞”,举国体制一度备受诟病,可谁都知道,只有举国体制能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短时间内使中国的竞技体育达到较高的水平。
由前亚洲冠军刘树华挂帅的天津网球,成绩一直在国内领跑,从队里走出了像彭帅、张帅、孙鹏、王钰、李喆、徐一璠等多名国手,现在像刘方舟、段莹莹、欧阳博文等也都展现了不错的潜质。
天津市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树华说,这都要得益于天津队的梯队建设。天津的小球员,10岁以前在业余体校训练。全天津有七八所体校,每所体校训练的小球员从20人至40人不等。10岁之后,这些小球员会参加两三次天津市的比赛,成绩优秀者被选拔进入天津队,再经过两三个梯次之后,才能进入一线队。从体校到一线队,每上一个台阶,都会有相当一部分球员被淘汰,竞争异常激烈。
唐家瑛退休前是天津网球中心副主任,彭帅在单飞之前,很多事务都是由唐家瑛负责。谈起天津队为何能在网球方面不断涌现出好的苗子,他说这都得益于灵活的培养方式和先进的理念,“天津队这几年和国际接轨,采取政府出资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出国参赛,中心提供机票,食宿由队员自己解决,如果比赛成绩好,中心会给予物质奖励”。他说,天津居民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很多家长都愿意掏钱让孩子学网球,过去没有这样的意识。
同样在国内成绩显赫的还有江苏队,特别是江苏男队,多次称霸全国冠军,像曾少眩、张择、公茂鑫等,都是从这支由前国家女队主教练蒋宏伟担任主帅的队伍中走出来的。笔者在WTA深圳公开赛采访梁辰,她曾获得全国女单冠军,辽宁全运会时选择退役。聊起队伍的现状,她略有无奈地说,因为男队成绩出色,队里把主要的投入偏向了男子,女子方面由于成绩比较差,经费保障也捉襟见肘。
和大多数项目一样,在省队里,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金牌大项自然是受财政拨款最多,最受关爱的项目,很多网球项目成绩羸弱的运动队,日子过的很惨淡,笔者不止一次的听说,像福建、江西等省队的运动员受制于比赛经费,每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外出比赛的机会,至于出国更是别想了。这样的情形之下,很多运动员到了22至25岁纷纷选择退役,或者上学,或者到社会上当网球教练,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网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位于保定的超达网球学校、广州萝岗区的广州开发区国际网球学校、深圳的弘金地费雷罗网球学校、北京的匠心之轮网球学校,还有形形色色的网球俱乐部,在将孩子送出国训练或进入省队训练之外,家长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李娜退役之前就对外表示过,建网球学校是自己退役后重点去做的事情。这件放在她心头的大事开始紧锣密鼓大踏步向前推进,虽然尚未有学校落地在哪里的确凿消息,但以她经纪公司IMG的工作效率和李娜干练果决的行事风格,也许网球学校奠基的事情不会太过遥远。倒是已经运作多年的各座网球学校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以李娜的名气打造东方的“尼克”网校,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王越是前中国网球学校的校长,由于经营理念问题,这所曾经被看好的网球学校经营时间不长便夭折了。分析失败的原因,结合当下网球学校发展的情况,他直言不讳地说:“市场不规范。网校的维系和发展需要吸引网球天赋出众的球员,好的生源大家都抢,于是,急于出成绩、恶性竞争、谎报年龄比比皆是。如果孩子在这里不能很快打出成绩,家长便不愿意送来训练,直接导致小球员在十三四岁以前得不到循序渐进的基础训练。”
“网校的师资实力不行,教练员的素养、文化、内涵、训练手段往往不如体工队的教练。我们的青少年苗子打法形成得太晚,都是一种练习模式,边打边看,而不是从小就确立个人风格和技术侧重。教练员对小球员的个性开发和保护做得太差,沟通和尊重往往是小队员兴趣的保护膜。教练员必须从小培育球员成为冠军的理想,柏衍常对我说,他的目标就是未来世界TOP10。中国人就是需要这种自信!”
笔者在采访中不只一次听到家长抱怨:“某某家孩子改了几岁”,“某某家孩子两年前看身份证是16岁,两年后看身份证还是16岁”……刘硕现在是张帅的教练,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带青少年网球选手,他对笔者说过:“其实在14岁以前,我国和欧美选手每年参加比赛的数量和质量没有明显差距,甚至我们打球的时间更多一些。但是14岁以后,ITF的比赛可以参加了,国外选手的比赛量迅猛增加,我们还停留在争取网协给予的培养机会上。所以,在14至18岁这三四年最关键的时间,我们慢慢失去了竞争力。”拔苗助长,急功近利,这都是当下青少年培养方面的症结所在。
职业网球之路充满荆棘,异常辛苦。李娜曾非常郑重地给出建议,选择走职业网球这条路,一定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人们能看到职业球员在球场上风光的一面,可她们背后付出的努力、流过的汗水、受过的伤病,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深切感受到。
兴许是看到了专业队在培养方面的限制和弊端,更多的家长选择了自己培养。有家长给笔者算过一笔账,在孩子还没有到频繁参赛的年龄时,每年的开支至少在50万元左右。随着年龄增长,比赛增多,开支变得异常庞大,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家的孩子将来一定能进入世界前100,一定会是下一个李娜,因此,这样的投入就像是无底洞,没有多少家庭有能力每年负担100万元,让孩子去从事这样的运动。
新科亚运冠军王蔷现在发展前景不错,身份相对灵活,平时自由安排比赛和训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王蔷是家庭培养的,爸爸王铁链为了供孩子训练,把家里房子车子都卖掉,节衣缩食。赵迪的爸爸赵力为了女儿学球,同样赌上家里的一切,甚至不得不借款惹上官司。为了孩子的网球梦,也为了自己的网球梦,很多家庭就这样跟未来赌。赌赢了,你是赢家,就像王蔷和郑赛赛,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世界排名进入大满贯单打正选。赌输了,生活陷入困境,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不过,让孩子练网球并不都是为了将来打职业,更多人看中网球在国内外大学的影响力,孩子可以凭借不错的网球成绩拿到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甚至全额奖学金。
超达国际网球学校在国内已经运营了17年,在他们的培训体系中,就有为大学输送网球人才的项目。校长郭涛跟笔者算过,他们已经将500多个孩子输送到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
韦弦国际高尔夫网球学校校长胡雄一长年从事国际学校教育工作,他的思想更偏似一位正统的教育者:“所谓网球人才,其实前提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先是育人,方是育球。纵观西方体育发达国家,优秀的体育人才通常是具备这几方面才能的:多元语言能力;极强的特技水平;一般都有著名大学的教育背景。这就是说,网球应该是一种手段,一门技艺,而不是全部生活。”胡雄一说,韦弦国际就是在走一条复合化的教育之路。
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专业网球培训和比赛一直是一件让人挠头,也有些痛苦的事情。这些年,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做了不少有益尝试,开展网球进校园活动,也举办了不少业余的青少年网球比赛,取得了较好效果。强化娱乐性,淡化竞技性,在青少年培养上,兴趣比技术更重要,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培养起来,这项运动才能更好地开展到校园中去,进而激发更多的孩子喜欢并参与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