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农”工作几个鲜明特性
2015-09-10左停
左停
【摘要】习近平“三农”思想继承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和奋斗,具有鲜明的理论特点,体现在:充分论述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整体系统性,具有指导新时期“三农”工作的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三农 粮食安全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三农”思想充分论述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10%左右。这个时候“三农”工作是否依然重要,在社会上包括各级领导层内部都存在一些杂音,有的人把“三农”当成负面问题、觉得是负担,有的人口头上说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就忽略了。习近平同志不仅坚持我党一贯的“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而且特别强调抓紧落实,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他指出“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各级领导“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作抓好,‘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事实上,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再高,我们仍有40-50%的人口依靠农业生活在农村。“三农”的稳定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是短腿、农村是短板,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习近平“三农”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整体系统性
习近平同志对于“三农”工作的认识和论述是整体、系统的。“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一个整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系统地认识与理解。习近平同志在论述“三农”问题时,总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当成一个整体,并把农民的福祉作为最后的落脚点。他强调“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强调“强农、惠农、富农”,强调“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实际上是对“三农”工作进行了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性的思想理论概括。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三个不同的维度,是一个问题密不可分的三个方面,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理解、认识和统筹。
针对“三农”工作中的失衡问题,习近平同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强调“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这些指示充分体现了“三农”工作的内在逻辑联系。
习近平“三农”思想具有指导新时期“三农”工作的现实针对性
在“农业”方面,粮食安全是核心问题,所以要守住基本农田这个底线。习近平同志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这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战略思维。我们要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清醒认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要确保粮食安全就要保护好耕地,“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2014年和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对于耕地保护,不仅要守住数量,还要保持质量,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关于耕地质量保护与治理的一系列措施。
在“农村”方面,生态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底线。应该承认,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村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和基本载体。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从而提出并明确了生态环境的底线意识。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上,习近平同志坚定、明确且形象地表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以后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习近平同志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乱拆乱建的问题,提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农民”方面,习近平同志格外关心贫困农民的生活问题,提出要“共织贫困群众‘安全网’”,“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要“雪中送炭、急人之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重中之重”的思想,指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貧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
习近平同志对“三农”有格外的情怀,对世情、国情、农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有深刻地把握,习近平“三农”思想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重视“三农”工作的优良传统,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继承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和奋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关于“三农”的思想理论,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 “三农”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推进当前和今后我国的“三农”事业,乃至全局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导,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