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舆论宣传需用好几招
2015-09-10周良书
周良书
【摘要】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明确大是大非,讲清是非功过,管好网络文化,培育网络精英,从而筑牢思想防线,牢牢把握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关键词】 舆论宣传 网络文化 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明确大是大非,批驳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
在新形势下,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度研究,加强对当今多元社会思潮形成的历史根据、社会根据及同西方社会思潮渊源关系的深度分析,对错误社会思潮及其错误观点及时进行辨析和批驳,帮助广大民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在当代中国有七种社会思潮尤其值得关注。第一,鼓吹西方所谓宪政民主,企图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第二,鼓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企图扰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第三,宣扬西方所谓公民社会,企图削弱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第四,宣传新自由主义的主张,企图削弱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宣传西方所谓新闻自由,反对党和政府监管媒体的制度;第六,宣传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或抹黑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第七,质疑改革开放,认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过头了或者还不够。这些社会思潮有一定的系统性、理论性,并且还戴上学术研究的面具,做过各种精心的“包装”,很容易欺骗和迷惑群众,搞乱人们的思想。在这些事关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导致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导致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讲清是非功过,“写足”历史成就,“写真”历史错误
明确“是非”的前提是讲清“是非”。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①相反地,如果抓不住事物的根本,讲不清楚历史的“功过是非”,揭示不出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就无法取信于人。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把60多年的新中国史、90多年的中共党史与170多年的近代中国史、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衔接起来,深刻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党史国史上的失误和曲折。如果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客观地认识历史挫折,实际上就把一个又一个阅读历史、解释历史的机会拱手相让,给历史虚无主义者以话柄和空间。因此既要实事求是地写出党史国史上失误和曲折的本然,又要实事求是地道出这些失误和曲折的所以然。对历史上的成就和经验能做到“写足”、“写够”,对历史中的错误及其后果也能做到“写真”、“写实”。比如,1949年前党史上三次“左”倾错误,1949年后国史中“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均要以严肃的态度来书写,既不回避,也不渲染。只有这种处理历史问题的方式,才能让人觉得历史真实可信,才能更有效地用历史教育人说服人。
管好网络文化,建设一个坚实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为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和传播提供机遇,但也对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安全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今西方大国利用其网络强势,大肆进行意识形态输入与渗透,对网络弱势国家推行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制造“文化侵略”和“文化帝国主义”。就我国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而言,西方大国凭借其网络上的强势地位,传播各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有损我国国家利益、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文化,其实质就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因此,一定要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中文网站,有效抵制西方文化和其附带而来的各种意识形态的侵蚀和影响。特别是要大力开发利用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在内的信息资源,丰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据库。要努力建设一个坚实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以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加快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工作,依法依规对互联网进行管理,增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控制与屏蔽能力,使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有序传播,从而实现对互联网信息的控制权。总之,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互联网的监管,这是切实提升网络信息时代网上执政能力,有效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我国主权和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证。
培育网络精英,加大网络智库建设力度
提升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关键靠改革、根本靠人才。虽然互联网空间整体上呈现去中心化的格局,但网络场域中依然存在一个精英群体,他们拥有着相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尤其是在社会公共事件传播中,这些“网络精英”的话语总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浪潮,于众声喧哗中影响舆论格局的变化。
因此,一定要加大网络智库的建设力度。要在法律上、制度上将智库纳入公共决策过程之中,充分介入到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的前期研究,中期决策的执行和建议,以及后期的评估、完善及应对社会舆论等全过程,把智库作为网络空间决策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建立起科学的决策体制。要引导网络智库运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贴近大众的沟通技巧,对网络大众进行政策的宣传、解读,同时从网络大众的角度向决策者反映下一步诉求。一定要加大网络人才的培育力度。政府机构可以建立与网络意见领袖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也可以主动利用新兴媒体,积极使用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渠道与公众对话,培养体制内的网络意见领袖。要引导网络名人、网络积极分子、网上意见领袖在网上建设性发言,使客观理性态度成为网上舆论的主基调,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思想舆论正面引导,不断推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正能量,从根本上改变网上舆论宣传“西强我弱”的状况。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页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