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禅意人物画:浑然呈象 素然美德
2015-09-10魏大雨
魏大雨
王林简介:
笔名:养林、云梦老林。现任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兼光明日报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总编辑,联合国世界和平文化大使。
在传统美术表现领域里,佛教题材绘画对中国历代传统绘画都具有深远影响。佛文化的特定性和视觉艺术的结合,产生了不少绚丽辉煌的艺术瑰宝。
今读王林先生佛学禅意绘画,别开生面的同时令人耳目一新。王林着重于中国画的探索和追求,用中国画艺术思想融合佛学的文化哲理,用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融入禅意的深远意境,深层次、高品位、大境界的手法表现了禅意绘画文化,使禅意绘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能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
王林的大写意禅意人物画,在绘画立意表现方法上,主张“意境”为上,特别注重绘画中的“气韵”和“生动”,追求写意精神,用禅意“虚无归真”哲理观念与绘画“似与不似”理念相融合,用洒脱豪放的笔墨和极富弹性张力的线条构成空灵神韵的构图,立意高远、富含哲理的同时,具有一种自然的情致和谐趣,推动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禅意所独有的“静空”境界,延伸出了禅意画独有的文化内涵。
在禅意人物的绘画思想探索中,王林并没有把禅意绘画作为传教布道的工具,而是把绘画的艺术境界融入人文精神,把原本难以接近的神秘宗教罗汉人物人性化、生活化、通俗化、艺术化,使人们在观赏时能产生一种非常美好的愉悦感、亲和感、认可感,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写画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喜有乐、有亲有善的人物造型,这是对历代罗汉画的一次大的突破和发展,也形成了王林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
在绘画创作中,王林重在个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笔下的罗汉人物形象质朴、亲切机智、个性又非常鲜明,每个罗汉和人物都表现出自己不同的思想表情和内心活动,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向上。这也是王林禅意绘画能够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重要因素。
王林在绘画技法上,主张用笔大气、不拘小节,强调中国文人画所坚持的大写意精神。他既注重传统笔墨的技法运用,又能结合现代审美标准做出调整。他行笔果敢有致,用墨粗放单稳,渲染有度,讲究浓淡适宜,看似行笔狂浪,实则稳重厚实,既有情有节、有放有收,又有变化,能于笔墨的浓淡间,看出层次、见出精神、读出品格,画出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艺术精神世界。
读王林的禅意绘画,我认为就是画家对自己生活艺术的思考和传达,画家用他本人的艺术视野和中国画写意内涵与禅意修炼之心来创作,并把这形式感概括得独特感人,表现出自己独有的作品形式和风貌,将其作品提高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画如其人”,读王林的作品,最大特点是用积极的心态、美善的意境,用欢快、明朗、愉悦、亲和的情节和事物创造艺术感染力。抓住了真情、欢快、友爱,追求了拙朴、天趣、雅致的人文感受。力求达到禅意中最生动的行为理念和道德境界。王林的画带给我们的还有观赏上的愉快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震撼。在没有叙事性的画面上,一根根线条像是音符,碰撞出华美乐章。
绘画是一种艺术思想表现形式,禅意能使人认清生命中一些复杂事物的本质,从而返璞归真,回归到心灵的淡泊。画家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使王林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化思想融汇并通过绘画创作的题材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的作品不仅是形式语言上的艺术把握,更重要的是读画后的赏心悦目,以及让心灵回归天地之间的哲学深思。以“和”为贵,以“善”为先,以“忍”为性,以“让”为甜,抒发画家自己的审美意趣和人品标准,也是画家的精神意蕴和生活内涵。
王林的绘画实践已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时期。作为一个有成就有业绩的美术家,他知道绘画表现形式中的稳定性,又力求在现有风格上能有新的突破。在发挥艺术功能的前提下,最大能量实现绘画作品的社会功效和艺术正能量的广泛传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董智慧曾这样评价:“王林能荣辱不惊,感同身受并领悟心愿,不仅在绘画上达到了内外交融、去伪存真的朴素境界,尤其可敬的是在做人做事乃至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日益守恒地坚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以对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的恬淡随缘。‘浑然呈象,素然美德’,王林将其结合得天衣无缝、妙不可言。”这一段简洁平实的点评,高度概括了王林的绘画理念和精神追求。
“百尺竿头画无止,点线水墨皆为诗。罗汉雄鸡道吉祥,大象无形一画痴。”祝愿王林先生传承经典,走向更新的高度,造就更加辉煌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