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棋局上的合肥

2015-09-10王运宝

决策 2015年4期
关键词:合肥城市群经济带

王运宝

合肥的发展,不仅关乎一城一地的崛起;在区域坐标系上,合肥能否承担起责任,关系区域战略的全局。因此,合肥必须全盘谋划、下好先手棋,才能引领发展。

“捷报频传”,这是形容封关运行仅3年的合肥出口加工区最恰当的词组。

2014年,联宝(合肥)电子科技公司产值达到433亿元,己成为合肥最大工业企业、安徽省最大进出口企业。在联宝公司的强力支撑下,合肥出口加工区以45.6亿美元进出口额,位居全国50个出口加工区第6位,在中西部加工区中排名第二。出口加工区所在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笔记本电脑总产量达到2000万台套,成为全国第三大基地,现在全国每销售十台电脑,就有一台产自合肥。

从一家企业到一个出口加工区,再到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成为合肥起舞的一抹新色彩。

对当下的合肥来说,先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后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这两个国家级支撑带在合肥实现叠加。

合肥的发展境界、创新意识和胆略气魄,都将随之呈现与以往不一样的特征。而在其背后,合肥又将会有哪些变与不变?

发展格局之变

战略双覆盖,如今成为概括合肥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的一个热词。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这个最新的顶层设计中,合肥与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西安、兰州、西宁等城市一起,并列为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此前的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合肥与杭州、南京并列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短短半年时间,合肥已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双覆盖区域。对于合肥战略定位的新变化,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强调说:“这是区域发展和开发开放格局的大调整,也是合肥必须把握住的新棋局。”

新棋局、大调整,对合肥来说,必将带来多层面的转变。合肥市市长张庆军概括说:“在发展格局上,由沿海先行向沿江内陆联动转变,构建以沿海经济带为纵轴、‘两带一路’为横轴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开放格局上,由东向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变,营造沿海内陆沿边统筹推进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态势。”

在这个区域经济新棋局上,合肥处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天元”之位。

站在合肥向东看,由高速公路、高铁、水运、航空组成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已经全面构建起来。合肥实现了“江海联运”,可沿长江直入上海,由“东向”水运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有利于合肥更好更快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层级和区域竞争能力。

从合肥向西看,2014年6月,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家货运班列始发,成为继郑欧、渝新欧、蓉欧、苏满欧、汉新欧之后国内第六家亚欧专列,开辟了安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这一“西向”陆运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2015年还将逐步加密,延长达俄罗斯、中欧和西欧。未来,西安—合肥—上海“新亚欧南通道”,将在要素流动上,确立合肥的咽喉地位。这就意味着,合肥是中西部地区东向进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同时,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节点。

由此可见,在中国经济版图乃至世界重要经济通道上,合肥的“桥头堡”和“咽喉”地位,越来越突出。

城市形态“高大上”

2014年11月22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高峰论坛在合肥举办,这是合肥作为五大主席城市之一,首次承办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市长联席会,也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后的首次市长协调会。

张庆军在与央视名嘴的对话中,借用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高大上”,对合肥作了一次形象的解读。张庆军解释说,“高”就是拉高合肥的标杆,让合肥与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共舞;“大”是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提升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让合肥的视野更广阔,目标更宏大;“上”就是确立了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相比过去的区域性目标,上升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不难发现,这里面有显性的、城市硬件上的改变,也有城市软实力方面的改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则是当下合肥最能直观感触到的变化。

“从上海乘坐高速铁路2个半小时,从武汉出发2个小时,从南京出发55分钟,火车一停,每节车厢的喇叭里就会响起同样的声音:合肥到了。”署名许春樵的散文《穿城而过》是这样开头的。这篇收录在《阅读合肥》中的文章,充满了大气和自信。高铁经济时代,是合肥战略地位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3月12日,上海铁路局发布长三角铁路建设计划,全年铁路建设再掀高潮。在列出的18个项目中,涉及安徽的有10个,直接与合肥相关的有6个。今年年中,号称中国最美高铁的合福高铁将开通。届时,贯通南北的京福高铁与连通东西的沪汉蓉高铁将在合肥实现“十字”交叉。

再加上2015年内开工的商合杭、合安九高铁,正在启动的郑合高铁,以及未来规划的合肥—西安、合肥—青岛高铁,合肥的“米”字形高铁枢纽,正在从规划的蓝图变成立体化的现实。

这是合肥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最鲜活的呈现。但合肥战略地位升级不是独角戏,在提升发展境界的过程中带动周边城市“合唱共舞”,是合肥必将承担的历史责任。

责任与担当

新定位要有新担当。

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放在沪苏浙皖整体区域上看,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更是带动安徽全省加速崛起的中心,是凝聚全省发展力量的核心。这从周边区域的竞争态势上,会看得更加清楚。

在安徽东南部,滁州、芜湖、马鞍山、宣城4市,已加入南京都市圈;在皖南地区,黄山、宁国、广德等市县,受杭州都市圈的吸引力更大;在皖北地区,宿州、淮北加入徐州城市圈。对此,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吕连生告诉《决策》:“要改变安徽在经济上被周边大城市分割的状况,省会合肥必须首先崛起,做大经济总量,才能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实际上,这是合肥必须承担的责任,是合肥肩负的历史担当。

首先,从合肥所处的城市群纵向连接来看,合肥承担着枢纽责任。

在安徽省内,作为皖江城市带与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实现联动发展上,合肥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以合肥为圆心的江淮城市群,格局已初步形成。

最先启动的是在2006年,当时是合肥、六安与原地级巢湖市的1+2;后来经过9年的持续打造和3次扩容,淮南、滁州和桐城市加入进来,1+3+1的成员经济总量占安徽的40%。其次,从2008年10月开始,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还明确写入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中,吕连生分析说:“通过蚌埠这个节点,就把皖北地区的一部分纳入到新的战略平台上。”第三是在2010年1月,皖江示范区规划正式实施,沿江城市和南翼宣城,都与合肥在一个战略规划内。最后是皖北振兴战略,合肥与阜阳南北结对。

经过这样四个区域发展平台的打造与融合,以合肥为中心,幅员范围涵盖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宣城、六安、蚌埠、阜阳等城市的区域大格局,基本成形。再以这个城市群为基础,通过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嵌入长三角的整体发展中。因此说,合肥恰好处在长三角不同城市层级之间上联下通纵向流动的枢纽上。

其次,在长江经济带的东西横向发展轴上,合肥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2014年2月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会商会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向外界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合肥虽然在长江经济带战略指导意见中被明确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但全面开发开放的发展取向和区位优势,决定了合肥可以左右逢源。

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布局来看,合肥处在长三角与中三角的交接点上,是长三角“耦合”中三角的一枚“纽扣”。合肥实现经济隆起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从上海经南京、合肥到武汉,再向西到宜昌,就会形成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连绵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城市连绵带将是世界大河流域开发的一个典范,在城市群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和对外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合肥作为战略节点的“链接”作用,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城市连绵带能否形成的最关键因素。正如张庆军所概括的:“合肥强则‘两角’合,合肥弱则‘两角’分。”

由此可见,合肥的发展,不仅关乎一城一地的崛起;在区域坐标系上,合肥能否承担起责任,关系区域战略的全局。因此,合肥必须全盘谋划、下好先手棋,才能引领发展。

回望半年来合肥的一系列谋划可以发现,这场城市竞标赛的“发令枪”已经打响,合肥如何实现弯道超越?这时更需理性、冷静的沉思。

目前的合肥,还没到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之时,我们期待合肥化蝶振翅的那一刻早日到来。在这个过程中,合肥更需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差距与短板带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合肥城市群经济带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