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盛:抓改革要提防 “侧面夹击”等
2015-09-10
徐守盛:
抓改革要提防“侧面夹击”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省建设,确保关键之年有关键之为、开局之年有良好开局,是今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既要敢于冲破正面阻击,也要提防“侧面夹击”,有时提防“侧面夹击”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中,一些被改革者虽然不敢公然正面阻挠,但是他们会使出“找茬子”“讲怪话”等惯用手法进行干扰,泄我们的气,松我们的劲。
什么叫涉险滩、啃硬骨头?中央以上率下,为全党树立了典范,习近平总书记9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办。我们的任何退缩、动摇和回避都会贻误时机,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责任,敢于担当、敢于迎击,善于突破这些来自正面或侧面的阻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把改革任务一项项落到实处。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日前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说
王珉:
敬畏法律是“必修课”
敬畏,就是敬重、畏惧。法律敬畏意识是把法律当作信仰、尊法敬法,当作红线、不可逾越,当作底线、不可触碰,是内心深处对法律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判断。领导干部法律敬畏意识表现为三种意识:法律底线意识,即清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法律程序意识,即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推进工作,实现工作流程公开化、有监督;法律规则意识,即自觉遵守法律规则,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树立法律敬畏意识是一堂“必修课”。从个人角度看,法律敬畏意识是“防火墙”,防止领导干部无作为、硬作为、乱作为,干出违背党心民心、违背客观规律、触犯党纪国法的事,保证少犯错误、不犯大错。法律敬畏意识是“助推器”,助推领导干部增强法治素养,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更好地履职尽责,更好地发展事业。对于领导干部所在的组织来说,法律敬畏意识是“稳压器”,让组织的工作决策、工作程序、工作举措上接“天线”符合要求、下接“地气”体现需求,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规范性。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近日谈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强调
巴音朝鲁:
“为官不为”就让他“不能为官”
发展,是解决吉林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推动吉林振兴发展一刻也不能停、半步也不能缓、丝毫也不能松。
一些干部身上存在“为官不为”现象,总结起来就是“怕”“蔫”“懵”“躲”“靠”和“顶”六个字。这六种现象具体表现为: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精神状态萎靡,看摊子、守位子;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在一些工作上“避嫌”,当“老好人”;各项工作等上级的政策,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拿好处也不办事,对从严治党消极对抗。
分析原因,“为官不为”是理想信念的“软骨症”、高压从严的“焦虑症”、传统思维的“依赖症”、能力本领的“恐慌症”、权力寻租的“成瘾症”。
为官须有为,不为须问责。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为官不为”就让他“不能为官”。全省各级党组织要着力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形成务实重行、真抓实干的新常态。
今年,吉林省将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加大管理和惩处力度。同时,不断完善和强化抓落实工作机制,把压力传导到位、落实到人。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2月25日在吉林省召开的全省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落实年动员大会上强调
陈吉宁:
柴静没有给我增加压力
我完整地看了柴静的记录片,并给她发了短信,向她表示感谢。这段片子对唤起公众关心环境健康问题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我特别赞赏这件事。她没有给我增加压力。
柴静的纪录片也恰恰反映了新媒体时代,政府、社会和媒体之间如何互动的问题,应共同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来面对“我们今天恐怕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环境的挑战”。
環保部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过去环保不守法是常态,现在要把这个反过来,让守法成为常态。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守法,这是高要求,是底线的要求。如果连守法都做不到,我们何谈环境保护呢?
此外,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中央已开始筹划“十三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环保工作提出指示和要求,环保部需要将这些落实到可执行的施工图上,“扎实认真做事”。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对近日引起关注的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表示赞赏,并称其行为值得敬佩
阮成发:
对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发展”
已提不起冲动
武汉市江汉区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以前长期从高楼大厦上看城市,现在对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发展”已经提不起冲动。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以后可以在密集的高楼大厦间,看到街头公园,看到老人牵着孙子或老伴儿,在公园里散步或安静地坐着休息。
青山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现状令人揪心。武汉作为一个大城市,居然还有人住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屋子里,“连农村都不如”。目前,我们在积极寻找外围支持,市、区一道解决好这个问题。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不要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搞清楚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规划要看到20年后甚至50年后。政府部门要把规划做好,要追求品质和功能,要搞百年大计。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近日在武汉市两会分组讨论上强调
刘小彦:
拔“软钉子”当横下一条心
“软钉子”之所以“软”,是因为它往往附身于现行的一般规则。在规则之内“打转转”“兜圈子”,该履责的时候不履责,要么借口政策不完善,要么借口别人不配合。这种钻制度空子的“软钉子”,是当前作风建设的一大难点。
正因“软钉子”难拔,更要横下一条心,久久为功,才能见效。要找好“工具”,解决“用何拔”问题。如何让“软钉子”显形?一方面,要加强群众监督,尤其要用好网络信访举报平台,开辟更畅通的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载体推动,组织广大干部“进村组、听民声、解难题”。
要善用“方法”,解决“如何拔”问题。对付各种“软钉子”,首先,要在制度上想办法,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流程和办结时限,督促各单位对项目审批、本职业务、群众诉求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其次,要加大公开力度,对群众办理事项的内容、流程、时限和要求在政务公开栏上进行全面公开公示,形成倒逼压力。
要掌握“力道”,解决“敢于拔”问题。横下一条心纠四风、拔“软钉子”,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责主业,严格执纪监督问责。
要严格“标准”,解决“为谁拔”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测评,并在全县公开通报结果,对直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进行严肃问责。
——福建宁化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小彦近日在谈及作风建设问题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