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有补涨空间的标的
2015-09-10陈希琳
陈希琳
尽管股神巴菲特“看涨中国这只股票”,但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就会按照他的思路发展,因为牵动中国股市的相当大一部分力量仍然来自于政策层面。从今年4月20日开始,《证券法》修订草案正式进入第五次修订程序。修订后的《证券法》会将股市带向何方?
《证券法》大修将带来新机会
《经济》:上一次的《证券法》大规模修订是在2005年,距离现在已有10年。如今《证券法》的修改备受瞩目,包括完善信息披露、打击内幕交易以及注册制改革等诸多内容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那么在您看来,经过这轮大修后,资本市场能否真正脱胎换骨,改变繁荣表象所掩盖的种种问题,为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市场?
丁安华:这一轮《证券法》修订的核心是强化了市场化的立法思路,重点是放松管制发挥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融资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同时强化事后监管和处罚的力度,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的《证券法》修订是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自从2005年以来,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当中的比重从最高的7.3%(2007年)下滑至最低的1.28%(2013年),股票市场在企业的资金来源当中已经处于一个非常边缘化的地位。这个状况会随着牛市情绪的升温,以及注册制的修订得以改变。
但股票市场的成熟发展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包括配置型的长期投资者、跨市场的资金流动和套利机制以及海外发达市场的充分接轨等。而这些因素并不是靠现行《证券法》的修订就能解决的。
《经济》:这次《证券法》修订有望放开从业人员炒股。有投资者担心从业人员炒股会加剧“老鼠仓”现象,您对此有何看法?
丁安华:之前的《证券法》禁止证券从业人员炒股是在当时监管手段和工具有限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只能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杜绝从业人员利用信息优势以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的方式获利。
但是毕竟证券从业人员作为公民,理应享有获取财产性收入的合法权利。随着大数据的引入将大幅提高监管的能力,及时发现异常的投资行为在技术手段上已经不是难题,因此当下继续禁止证券从业人员投资股票市场其实已经没有必要。
同时,放开证券从业人员投资股票市场并非解除了所有的限制。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说,针对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也不仅仅是及时的申报而已。比如在CFA(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的合规要求中,证券分析师需要遵守公平交易的原则,买卖自己推荐的股票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客户的优先级别高于分析师自己,需要给收到报告的客户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比如2-3个工作日)之后,分析师才能为自有账户下单。
未来专业的投资研究机构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也会进一步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投资者并不需要担心放开限制会造成利益机制的扭曲。
高增长难以复制“逃顶抄底”不现实
《经济》:股市在跃至4500点之上后,在短短的几天里便探至4100多点。对此也是各有各的说法,那么您对后市A股的表现有何预测?不少投资者表示困惑:现在进入股市是否来得及?您对此问题有何看法?
丁安华:单纯从估值来做比较,截至5月4日收盘,上证综合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平均静态市盈率是20倍和17.3倍,而这两者过去10年的长期平均水平在21.1倍和19.22倍。作为对比,创业板当前的静态估值在100.1倍,而创业板设立以来的平均估值水平在60.3倍。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仍然在逐渐企稳的过程中,货币和财政政策仍然偏于宽松,我认为估值水平相对历史平均水平出现适度溢价是正常的。
支撑当前投资者乐观情绪的核心因素是对于中国经济平稳转型成功的乐观预期,以及当前偏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在当前看不到这两个因素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市场的乐观情绪仍然有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股票市场作为资产配置的一种工具还是相当有价值的。
《经济》:股市的波动,使部分股票投资者焦躁的情绪,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丁安华:投资者需要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从长期来说,股票投资的合理回报应该是企业的股息收益率加上企业的净资本回报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因此过去两年股票市场的显著超额收益实际上是在还之前持续几年熊市的欠账。投资者指望能够在市场的波动中随波逐浪、成功逃顶抄底更是不可取的。这是很多专业机构投资者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第二个建议是合理使用杠杆。对于有丰富市场经验、充分敬畏市场风险的专业投资者,杠杆是放大投资回报的有利工具;但是我建议普通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量力使用杠杆。
第三个建议是适度分散投资、组合投资。一方面可以对冲个股的事件因素造成的波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赚了指数不赚钱”带来的焦躁心理,而往往正是这种心理促使个人投资者过度交易。
《经济》:今年券商板块和互联网金融概念股集体暴涨,接下来这些板块能否延续这一行情?大盘蓝筹是否会维持其吸金魅力?
丁安华:在牛市的当前阶段,投资风格(如大小盘,绩优绩差股等)之间的差异会缩小,行业之间的涨幅差异也会缩小,所以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市场的普涨和轮涨行情。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同这是一轮可持续的牛市,因此新入场的资金并没有必要去追捧个别“皇冠上的明珠”,寻找具有补涨空间和催化剂的投资标的能带来更好的回报。
随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企改革逐渐深入人心,万众创新成为共识,很多传统行业的蓝筹企业估值仍然相当有吸引力。在主题方面,建议关注传统产业在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信息化领域的拓展(比如“互联网+”里面的互联网医疗)、工业4.0以及国企改革。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