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获奖隐忧

2015-09-10武建军

人民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子成果育人

武建军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再传捷报,高校获奖项目不少。欣慰之余,细细想来,有些隐忧。

隐忧之一,是一些高校没有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来搞科研。这些高校获奖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栏目中,见不到学生的名字,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科研以“项目完成”为牵导,学生参与其中只是“帮着老师干活”。有人认为学生可以在“干中学,干中培养”,这种“学生被动参与科研”和“以育人为中心开展科研”根本不是一回事。

高校不应就科研搞科研,而是应通过科研来育人。也就是说,通过科研,产出的不仅仅是物的成果,还有人的成果,而第一位的是人的成果,是人才培养的成果。“以育人为中心开展科研”不会降低科研水平,年轻学子的创造活力不可低估,如果我们站在育人高度,把他们摆上应有位置,师生合力创造的成果会超乎我们想象。特别是学子们的意志品质、科学精神、团队意识和钻研能力的提升,意义更加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对“钱学森之问”交上新的答卷,可以进一步破解某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与育人使命渐行渐远”的难题。

隐忧之二,是环境问题没有在科研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有些工科高校获奖项目所列成效中,往往只见生产企业多少技术难题被攻破,多少操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不见如何保障有害污水不排放、有害烟气不冒出,这种现象让人担忧。高校在环境问题上搞科研有学科优势。自然科学既可运用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进行基础性研究,又可以直面现实问题进行应用性攻关;社会科学既可从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进行理性分析,又可通过实地调研当好党和政府的“智库”。高等学校肩负为国为民担当的使命,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整合优质资源,向严重困扰我们的环境问题宣战。

奖励是一种导向。各级政府应通过完善措施、增加立项和加大激励等办法,大力支持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来开展科学研究,大力支持高校开展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环境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关乎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实现“中国梦”息息相关,高等学校要不辱使命,做出贡献。

(作者为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周素丽    刘建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学子成果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北在哪?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