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也要“花样翻新”
2015-09-10冯慧文
冯慧文
作为一种很“接地气”的传统民俗文化,猜谜原本已渐渐远离“公共视线”。然而,央视“台网融合”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却吸引了近8000万人次参与互动,并连续三天刷新央视三屏互动纪录。这档节目既精选了“历史谜局”,又推选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原创新谜语,还邀请众多人气很高的嘉宾助阵,把观众拉回到了电视屏幕前,不少观众还是“全家总动员”。通过现代传播媒介和新颖有趣的节目设计,这档寓教于乐的节目,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回归大众生活。
有学者指出,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正在成为中国梦圆梦途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央领导人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相承接的,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正因如此,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为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言献策,强调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即便是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有传承价值的。如今我们面对的,不是要不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继承和弘扬的问题。以这个视角审视《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用全媒体思路突破电视传播的局限,吸引全民参与,不仅是中国电视行业新媒体创新的成功案例,也对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提供了丰富启示。
这档文化节目是如何由小众变得流行的?答案在于,节目组给历史典故、文学名著、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穿上了一件非常时髦的“外衣”。经过全新包装,它不再只是一档电视节目,而是变成了一个吸引全民参与的猜谜平台。节目组开发的“有奖猜谜”“获奖竞猜”“上传全家福”等同步直播互动产品,更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这样的包装和设计,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趋势,自然备受追捧。
可以看出,如今无论是文艺工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创作方式,还是人民群众的审美经验和欣赏需求,都已发生明显变化。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展示形式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和文化要求,我们要对时代有总体把握,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有清晰认识,像《中国谜语大会》一样善用各种新传播手段。另一方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深入群众,做到“动心、动情、动脚、动手、动脑”。要深刻体察文化传播的新环境,“以艺术家的喉咙唱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声音”,将传统文化以符合现代人需求和习惯的方式传播出去。除了《中国谜语大会》,80岁的作曲家谷建芬的实践同样富有启发——她将《春晓》《静夜思》《咏鹅》等50首古诗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并让家人通过微信公号进行传播,广受网友好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在过去给了中国人精神净化和启迪,涵养了民族气质和品格,在现代也同样有市场。尤其不要以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只要找到新的传播手段,传统文化同样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