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9-10刘治国

决策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河南全省美丽

刘治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河南提出要加快推进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建设“美丽河南”作为“四个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凝炼了对河南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谋划,契合了全省人民对美好愿景的新期待。认真研究当前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美丽河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美丽河南取得的进展

(一)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

2013年,全省累计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34.52万吨,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3%。

(二)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2013年全省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0.3%,洛阳、信阳达标率为100%,濮阳、商丘、鹤壁在90%以上;全省水库总体水质级别为良好,营养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符合Ⅱ类标准,总氮单独评价保持规划要求的Ⅳ类标准。

(三)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2013年,全省完成营造林564万亩,实施城镇增容扩绿工程和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城市新增绿化面积3800公顷。

(四)城乡环境建设有效推进

河南持续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高速公路沿线国道两侧、高铁沿线、风景名胜区周围敏感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局部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五)环评管理逐步完善

积极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规划环评,明确区域发展行业类型和空间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二、建设美丽河南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城市空气质量较差

2013年,全省18个省辖市,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上升36.6%、24.2%、4.4%,郑州市的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标准的2倍以上,被列入“中国十大污染城市”。

(二)地表水污染程度较高

2013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全省83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有38个,占45.8%,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有16个,占19.3%,比上年减少3.6个百分点;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有9个,占10.8%,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20个,占24.1%,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

(三)全省酸雨发生率升高

2013年,全省大气降水pH值在5.16~8.87之间,平均pH值为6.61。全省酸雨平均发生率为0.3%,与上年相比升高0.07个百分点。

(四)农村环境保护程度整体偏低

全省农用塑料薄膜、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秸秆焚烧给环境污染带来较大压力,工业污染正在向农村蔓延。

三、河南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河南经济虽然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但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13年河南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2.6:55.4:32.0,同期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0:43.9:46.1。河南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二产业大而不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低于全国水平14.1个百分点。

(二)高消耗高污染依然严重

2013年,河南每万元GDP能耗为0.798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广东相比,河南每万元GDP能耗分别为其1.9倍和1.6倍,能源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十几个百分点。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河南工业每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5倍,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仅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河南省建设用地面积约为广东省的2倍,而创造的GDP却不足广东的1/2,效益仅为广东的1/3。

(三)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河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还比较薄弱,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开发滞后。

(四)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很好落实,往往以“末端控制”为主导,“源头控制”难以实现。

四、建设美丽河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是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通过近年来的雾霾事件,广大人民群众发现环境保护如此紧迫,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命运息息相关,全社会形成了关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舆论氛围。三是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22万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1亿元,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建设美丽河南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较好。河南自然生态条件较好,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多样。五是组织保障机制比较健全。河南加强了对全省环保问题的统一领导,建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制、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等。

(二)严峻挑战与实际困难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人均淡水资源总量均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河南是一个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大省,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煤是27.9%,石油是73.7%,天然气是72.2%。土地面积仅为全国总面积的1/55,耕地面积为全国总面积的1/18,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二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9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全国80%以上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三是生态文明理念有待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仍然淡薄,生态文明意识不强。

五、建设美丽河南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导,确保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自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道被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的“红线”。河南根据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性,动态开展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价,抓紧研究制定河南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增强生态安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后劲。

(二)优化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

要制定扶持战略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按照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向服务业重点项目发放贷款。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推进和扩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试点,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鼓励开展生态城建设试点,推动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

(三)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要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抓紧建立协调区域关系、体现社会公平、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要建立省际环保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强化省际协同治理,解决区域性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

(四)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环境

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其法治观念。加强政务公开,增加执法透明度。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责任和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河南全省美丽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