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
2015-09-10曾欢
曾欢
[摘 要]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如何,不仅是衡量农民自身素质的一个参数,更是衡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据。我们应从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农民自身状况分析出原因,对促进农民有序的参与政治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参与意识;参与渠道
[中图分类号]D4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38 — 02
“学术界通常将政治参与定义为普通公民或团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影响政治过程并对政治系统运行及结果施加影响的活动。”〔1〕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我国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的有效行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一、我国当代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冷漠
关于政治冷漠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学者王浦劬认为“政治冷漠是政治参与类型的一种,是公民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不关心”。〔2〕这在农民群体当中表现为在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方面的一种消极状态,要么远离政治生活,要么消极地参与政治。特别是在中国农村选举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冷漠特别明显,选民在选举过程中,对选举事务中的各个环节参与较少,既不关心,也不愿花精力去了解,他们不去选举会场投票,对选举候选人也不曾了解和比较,选举证也是随意对待,或要求选举组织必须提供一定的物质鼓励才肯参与,甚至是参与中的违规操作等。这种政治冷漠直接导致对现实政治责任感的弱化,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政治方针的实施。
(二)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
虽然我国在基层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这一现实问题依然存在。近些年已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政协、村民自治、信访等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方式与渠道,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落实过程中却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1995《选举法》来看,省、自治区和全国这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4:1。也就是说,同样的人口数,农村人大代表的名额是城市的四分之一〔3〕。如此比例实际也未做到,农民的政治参与还处在一个弱势地位。从具体的操作来看,选举多是形式主义,村民自治也是过于随意,其自治结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大多只是做表面功夫,没有真正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从近年来的农民上访来看,如今的信访制度存在着被动型和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让许多为维护自己切身合法利益的农民吃了闭门羹,不仅花费了上访民众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存在一些越级上访、暴力对抗、抵制上访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直接影响到了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和实际意义。
(三)政治参与效能感不高
政治效能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独特的政治态度,它不仅是衡量民众与政党、政府关系的心理指标,还是预测民众政治行为、测度一个国家民主程度乃至反映民众公民精神的政治态度。〔4〕从莱恩对政治效能感的分析来看,政治效能感在面对不同评量对象时,会在两种不同成分上来反映政治效能感的高低程度〔5〕。第一,与他人相比,个人自认为对政府或政党具有相应的影响力,这是效能感高的表现,但是反观中国农民,他们很少有人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是具有影响力的,常常是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第二,政治效能感面对政治体系而言,个人自认为政府会对其要求有所回应。在长期“君权”、“小农”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农民更多的是一种“服从”思想,由于他们本身素质不高,不会过多地参与到政治系统中去寻求相应的政府回应,就没有了建立政治效能感的根基,实际参与行为受到影响。
二、我国当代农民政治参与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是与政治参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的。这是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大多数农民经济状况都是处于社会经济塔的底端,属于弱势群体,特别是一些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农村地区,他们还在为基本的生计奔波奋斗,政治参与也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这就决定了农民政治参与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需要和层次上。此外,经济地位的制约还表现在为农民提供政治参与的其它外部条件上,农村相比城市而言,基本的交通工具,大众传媒等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参与的公共场所等都明显处于一种落后状态,这些外部因素也影响了农民的政治参与主动性。农民政治参与要想实现高效化,有序化,制度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经济地位。
(二)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体制处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但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供公民政治参与制度还不健全,尤其是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政府的透明度不高,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也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这些因素都打击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据一份全国村民自治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民主决策方面,仅56.9℅的人表示本村成立了村民代表会议,而村民知道在最近一年中召开全体会议的比例仅为34.8℅,在民主监督方面,村务公开程度也是相对较低,52.9℅的村民不知道本村的财务开支状况以及审批负责过程〔6〕。村民自治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将农民放置于政治参与之外。另外,虽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非常好的,但实际生活中,这一制度却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农民对这个制度根本不了解,对操作过程认识也是模糊不清,即使选举出了相应级别的人大代表,这些代表也很难真正反映出实际意义的人民利益。
(三)农民政治参与的现实障碍
第一个现实障碍就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流动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的权利难以实现。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让农村处于一种留守状态,有劳动力、有文化的青年人都已经到城市中去了,对于政治参与这样的事务,留在农村的老弱儿童本身就不能很好的履行实现,而身处在外的农村务工人员没有条件及时回到农村来参与政治,往往是直接放弃了自己参与的权利,就谈不上如何实现政治参与了。第二个现实障碍是农民政治信仰危机。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地区的农民还是欠发达乃至贫穷地区的农民在政治信仰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危机,例如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片面理解,对道德信仰的日益轻视,对法律信仰的质疑和不解,对社会管理的忧虑以及自我人生信仰的缺失等等问题。信仰危机的发生是一个过程,它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的某些不合理方面的不满,这样的现实障碍让农民对政治参与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要营造一个更加透明、阳光、和谐的社会来服务群众,扫除他们的信仰危机,让他们乐意并主动地参与到政治中去。
三、完善我国当代农民政治参与的措施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社会发展十分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贫困人口还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尚处于世界贫困线上,其政治参与受到制约。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的资源开发和分配,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大产业互相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切实改善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和经济地位。只有经济地位巩固了,农民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政治参与中。
(二)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
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村民自治制度,这是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一项制度,要让农民切身体会到这一制度面向村民的自治组织功能与价值。要向村民宣传其性质、法律定位、功能导向、实践过程、宗旨内涵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等,这样村民才会有一定的参与意识和政治效能感。同样,还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甚至包括法律制度等都还处在一个待完善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需积极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优化各项政治程序,明确各级政府的指导作用,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突出法律的重要性和保障性,使一切制度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让政治系统运行更加公正公开,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也就更加畅通和宽广,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
(三)加大农民政治组织的建设,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窗口
虽然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多数,但是属于农民的政治组织却是寥寥可数。农民政治组织其实就是农民利益的整合和表达组织,是与政府沟通协商交流的政治参与组织,是表达农民意愿的窗口,引导得当可以最小的成本填补目前农村管理体制存在的制度真空,并为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奠定基础。现如今确实没有很好的农民政治组织来表达农民的政治需求和政治权利,大多数的农民更像一盘散沙,在政治参与上显得势单力薄,时常是被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带着走,这样根本就不能很好地维护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试想一下,如果从村一级起建立起一些农民政治组织或是一些团体,不仅利于农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丰富他们的政治生活,而且也能巩固他们的政治地位。在党和政府的正确路线指导下,以及农民组织中一些先进人物的带领下,农民的政治参与将会更加具有力量和实际的价值,农民将以更加自由和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来。
政治参与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更是每个合格公民应尽的义务。做为当代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在政治参与这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同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与党和国家的方向保持一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 考 文 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蔡旭.当代中国农村选举中农民的政治冷漠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01).
〔3〕谷满意.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03).
〔4〕胡宗山,唐鸣.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民自治〔J〕.政治学研究,2009,(01).
〔5〕 〔6〕李蓉蓉.农民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