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都该是了不起的销售员
2015-09-10徐小平
徐小平
书 名:《从0到1》
作 者:【美】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时 间:2015年1月
今年春节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每天看着桌上放的《从0到1》,然后抢红包。读完这本书,收获不小,我也想与大家讲一下这本书对于创业者的意义。
创业首先要打好基础,尤其是企业的基础。
过年前,我遇到五个特别牛的人。其中一个创业者有一个高科技产品,真的非常棒,但后来发现他们公司的股权结构非常复杂。复杂在哪里?创业者认为只要把事情做起来,股份不重要。他是CEO,只有百分之十几的股份,而一个兼职顾问的股份都比他多,公司整个的股份结构一塌糊涂。公司非常好,我们很想投资。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很多团队都试过,却一直没有成功的先例。我怀着一线希望想把他们拯救过来,但就在年前,他们的团队分裂了。
所以,如果公司一开始模式不对,或者股份结构不合理,那这个公司一定做不成。
你知道张孟宁是谁吗?如果知道,我很佩服,张孟宁有一个笔名叫马佳佳。我投了马佳佳,当时她公司的估值为6000万元,我给30万元,拿了一个点。我根本没有问她到底卖什么东西,但我还是坚持投她,因为马佳佳最起码有别人对她的指责,而你什么都没有。
如果你什么都有,为什么市场不知道你?其实美国对于销售、营销、推广是有偏见的。大家可能都知道,一部关于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争论的电影。在电影结尾的时候,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吵了起来,最后乔布斯走的时候说:“我的产品比你的好。”而比尔·盖茨恶狠狠地回了一句:“后来的20年,就是微软的天下。”所以,产品当然要好,但销售一定要同样好。
当我看到硅谷有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要掀起一场扫盲运动。你要想产品被人知道,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营销能力。每个CEO都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销售员。我承认,马佳佳过去一年没有产品,但我觉得有这样销售能力的人可以做出好产品或者并购一家做好产品的公司。
彼得·蒂尔在讲竞争意义的时候,有一段话让我特别震撼。他引用了哈姆·雷特那句“为了尊严,为了荣誉不惜牺牲一切”。但彼得·蒂尔认为,在商业上这个逻辑是错误的。商业上主要讲求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讲赢取利润的能力。创业者就应该把钓鱼岛变成钓鱼的岛,如果在这个岛上你能让别人钓到更多的鱼,跟别人一起钓鱼,或者用其他的方法来网鱼,毫无疑问,你就应该冲着这个方向走。
创业者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路走过来怎么不断地学习、请教、交流,最终避免一些不为人知的陷阱。所以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可以说是一种启蒙或者说是有用的指南。
书中谈论最多的就是从0到1,其实,如果我们真的从0做到1,其实很难。包括中国、美国,乃至今日的世界想要从0到1,都很难,但它却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0是我创业的想法,1是我创业的行动。从1到N就是人生的过程,N代表无限、永恒,从1到N,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你不能说阿里、腾讯或者百度就是永远成功了,其实他们遇到的挑战和竞争,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本书除了创业的思维方式外,还有大量关于怎么做公司的具体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创业者想得更深远、更宏大或者更具颠覆性。
编辑推荐
1《创意智商》
【美】布鲁斯·努斯鲍姆,中信出版社,2015年2月
我在读:创意也有智商?是的。在创新难以实现的今天,破坏力巨大的创新该由什么力量所驱动?创意智商该如何培养?从联想公司与Ziba设计公司合作,找出中国技术消费者群体的喜好和文化,成功打造品牌价值赢得市场;到3M公司率先实行“15%时间”计划,成功创造出透明创可贴、反射型增光片等创新产品并获高利润……本书通过全球顶尖创新公司成功经验,展示了“创意智商(CQ)”的产生过程,它促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架构问题,设计出新颖、高度社会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研究个人、企业及国家如何提升其创意智商,又如何将其转化为他们创造新产品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作者发现,创造力并不稀罕,它是一种社会技能——我们完全能够通过向他人学习、与人协作和共享等方式来提升创造力。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创意智商所蕴含的五种能力:知识挖掘、架构、玩乐、动手制作和转身。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创新的有效策略,引导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分解现实问题,并采用有效方法来评估创造力及其带来的经济价值,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培养和提升创造力带来突破性的全新思路。
2《零售的哲学》
铃木敏文,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
我在读:7-11创始人铃木敏文将自己40多年的零售经验著作成书,为读者讲述了消费心理的零售哲学。作者通过对生活趋势的观察和判断,“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严格进行结构化思考”的过程,把那些不可思议的零售创新娓娓道来。在所有行业都面临日益严重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时,作者看到了其中的变化。虽然日本的家庭总户数还在上升,但每个家庭的平均人数却在减少。他判断,日本会越来越富裕化、少子化、老年化、社交化,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会越来越懒,越来越相信社交口碑,最终结果是商品的统一化,而不是多元化。但是见多识广的消费者很难满足,所以表面上是无数商家的产品多元化,但那些产品生命周期很短,真正的好产品,生命周期很长。一个好产品是靠一个体系产生竞争力的,比如饭团,从口感、工序标准化、设备标准化,一直到加工工厂和网店配套全部完成,等有把握成功了才推出来。所以,他以此作为依据预估未来日本人的消费行为,正是由于他这些对生活的思考,才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一片反对声中刷新出零售界的新纪录。
3.《知识的边界》
【美】戴维·温伯格,【译】胡泳、高美,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我在读:曾经,我们知道怎么去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者专家。而在网络时代,知识已经进入了网络中,出现了史上最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同的。所有确定性都被连根拔起,话题再无边界,没有人能对任何事情达成一致。我们将信息超载视为一种文化环境。然而令人担忧的,并非是如此众多的信息会令我们精神崩溃,而是担心我们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足够多的信息。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反思知识,因为你会发现,事实不再是事实,专家随处可见。然而,对于知识的捕猎者而言,这又是一个最好的时期——如果你知道如何获取知识的话。作者提出,在互联网的引领下,知识已经具有了社交性,流动且开放,并在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网络化的知识,如何增进对商界、科学界、教育界和政府的理解,以及和人们不得不依赖传统专业知识来源的时代相比,它又怎样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如果你想要理解信息洪流涌动对于我们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么,这本书就是你一直寻找的指南。
4.《实战网络营销》
张书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
我在读:怎么样用最少的钱,营造出最好的口碑?怎么样借助社交网络打通推广的任督二脉,让关注度变成销售额?带着问题阅读此书,你将会找到答案。网络营销走到今天,其只能是一种“创意为王”的舆论影响和控制学问。只有通过个性化定制出属于自己的口碑雪崩模型,通过一个又一个黄金般的创意去引爆网民的口碑,才能让网络营销得以深化。本书分别从理论到实战,在社交网络下,以内容营销为核心的口碑雪崩营销方法论作为线索,以海量网络营销案例为突破口,覆盖微信、微博、二维码等11种新兴营销手段,辐射自媒体、视频、网络新闻等诸多传统网络营销渠道,以及网络危机公关的具体解决办法。通过层层解析,破解网络营销的奥秘。这有助于网络营销者从策划、执行、维护和引爆口碑形成销量,从而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