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博弈进入深水区
2015-09-10李彤
李彤
2014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颠覆、改造三部曲已开始上演第二部。旧的利益格局岌岌可危,但这些传统企业并没有与互联网企业正面交锋。
一是因为互联网企业作为新来者还很弱小,大亨们有些不好意思出手。例如2014年年末余额宝规模为5789亿元,而银行存款总额是113.86万亿元。二是因为旧的利益集团都有着各种牌照可以充当壁垒。而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颠覆而生的。它们无法、也不愿意削足适履,使自己严丝合缝地嵌入旧的体系之中。所以2014年,新旧双方的博弈主要围绕监管展开。旧势力以政策为“护城河”阻挡来势汹汹的互联网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博弈发生在金融、视频、专车这三个领域。
在金融领域,2013年横空出世的余额宝从海量用户中聚集资金,通过将货币基金变成协议存款,获取6%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而且支取的方便性高于活期存款。一时间,活期存款大搬家成了银行的“噩梦”。银行一方面改善服务,提供可以与余额宝竞争的理财产品,如1分钱起购、零手续费等。同时推动主管部门收紧对“宝宝们”的监管,如取缔对货币基金协议存款的优惠、不允许提前支取或终止服务、将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调低到单笔最高5000元、每月不超过5万元。多管齐下后,余额宝的收益率连创新低,吸引力大为降低。到2014年第三季度,余额宝规模首次出现季度性下降。这一仗,银行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互联网企业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腾讯、阿里等五家企业获得了银行牌照,也算是有了一小块“滩头阵地”。
视频领域的博弈同样跌宕起伏。互联网企业试图以智能机顶盒为跳板,将自己的服务接入客厅里的电视机,这让电视台、网联把持数十年的终端面临失守。但广电总局绝不可能打开闸门让互联网内容无限制地涌入客厅。在2011年出台的181号文中,那时还未改名的广电总局明确表态:终端产品不得有访问互联网的通道,不得与网络运营企业的相关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连接。但乐视等互联网企业还是试图通过与牌照商合作暗渡陈仓。2014年6 ~ 7月间广电总局发动了“闪电战”,重申181号文件精神:禁止机顶盒搭载互联网公司App,强制机顶盒统一使用广电系统研发的操作系统,禁止视频网站直接接入机顶盒(连互联网企业的Logo都不得露出)。乐视的内容生态圈被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情斩断。
第三个博弈在专车领域。为了便于管理数以万计的出租汽车司机,各地政府普遍倚重出租汽车公司。出租汽车公司以保证金、抵押金名义收取的款项足以支付车辆首付款,司机本质上开着自己花钱买的车,每月还要上交数千元管理费(俗称“份子钱”)。在很大程度上,分配不公是出租车拒载、服务恶劣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专车”的出发点是利用社会闲置资源,解决中高端客户重视服务的出行需求。专车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汽车租赁公司,二是民间私车。在北京,最大的租赁公司有1.3万辆车,而私人轿车超过300万辆。所以,滴滴、快的、易到的策略都是发动私家车来运营专车,不仅成本低而且有无限的增长空间。专车像跃入这个行业的鲶鱼,搅动了整个行业,也触动了既有的法规。2014年8月12日,北京市交通委发文禁止私家车辆参与汽车租赁经营;同年12月24日,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表示,“滴滴专车是黑车,营运不合法”;2015年1月8日,广州市交通委认定“专车”涉非法营运,将从严打击;济南、青岛等地陆续表示将严厉地封杀私家车参与专车。今年1月8日,交通运输部在肯定“专车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再次强调禁止私家车接入约车平台参与专车经营。不让使用私车,在越来越多城市限购的背景下,专车被釜底抽薪,对出租车公司的威胁大大减弱。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管理面临空间的挑战。政府也需要观望,也得给自己及各方试错的时间和空间。2015年,金融、视频、专车等领域将开始新一轮的博弈。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