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验如何得到国际认可
2015-09-10陈晨
陈晨
智慧城市是一项涉及城市生活、城市管理的多方面综合城市发展模式,其内涵也在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化发展而发生改变,但打造更加舒适、绿色、高效、宜居的城市目标却是一个不变的初衷,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避免方向性混乱、排除重复性建设都将依靠标准化体系的出台与落实。为此,《经济》记者专访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主任戴红,从国标委的角度解读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
《经济》:目前国标委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上正在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主要针对哪些领域?
戴红:目前,国标委正在着力于将智慧城市的相关标准研究进行整合,使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条理的系统,从而避免众说纷纭的现象。在没有这样的系统标准的情况下,各行业、各领域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可能会不同,为了加强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国标委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8个部委,在2014年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汇集了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
一年多来,我们研究梳理了智慧城市标准需求,初步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架构,设立了20余项比较急迫的标准研制项目,涵盖了智慧城市整体技术模型、评价指标体系、数据融合、公共支撑平台等多个方面,目前部分标准已经形成初步成果。国际上的智慧城市标准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采取了国内国际同步推进的策略,实际上国内智慧城市总体组的一些专家和单位在ISO、IEC、ITU等主要国际标准组织的智慧城市标准工作中也都担任了重要角色,这对于我们吸收国际上优秀的标准化研究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让中国的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能够更容易地与世界接轨。
《经济》:之前国标委也公布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该书对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的相关工作有哪些作用?
戴红: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实际上是对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阶段性成果的记录和展示。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们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标准化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国内和国际的标准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编制和发布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旨在分享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阶段性经验,并且提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建议。标准化工作是基础性工程,我们也希望通过白皮书的发表能够得到各界对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的关注,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及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经济》:智慧城市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并且其内涵还在随着发展不断变化,在您看来,面对这样的体系,我们在构建标准架构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戴红:目前,尽管各方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但由于视角不同,对如何评判和衡量智慧城市还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时,智慧城市评价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明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引导智慧城市发展,也有利于城市自身寻找不足、不断进步,这些既是我们编制标准体系要体现的作用、意义,也是我们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此外,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选取过程中,既要考虑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国际通用的适用性。
《经济》:下一步总体组在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中有哪些工作重点和工作部署?
戴红:根据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需求,以及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国际联席会议的工作安排,我们首先要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经过多轮的征求意见,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订的总体要求》,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强与交通、测绘、公安等相关部门以及各地方的对接,把不同领域、不同城市的需求都能充分反映出来。另外,我们也要注重把好的成果和实践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争取让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的经验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