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双转型

2015-09-10梁昊光

人民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调整

梁昊光

京津冀地区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从战略共赢的角度看,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区域转型问题,突出以功能调整和建立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双转型,加快区域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增强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作用。

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功能调整是其“焦点”。北京市近年来率先提出了六个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中心城人口分布,疏解中心地区人口,通过调整工业用地比例,搬迁改造传统工业,调整就业人口和产业,调整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加快搬迁整治中心地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且更大力度调整迁出部分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等设施,调整改造与城市整体发展不协调的地区,调整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设施,搬迁整治危险源。六个调整的目标是优化城市职能中心功能,提升国际化程度,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造安全宜人的人居环境。

利益的分配是调整幅度和速率的核心因素,功能调整和产业对接协作必将引起区域内税源的变动和各级政府财政分配份额的变化。对区域内部跨省市的投资、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需进行制度设计和利益分配机制建设,促进圈内利益分配合理化。调整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关键是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克服“舍不得”的思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这样才能更多的把北京现有的高端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其他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转移到天津、河北,把北京的部分产业发展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所以,建立京津冀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和税收收入区域归属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协调京津冀利益分配公平化,减小利益争端是协同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国际一流宜居城市”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并存、生态系统脆弱且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同时,由于北京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造成了流域系统内生态环境保护步调不一致。周边地区的生态退化对北京市地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缺少相应的协调机制,区域生态环境将会进一步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区域协同机制,建立生态均衡机制是北京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唯一出路。

虽然北京市与环京津有着各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在大区域内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但由于地域相邻,生态相关,因此区域协作的生态协同成为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对北京市与河北省的张承地区而言,要解决“北京要生态,环京津要发展”问题,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生态补偿、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生态补偿工具主要是政府行政手段,而经济合作则主要依靠市场,政府应努力创造条件使某些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解决的问题逐渐交给市場来完成。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解决北京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仅仅是解决天津、河北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需要。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调整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京津冀协同发展
18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