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酥油茶飘香的地方

2015-09-10刘梦羽

中国报道 2015年9期
关键词:昌都林芝西藏

刘梦羽

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西藏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8月初,本刊记者作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央媒体采访团团员,飞赴雪域高原西藏的首府拉萨。平均海拔3658米的拉萨,给记者们一个下马威。缺氧带来的身体反应以及采访路途劳顿,对西藏工作之艰苦,有了一些感受。

在采访中,首先接触的是一组数字,这些数字让记者对西藏的飞跃发展有了直观的认识。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成立伊始,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有3.27亿元。2014年达到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8.5倍。

2014年西藏地方财政收入164.75亿元,比50年前增长了748倍。

2014年西藏固定资产投资1179.73亿元,是有历史记录的1978年的109倍。

50年来,西藏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实现历史性增长。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元,分别是1978年的39倍和42倍。

过去的50年,是西藏跨越式发展的50年,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5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和“依法治藏、长期建藏、富民兴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治藏方略,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指明了道路。

中央赋予了西藏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先后六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通过财税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投资倾斜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举全国之力支持西藏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达到236个。

经济:激情燃烧的建设者

在西藏工作有“三苦”:一是高海拔带来的身体苦,二是地域宽阔、交通不便带来的出行苦,三是“上不能尽孝、下不能养育”的寂寞苦。

2011年,受组织选派,37岁的福建省龙岩市干部肖华鑫于第六批援藏届中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担任林芝地区米林农场党委书记、场长。援藏期满,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回福建,继续留任延期援藏,成为第七批援藏干部。

当肖华鑫第一次来到米林农场的时候,这个创建于1960年的国有农垦企业一年的经营收入只有164万元,而开支是250万元,亏损严重。当时,职工还住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低矮平房里。

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政府到企业,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肖华鑫的援藏之路充满了挑战。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去走访、了解农场和职工的情况,也理清了工作思路。他立下了一个目标,当离开西藏的时候,农场能够生存、发展得非常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藏队”。

2013年,农场实现了“扭亏为盈”。2015年,农场的经营收入达到500万元。如今,农场实现了三个亿:投资实现一亿元,固定资产突破一亿元,生产总值超过一亿元。基本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促进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资产增值。

“这五年看着农场发展,与职工朝夕相处,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林芝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肖华鑫动情地说。

位于昌都东南部,距离主城区33公里、邦达机场90公里的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规划中的川藏铁路、机场快速通道和现有国道G214 线穿园而过。高原上火辣辣的阳光似乎预示着经开区红红火火的發展前景。

昌都市副市长、经开区党组书记、主任梅方权步履匆匆,语速极快,行走高原如履平原。这位1977年出生于湖南的调藏干部,以他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2013年4月昌都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于2014年5月正式入驻昌都经开区。短短两年时间,水泥厂、钢构厂等现代化厂房屹立,正在建设中的民族手工业园未来将成为一个产业孵化器。

来自河北的企业代表王宏军说:“昌都发展潜力非常大,作为企业想抓住这个机会,也想为藏区做点贡献。在经开区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用六七个月时间就把厂建起来了。”

纵观西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那些忠诚有担当、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领头人。在“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教育下,西藏这片土地上成长起一批又一批“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要求更高,有苦不怕苦、有苦不言苦、有苦不叫苦、不怕掉肉、不怕脱皮、不怕流汗、不怕牺牲”的党员领导干部。

对口援藏,是中央促进西藏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20年来,先后有6000名援藏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藏工作。各对口援藏单位累计实施援藏项目7615个、落实援藏资金260亿元,其中对口援藏省市援助资金214亿元、中央有关部门援助资金27亿元、中央骨干企业援助资金19亿元。西藏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合作明显增多,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西藏藏药厂、华新水泥、青稞啤酒等一批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从“输血”到“造血”,西藏的经济具有越来越强的活力。

环境:肩负使命的生态保护者

在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三座巨型山脉的交汇处,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孕育了神奇悠久的西藏文明。

千万年来,在这条全世界最深、最长的大峡谷一带,是世界上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缩影之地。

1978年,47岁的高原生态学家徐凤翔第一次进藏,从最初援藏转为后来的调藏,入藏18年,她行程13万余公里,西藏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今年84岁的她又一次进藏。

“在藏东南考察的几日,我甚感欣慰,西藏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不错,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政府官员,对高原生态建设的认识都提高了,而新建的工程也都考虑到了对环境的影响。”徐凤翔说。

49岁的扎西尼玛特别有经济头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抓住了林芝地区“根据资源优势开发林区,发展经济”的政策,开设了两个带锯点,通过砍伐、加工木料发了财。用伐木赚的钱,他在市区购买了一栋商品房和七间门面房,还在布久乡建了五间门面房。

2003年,为了保护林芝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禁止森林采伐的政策,并给林区的老百姓发放管护补贴。当时作为村主任的扎西带头撤销了带锯点。

“不准伐木了,老百姓在家闲着没事干。”扎西尼玛开过养鸡场,开着采砂厂,经过别人支招,他开始种树,建生态果园。他组织村里最困难的14户入股,一股5000元,成立了合作社。

扎西尼玛把家底全部投入到合作社,还在银行贷了款。资金有了,还缺技术。林芝市科技局派人指导,汉族退伍军人马天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这给了扎西尼玛信心。“今年果树就能见到成效了,以后还可以搞旅游、采摘、养鸡,经济效益应该很可观。”扎西尼玛高兴地说。

时代变了,观念也变了。从传统的木材加工转向林下种植、苗木培训、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林区的老百姓不用砍树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干了25年林业工作的昌都市林业局副局长江克权还清楚地记得,以前的昌都一到冬天干旱,风沙特别大,人们都不愿意出门。

1998年,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等原因而引起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决策。

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经昌都市的江达、贡觉、芒康三县,都是“天保工程”的项目区。

“以前搞的是‘木头经济’,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开始禁伐,老百姓都不理解,觉得收入减少了,我们的工作也不好做。现在通过国家生态补偿机制,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生活环境也改善了。”江克权说。

昌都市于2011年开始实施“天保工程”第二期,预计总投资11.9亿元,全面禁止商品性采伐。计划通过二期工程,森林资源累计消耗减少130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增加33万亩,蓄积量增加400万立方米,同时为农牧民群众增加现金收入预计达八亿元。

西藏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为了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西藏根据中央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中的底线、生命线和高压线,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落实矿产资源开发“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

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47个,占总面积的34.5%,居全国第一。林芝、山南被批准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拉萨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民生:放飞梦想的百姓

傍晚,在昌都解放广场上,市民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这座三江汇流的高原城市,被晚霞染上了绚烂的红色。過去几年,经过新一轮的旧城改造,一个崭新的昌都市诞生了,崭新的街道、公园、广场、楼房,整体设计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和谐悦目。

从事建筑行业的郭经理说:“三年前我刚到昌都的时候,周围很多低矮、散乱的民居,市政道路也老化、狭窄。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和城区规划方面做得很好。投资环境改善了,政府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加大了。”

在被誉为“西藏江南”的林芝,风光旖旎,层林叠翠。城市周边,拉林铁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拉林高等级公路建成,城市中随处可见正在施工建设的楼房。

路网向远处延伸,楼房向高处生长。

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9月林芝机场通航,是林芝旅游发展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林芝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2014年,旅游业已经成为林芝的主导产业。

旅游业改变了城市,也改变了乡村。

位于318国道旁、距离鲁朗镇政府两公里的林芝市巴宜区扎西岗村山清水秀,一片极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家庭旅馆安静地坐落于山脚下的河水边。

傍晚时分,藏家的灶火已经点燃,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一一落座,酥油茶飘香,最地道的青稞酒和简单的藏餐温暖着他们的肠胃,也消除了白天的疲劳。晚上,客人们在院子里点起了篝火,家庭旅馆的老板清唱起一首藏族民歌。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民俗,是藏族群众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

在林芝市第一幼儿园,中班学生旦增曲扎为记者唱了一首藏语歌。他说,这首歌是一朵花的名字,是献给太阳的歌。如今在幼儿园实行的是“双语”教学,旦增不仅了解了民族文化和习俗,节庆的时候还可以参加活动。每逢周一,大家都会聚集在操场上升国旗、唱国歌。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中华民族的梦,也是300多万西藏各族儿女的梦。西藏将与全国一道,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这些幼儿园的孩子也将长大成人,到那时,他们将会成为中国梦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昌都林芝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林芝桃花香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西藏:存在与虚无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molops (Amphibia: Ranidae) from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