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不离
2015-09-10徐长才
徐长才
明末清初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方以智,主张做人要“道器不离”。道,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器,是人做事的方法、能力与本领。人生在世,既要有好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也要有处世的才能、干事的本领,二者缺一不可。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又主张,要教育学生“手脑并用”:“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这与“道器不离”的主张不谋而合。鲁迅临终嘱咐家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是针对自己的孩子说的,其实也是觉得做人要“道器不离”。
纵览历史,凡贤人能士,无一不是“道器不离”者。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不畏残酷迫害和种种阻挠,一心要回到祖国效力,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他最终回到了祖国。钱学森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据其子钱永刚回忆,在为国家搞科研项目时,钱学森那时“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那时候和现在是天壤之别,国家就那么点钱,又要做成那么大的事,只允许试一次,一次就得成功。这样他就累了,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得很周到。为什么后人这么敬重‘两弹一星’ 的功臣?就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远远不能和现在比,完全是凭着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奉献拼出来的,不是试出来的。”毫无疑义,钱学森是个有好思想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人,是“道器不离”的楷模。
画家黄永玉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器不离” 之人。他在八十多岁时,乘公交车还给孕妇和比他身体差些的老人让座。窥一斑而知全豹,无疑,他是一位有美德的人。黄永玉不仅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有美德者,还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有多种才能的人。他16岁时,友人介绍他到军队当了一名司书,他在抄写公文时,在上面“乱画”一通,尽管很好看,但还是被军方借口不严肃而辞退了;友人把他推荐到税务机关工作,他在工作之余,在办公室大搞木刻,桌子上堆满了木刻作品。两个月后他就被税务部门辞掉。后来,他当过小学教员,在剧团搞过舞美,也做过电影编剧,还在报社当过编辑。他的工作岗位多次变动,但他从未放弃过艺术创作。正因为如此,所以黄永玉的工作能力极强。他在香港《大公报》工作时,一天,副刊编辑告急,说“缺一整版稿子,排字房正等着发稿呢”。黄永玉二话不说,马上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连写带画,两个小时后,一块高质量的副刊版面就完成了。报社同仁为此欢天喜地。也正因为黄永玉的不懈努力,所以他不仅是画家,还是雕塑家、诗人和作家。他能做到这样,除了得到沈從文、聂绀弩等人的帮助外,也与他自己的异常勤奋分不开。
做一个“道器不离”的人,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美德、有才干之人,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十分有用、分外有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