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再画画,摩西奶奶蛮拼的
2015-09-10周毅
周毅
近读《礼物:创新精神如何改变世界》,其中提到:“艺术品是礼物,而不是商品;或者更准确地说,艺术品同时存在于两种经济中,即市场经济和礼物经济。只有一个经济是必要的:艺术品离开了市场也可以继续存在,但是没有礼物就没有了艺术。”
按照刘易斯·海德——这位被美国列入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的说法,艺术品如果离开了作为“礼物”的存在,即使放到了市场中,那都不能算作艺术,而是一种商品。艺术不仅是个人兴趣的体现,也是自我的能力和天赋得以完美的发挥。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一直表示怀疑。在商品社会中,艺术和艺术家是无法离开市场的,那是他们得以生存的条件。如果这样,艺术从本质上来说,就不能称作真正的艺术上创作了,只能是商品。但在看完《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之后,我才有所醒悟,艺术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表达,那么摩西奶奶的绘画作品,就是送给我们的最好、最朴实、最美的礼物,而这份“礼物”的精神也得以传递和延续。
摩西奶奶是一个拥有着童话般故事的人物。她的一生也经历了所有女性所经历的一切。从年少家贫做女佣、为人妻、为人母,然后有了属于自己的农庄,抚育孩子们长大,最亲密的伴侣离开了她……直到76岁,这时,她已经过完了人生的大半时光。人生有多少时间可以拥有,何况76岁已经是人生的古稀之年,但是她却没有停下追赶时间的脚步,开始寻找自己老年时的乐趣。
摩西奶奶从76岁才开始学习绘画。这个年龄,正是许多的中国老人期待安享晚年、子孙满堂、天伦之乐的最佳时期;然而,这位美国老太太却别开生面,她“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重拾取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一发不可收拾,她的艺术天分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激发。
一个老年画家,从赤贫到暴富,这抓住了多少人有关传奇的想象力。1953年,她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1960年,美国《生活》杂志派出了知名摄影师康奈尔·卡帕,为这位老来成名的画家100岁的生日制作了封面故事……诸如此类,她的故事成为新闻界的神话越传越远,幸福和成名的光圈幸运地环绕在她的周围。
摒弃外在所有的荣誉,摩西奶奶的绘画作品,也散发出一种经历人生之后的感悟。没有过多的修饰,也不为时代艺术潮流和思想所左右。她透过观察这个缤纷世界的双眼,只注重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正如她自己所说的,“绘画之初,我未幻想过成功,当成功的机遇撞上了我,我也依然过着绘画的平静生活”。她只是在寻找她的爱好,想把平淡的生活扎实地延续下去,内心的情感也希望在画笔和多样的色彩中得以描绘。
摩西奶奶的每幅画作都是一个童话。童话中的世界,在现实中也许无法寻觅,但是在绘画中却可以充分表现。她不需要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只随心所欲地画着她的画,用童话的色彩来弥补和慰藉这个物欲横流、内心早已千疮百孔的社会,用童话般的心告诉每一个世人:这个世界本来是美好善良的,只要你愿意去发现,只要你敢于面对内心的真实想法……某位读者评价她的作品说道:“从她的画里,你能感觉到熟悉,你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当今世界的烦躁和神经质似的不安全感,使得我们愿意去欣赏摩西奶奶简单而又坚定的世界观。”也许正是这样,她的画作才如此受到欢迎,被无数失去理想的人所称颂和赞誉。
回望摩西奶奶和她的绘画作品,她的绘画和她的生活是一样的明快和干净。她的画风原始而又亲切,似乎在与每一个欣赏她画作的人员,进行着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她试图告诉你,生活的原本意义是什么样的,我们真正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她大胆地使用明亮的色彩,与这个黯淡的世界形成鲜明的比照,从她的身边流过的每个印象,都毫无夸张地在画布上最真实、自然的体现。她曾经说过“任何人都可以作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寻找到这份天赋。
世界上,最公平和最不公平的,都是时间。别人偷不走它,我们也留不住它。那为什么不能像摩西奶奶一样,去拥有它,去享用它?我们未必能像摩西奶奶一样去绘画,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潜质,这或许是文学、艺术、摄影、音乐……我们可以寻找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内心的世界,享受生命的每一个时期,收藏每一个年龄段的美好和感动。
人生并不容易,当年华渐长,色衰体弱时,我们可以回顾一生,像摩西奶奶一样,“因自己真切地活过而感到坦然,淡定从容地过好余生,直至面对死亡。”我们所能做到的是,这个童话世界不仅仅属于摩西奶奶,也是属于我们每个失去对生命充满理想和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