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回:远离商业与平庸

2015-09-10荆歌

新民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佛像篆刻苏州

荆歌

夏回很认真地做一个苏州画家,一个终日徘徊在江南园林鸟語花影中的画家。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声扩展到苏州以外的城市,可能在他的概念里,苏州还像明朝那会,是江南最大的城市、经济文化中心。但至少在上海,知道他的人是不少的。

夏回的家设计得很有意思。大画桌、摆满了紫砂壶的会客区域,甚至还有悬挂着许多可折叠的展板——小型的展览区。而厨房、卧室,这些人间烟火,看不到丝毫的痕迹。原来它们都被藏了起来——推开一扇扇墙壁似的移门,生活的面貌才显露出来。我喜欢这种匠心,它充分暴露了画家夏回内心极度唯美的消息。

人们喜欢把博尔赫斯称作是“作家中的作家”,意思是,博氏是一位纯粹的作家,无论是在创作观念上还是技术层面上,或是在理解力或想象力上,他都是独到的、领先的,境界和完成度都是很高的。他常常在赢得读者之前,或者说并不得到读者广泛认可的前提下,却能赢得业内人士的尊重和敬意。甚至,他对许多作家,起到了启发和指引的作用。他是一个时代写作的发现者和灵感之源。

我不敢说夏回是一位“画家中的画家”。这种话,对于活着的人,似乎总不相宜。谁会同意自己的邻居是一位伟人呢?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的是,夏回作为一名画家,他的笔墨中所呈现出的气象,确实与商业和平庸的现实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他重返明清文人画自由简约的彼岸,在水墨的浓淡枯湿中寄托性情、张扬个性。笔墨的节奏和变化,是低语,是对话,是冥想,是歌唱。夏回的画,即使是简单的几根线条,也常常能唤起观者内心的欢腾。让人仿佛看到了画家精神的遨游、灵魂的舞蹈。也看到了他技术无处不在的身影,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光头夏回虽然造型够酷,交友泡吧抽烟斗,可算一位时尚达人。但他的身上,全无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低调谦和,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许多时候就像个大孩子。他长于表达,更善于倾听。他的才华和宽阔,只有在深交后方可察觉。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就是一个没有坚守的人。恰恰相反,在艺术的追求上,他可能比任何人都不愿意妥协。没有小富即安的浅薄,没有揣测市场的庸俗。他最大最深刻的快乐,就是画画的快乐。他在绘画中抒发情感,照见灵魂。关于市场,我们曾进行过多次深入的交谈。夏回的想法简单而坚定,他认为,把生命交给艺术,是不能让艺术承担谋生的压力的。就像爱情就应该是纯粹的相互吸引。同时他也相信,最终真正被市场高度认可的,也必定是最好的、登峰造极的画家作品。欺世盗名与曲高和寡,都只是一时的得意和落寞。

生活在苏州这样一个文艺传统深厚的地方,我总觉得既幸运又不太幸运。传统丰厚了,有时候反而会成为羁绊和包袱。我看苏州当代的绘画,固然有所成就,但是与传统的辉煌相比,显得有些不思进取。但夏回的绘画,把一些传统的、意识形态的东西,以碎片的形式糅杂在绘画中,很有想法。

夏回的终极理想是把传统笔墨带入当下,这个不是复古。他还认为许多所谓的当代水墨,其精神内质其实是西方的,只是把传统当作一种媒介。而还有大量的所谓继承传统,又不幸沦落为仿古的复制。我很认同他的观点。但事实上,夏回对当代艺术并不排斥,当代的观念、意识、尤其是当代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让我们这一代人脱离时代而回去做个古人。选择传统是由他的艺术趣味所决定的。夏回在用他的线条与色块认真地记录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瑰丽,那些八大山人、徐渭、齐白石等历代文人反复点画渲染的虫草花鸟,在他笔下呈现出独特的气度与风趣。那是他优雅的性情、自由的思考和任性的表达。

《沈鼎雍敬造佛像印选》出版

沈鼎雍是海上篆刻名家,尤以佛像印篆刻驰名华夏,卓有成就。他早年拜韩天衡先生为师,韩先生善于为弟子量身施教,觉得他的篆刻有汉画像之妙,遂鼓励他在这个门类上继续精进,并将自己收藏的方介堪先生篆刻印蜕53方和汉画像石原拓一批等珍贵资料供他学习参考。此后二十余年,沈鼎雍敬造佛像印不计其数,卓然而成一家,多次在书法篆刻大展上亮相,引起文化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他的作品既得六朝造像之神韵,又自抒意趣,古穆雍容,超凡脱俗。近来他还创作了许多肖像印和戏剧砖刻作品。印章虽小,但体现的不仅是佛教哲理、精神内涵,还展示了佛像肖形印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张力,沈鼎雍的佛像印与肖像印,为中国篆刻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流。《沈鼎雍敬造佛像印选》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沈鼎雍自1991年至今创作的造像印280余方。

猜你喜欢

佛像篆刻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佛像面前的 菩萨
篆刻
刘红卫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说个好苏州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