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的脑洞
2015-09-10孟静
孟静
教科书的枯燥乏味,在我看来简直是致命的。我记得历史考试最可怕的就是背编年,某年发生某事,而那个事的名词解释干瘪到你完全没有了解它的兴趣,可实际上这件事发生那一刻之波诡云谲惊天动地本来是极为戏剧化的,却被无趣的史家和历史老师解释成了一坨干粪,连闻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也正因为如此,把历史评书化才成了热门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不仅有高晓松、袁腾飞、于丹,也有各路武侠小说作者。最初的野史知识都是从武侠小说里得来。
最早的大侠来自于《史记》,荆轲、聂政之流,他们的职业非常单一,全是有钱人养的门客,关键时刻负责刺杀政敌。他们不需要武艺高强,只需要勇气和义气。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到了唐传奇,公孙大娘、空空儿、李靖、虬髯客,彰显的就不仅是义,更多的是他们的技和来去如风的自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美丽的唐诗把杀人狂魔包装成了侠之大者,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而实际上,公孙大娘是街头卖艺女,空空儿是个轻功高明的刺客,后来不知怎么演义成小偷,李靖体面些,是军官,虬髯客就是个流浪汉。
比起他们,聂隐娘是有家世的主角。她是魏博大将聂锋之女,电影《刺客聂隐娘》更把她的身份加持为公主的徒弟。魏博是晚唐河北、山东的割据势力占领地,隐娘在这一众武侠人物中算出身高贵。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龙凤宝钗缘》——梁羽生的一本以晚唐为背景的武侠小说里。故事主人公是唐传奇另一名奇女子薛红线,但梁老师不知为何非得给红线再取个他喜欢的笔名叫史若梅,聂隐娘被写成了红线的闺蜜。唐传奇中隐娘就是仙侠一类的人物,她的羊角匕首藏于后脑的一个洞中,可以隐藏于树影婆娑间,像纸人一样飘来飘去。梁羽生是写实武侠,受不了这种还珠楼主般的天马行空,他的笔力放在了另一位女性薛红线身上,只是原著中红线是节度使田承嗣的婢女,被他换成了养女。
小说家为了紧凑给毫无干系的历史人物建立联系是可理解的,但是,梁羽生正直的眼睛里不揉一点沙子,他笔下的皇帝全是魔鬼,这导致他的小说中的史实严重歪曲。
最明显的是写父子的两本书——《七剑下天山》和《江湖三女侠》。前者的反派是康熙,他坏到指使侍卫掐死自己的父亲顺治,再毒死侍卫,这侍卫还能挣扎着下山告诉每一位大侠狗皇帝的恶行,这剧情真的好像分赃不均的山贼在火拼。当然封建帝王弑父弑君屡见不鲜,康熙或许虚伪,可并没有一个史家敢把他写得这么蠢。
梁羽生又按照野史演义了顺治抢了董小宛进宫,纳兰容若爱上董小宛的女儿,好吧,爱情戏是可以胡编乱造,不管当事人年龄差的,只要人物的基本个性符合史书对他的综述,我们就可以忍。像金庸也会给康熙身边指派个莫须有的韦小宝,但金庸的康熙是既工于心计又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这样他有了个完整的、丰富的人格,而不是一味狠毒没人性。
《江湖三女侠》里梁羽生似乎试图给雍正扳回一点人性分,让他喜欢上了一个完全搭不上边的女侠,但结尾又让人忍无可忍。关于雍正的死因野史上有诸多猜测,梁羽生选择了最不靠谱的那个——被吕四娘取了首级。先不说吕四娘在皇宫里来去自如飞檐走壁还能全身而退,转身嫁人,就说出殡时给雍正安了个黄金脑袋,让吕四娘把他的首级拎到宫外招摇,就知道作者的脑洞大到什么程度。
聂隐娘的故事本身是志怪小说,人们把它们当神话看。聂隐娘在白日里隐藏身体,取人性命而别人看不见她,这类似于日本的忍术,也迹近于妖法。所以大家不会当真,当然,武侠小说也是小说,但我觉得,故事可以天马行空,历史人物的个性不能篡改。一个残忍刻毒的人写成大侠,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写成妖魔,会对历史观没有形成的少年造成困惑。以史为鉴的小说家,应该在大的脉络上尊重史实,把历史人物丰富化,多面化,有了这些之后再加入自己的史观,这样在读者有了辨别力之后也不会抛弃他们。